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主要是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治疗方法为以针刺为主和针刺结合其它疗法两大类;针灸治疗面瘫方法众多,经验丰富,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面瘫公认的较有效的疗法之一。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以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中药结合电针、TDP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以针刺完骨穴、翳风穴为主,同时用电针、隔姜灸、TDP灯照射、口服中药、按摩治疗面瘫,10d为1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针灸推拿中药结合TDP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面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青中年多见。近几年来笔者运用针灸治疗此病7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于下。一、临床资料 75例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5岁,尤以20~40岁者病人最多,病程最短3天,最长60天。以天津中医学院编的针灸治疗学面瘫主证为临床诊断依据。分为针刺组35例,灸法组为40例。二、治疗方法针刺组和灸法组都共同以翳风,下关、地仑、颊车为主穴,太阳、合谷、足三里、阳白等为配穴。 (一)针刺组:每次选用3~4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针刺与激素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结合Jadad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6。结果: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对照激素为主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随机效应模型]=1.11,95%CI(0.99,1.25),Z=1.80,P=0.07。结论:针刺较激素予贝尔麻痹急性期治疗治愈率尚无差异,但可能有缩短疗程的趋势,需要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5.
贝尔氏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多以扩张血管、激素、维生素、细胞活性药物等治疗,并以局部理疗、针灸、按摩等,往往疗程长,显效慢,笔者于1983年以来对贝尔氏面瘫病人做面神经刺挑,并随机用常规疗法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1983年以来在我科门诊或住院的贝尔氏面瘫病人,共50例。我们将50例随机分为两组。面神经刺挑组25例,男16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报道,结合笔者临床体会,针对面瘫针刺方法和处方配穴等方面的问题,与同道探讨,以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1 关于面瘫处方配穴的探讨 面瘫处方配穴应重视远道取穴。远道取穴,是指以远道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作为主穴之一。局部取穴,是指单纯使用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推拿结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面神经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灸推拿结合通窍活血汤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近3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对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方法分别从针刺配合灸法、针刺配合刺络放血、针灸配合穴位埋线及针药结合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颇多,且疗效显著。结论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临床中应进一步去研究其治疗机理,探讨针灸配合何种疗法疗效最佳,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作“口僻”,又称为“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对于久治不愈、病程迁延两个月以上的陈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较为棘手。针灸疗法对于陈旧期面瘫具有独特疗效,笔者搜集了近十年来关于针灸治疗陈旧期面瘫的临床资料归类分析以供探讨。1单一方法治疗1.1针刺治疗田青乐[1]取患侧攒竹、太阳、迎香、四白、地仓、夹承浆等穴,持毫针快速反复散在浅刺上述穴位皮肤,以微出血为度,然后将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内2mm~3mm。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31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路…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古人称之为“口喎”,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以面神经麻痹及口眼口呙斜为临床症状,运用针刺方法治疗面瘫已成共识,但在针刺治疗的方法选择上各有所不同,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科学针灸治疗学》的学术成就。[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认真研读原文,对全书进行总结、概括。[结果]《科学针灸治疗学》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针灸治疗具有科学性;确定穴位正确位置的标准;分析各病证的治疗原理;中西汇通治疗疾病;针灸治疗成功的内外因素。[结论]本书汇通中西医学,开中西医学汇通之先河;其丰富的针灸学知识,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在一定意义上推广了针灸医学的发展。曾氏的治学经历及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探析现代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亨特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F)、维普(VIP)等数据资源系统中的中文文献,选取从1994年1月至2019年3月符合以针灸治疗或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亨特综合征的文献,对所选腧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二阶关联分析、三阶关联分析,并制作网络图。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后,共纳入35篇文献,涉及相关腧穴51个,其中合谷穴应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使用频次最多;对于交会穴的选择明显高于其他特定穴。结论:合谷为治疗亨特综合征的首选穴位,针刺治疗亨特综合征以阳明经脉为主,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辨证随证取穴,为亨特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古今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选穴规律。方法 全面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F)、维普等数据库系统中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选腧穴、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高频腧穴进行二阶、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制作相关的网络图。结果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主要选穴特点是远近配合、循经取穴。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翳风、听宫,本次研究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手少阳三焦经,特定穴中则常选用五腧穴。结论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多依证型不同而辨证选穴取经,以局部选穴和远端配穴相结合,临床上选用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交替使用,可改善局部耳内循环, 恢复听力;选用太溪、太冲、中渚、三阴交、丰隆等穴可起到补肾益精,疏肝泄火,健脾化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5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库,从腧穴、经络、特定穴、选穴部位及刺灸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选穴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总共纳入35篇相关文献,涉及74个穴位,频次为216次,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等,以合谷、阿是穴、天突等最为常用,方法以针刺为主,大肠经和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注重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且重视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检索年限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针灸治疗DN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针灸处方110个,现代针灸治疗DN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胃脘下俞;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为最多;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背腰部。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效聚类群,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得出肾俞和足三里同时出现的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DN遵循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从病因病机论治、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针灸大成》中神门穴相关条文进行归纳总结,从穴名穴性、刺灸操作、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神门穴的针灸临床价值。神门穴为手少阴经原穴、输穴,针灸操作中可针可灸,补泻手法强调辨证论治,多用泻法。《针灸大成》中神门穴被广泛用于心部、神志、肺部、脾胃、泌尿系统、肢体经络、五官等病证的治疗。在针灸操作中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腧穴配伍使用,与其配伍腧穴绝大部分有特定穴属性且归属于手太阴、手厥阴和足太阳经,其中以配伍鱼际穴和大陵穴出现频次最高。在针灸临证使用神门穴时应注意辨证施治,重视腧穴配伍与刺灸操作,这对神门穴的现代临床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用经、用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医学资源数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关于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腧穴关联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常选穴位有会阳、三阴交、足三里、中髎、次髎;常选经脉为膀胱经、脾经、胃经;常选部位为腰骶部;特定穴中以交会穴的运用最多;相关性较高的腧穴有足三里-三阴交,会阳-三阴交;刺激方法以电针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取穴取经有规律,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用经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穴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取双侧天枢穴,予以针刺,深度30-45mm,并电针30min;针刺后配合背部走罐,走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并在大肠俞上留罐15min。[结果]经治疗,61例中7例痊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结论]针刺天枢穴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成永明主任运用岭南无痛蜂针疗法(以下简称蜂疗)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查阅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整理医案等方式,从儿童蜂疗技术要点、选穴特色及应用领域等方面总结分析成永明主任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现代蜂疗多应用于成人,儿童蜂疗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过敏反应,故儿童蜂疗本是蜂疗业内很少有人涉足之领域。成永明主任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改良传统蜂疗术,设立儿童蜂疗操作规范,将蜂疗应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治疗过程中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结合现代生物全息理论挖掘蜂疗特效穴位,并将蜂疗推广到儿童中医“治未病”领域,收效良好。所举验案中患儿诊断为腹痛(脾胃虚寒型),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经岭南无痛蜂疗针刺足跟穴、足三里穴,治疗后症状缓解,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成永明主任改良传统蜂疗技术,扩大传统蜂疗应用领域,临床针法及临床选穴独具特色,临床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满意,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探讨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