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与血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APE1-AAbs)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接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在给予2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再实施手术,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化疗直接实施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情况、血清APE1-AAbs和HIF-1α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为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APE1-AAbs、HIF-1α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PE1-AAbs、HIF-1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17±0.15)ng/mL vs.(2.48±0.17)ng/mL,(104.34±16.21)pg/mL vs.(147.94±17.52)pg/mL,均P0.05];两组尿路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尿潴留总发生率分别为22.50%、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疾病缓解率、保肛率,促进术后恢复,且可降低复发率,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血清APE1-AAbs、HIF-1α水平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糖类抗原242(CA-242)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Ⅰ~Ⅱ期组(n=42)、Ⅲ~Ⅳ期组(n=58);另将同期收治的50例结直肠良性增生患者纳入对照组。随访1年记录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将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83),另将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17)。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MMP7、APE1、CA-242水平。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TNM分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MMP7、APE1、CA-242与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法检验)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Ⅰ~Ⅱ期患者血清MMP7、APE1、CA-242水平分别为(32.54±3.65)μg/L、(0.39±0.04) ng/mL、(22.54±3.54) U/mL,Ⅲ~Ⅳ期患者血清MMP7、APE1、CA-242水平分别为(42....  相似文献   

3.
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305例于术前3 d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分析纤维蛋白原术前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不同的T分期、N分期、TN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0期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1期和N2期(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3.50 g/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62.4%,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69.1%。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年龄、分化程度、手术方案有关(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高纤维蛋白血症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07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息肉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07的相对表达量,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miR-107的水平,分析血清miR-107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07、CEA、CA199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血清miR-107相对表达量以及血清CEA、CA199水平高于息肉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107的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7所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14~0.9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82.9%。若和CEA及CA199进行联合应用,则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至91.7%和86.7%。结论 miR-10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水平,而且其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集的100例结直肠癌术后组织(病灶组)、50例符合标准的为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病灶直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讨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的关系。结果病灶组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阳性表达率56.00%、78.00%均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的5.0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 R=0.502,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SPB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在直肠癌诊断与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153例直肠癌患者、50例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uM2-PK水平,比较3组间TuM2-PK的表达差异。以TuM2-PK15U/mL判断为阳性结果,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直肠癌患者的TuM2-PK阳性率差异。ROC曲线法分析TuM2-PK诊断直肠癌TNM分期Ⅰ期、Ⅱ期的性能,Spearman分析血浆TuM2-PK与直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直肠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TuM2-PK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3.00、14.57、12.68U/mL,直肠癌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TuM2-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时的TuM2-PK表达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TuM2-PK诊断直肠癌及TNM分期Ⅰ期、Ⅱ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74、0.77;TuM2-PK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有关;血浆TuM2-PK检测直肠癌的灵敏度为62%,特异度为58%。结论血浆TuM2-PK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对直肠癌的TNM分期、浸润转移的判断有帮助,可辅助诊断直肠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骨胶素(CYFRA 21-1)、癌胚抗原(CEA)、抗原199(CA199)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0例(食管癌组)、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FRA 21-1、CEA、CA 199水平,将食管癌患者根据TNM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进行亚组分析,并计算诊断价值。结果食管癌组患者的血清CYFRA 21-1、CEA、CA 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的血清CYFRA 21-1、CEA、CA 199水平均显著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分化程度高+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P0.05);血清CYFRA 21-1、CEA、CA 199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4.44%,漏诊率为20.00%,误诊率为5.56%。结论 CYFRA 21-1、CEA、CA 199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三者联合应用对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肿瘤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TPS、B7H4水平,并将肿瘤组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学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肿瘤组患者的TPS、B7H4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S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B7H4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S、B7H4较健康人群显著的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37(IL-37)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24)和未复发转移组(n=78)。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有无吸烟史和饮酒史、有无梗阻、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1 d检测血清TGF-α、TGF-β1、IL-37水平;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α、TGF-β1、IL-37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 与未复发转移组相比,复发转移组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较高,并且血清TGF-α、TGF-β1水平较高,IL-37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TNM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ry6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患者160例为观察组,1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Cry6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ry6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及血清Cry6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ry61的表达差异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多变量Cox回归法分析血清Cry61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y61水平[(1 402.1±532.3)ng/L]高于对照组[(604.6±225.1)ng/L](P0.05);血清Cry61的AUC为0.872(95%CI:0.823~0.910,P0.001)时,其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95.0%;Cry611 357ng/L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43.75%)、血管浸润发生率(52.50%)和TNM分期Ⅲ~Ⅳ期比率(66.25%)均高于Cry611 357ng/L患者(25.00%、31.25%、47.50%)(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ry611 357ng/L患者总生存时间[(501±22)d]低于Cry611 357ng/L患者[(801±35)d](P0.05);单变量Cox回归法显示,血清Cry611 357ng/L、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血清Cry611 357ng/L)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3.298,95%CI:1.331~5.115,P=0.015)。结论血清Cry6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趋化因子4(CXCR4)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病理科收集的80例HNSCC组织(HNSCC组)、对应部位的正常头颈部组织8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与HNSCC组织中的病理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 HNSCC组标本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68.75%,对照组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高中分化、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HNSCC组织(P0.05)。结论 HNSCC组织中的Smad7蛋白、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3a(miR-23a)、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诊断价值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8例作为癌症组、结直肠腺瘤患者100例作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miR-23a、ESM-1、CA-199在各组间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miR-23a、ESM-1、CA-199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血清miR-23a、ESM-1、CA-199在结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症组血清miR-23a、ESM-1、CA-199水平明显高于腺瘤组和对照组(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2%、90.8%。血清miR-23a、ESM-1、CA-199水平在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Spe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26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26的水平,并分析这两项指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6、IL-26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患者血清IL-6分别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和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胃癌患者血清IL-26分别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和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cm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组患者的血清IL-6、IL-26的水平升高明显,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的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集的90例胃癌粘膜组织(胃癌组)、45例符合标准的为胃癌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Western-blot检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BRMS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BRMS1蛋白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38.89%低于癌旁组的80.00%(P<0.05);胃癌组的BRMS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显著的低于癌旁组(P<0.05);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及浆膜、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的BRMS1蛋白阳性率显著的高于TNM分期(Ⅲ期+Ⅳ期)、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BRMS1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灶直径的胃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BRMS1蛋白表达下调,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微小RNA-355(mir-355)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90例PHC患者(PHC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0例(对照组)、9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三组的血清mir-355水平,并分析不同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灶数目、病灶直径、是否发生脉管侵犯、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患者的血清mir-355水平差异。结果PHC组、对照组的血清中mir-355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PHC组的血清中mir-35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灶多发、病灶直径≥5cm、发生脉管侵犯、低分化、TNM分期(Ⅲ期+Ⅳ期)的PHC患者血清mir-355水平低于病灶单发、病灶直径5cm、未发生脉管侵犯、高中分化、TNM分期(Ⅰ期+Ⅱ期)的PHC患者(P0.05);不同AFP水平PHC患者的血清mir-35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mir-355的表达水平下调,并且与PHC的病灶数量、大小、是否发生脉管侵犯及分化、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溶性共刺激分子[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sPD-L1)、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可溶性B7同源体4(sB7-H4)]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血清sPD-L1、sB7-H3、sB7-H4表达水平,并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与患者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sB7-H3表达水平为(9.128±0.509)ng/mL,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sB7-H3表达水平分别为(7.029±0.293)、(6.701±0.37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B7-H3曲线下面积为0.680 5(95%CI:0.584 8~0.776 1),P=0.001 0。与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肿瘤最大径≥5 cm、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B7-H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sB7-H4水平则与患者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37 2、0....  相似文献   

17.
马妮萨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1):187-189,200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 (PTX3)、肺癌组织中的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LOXL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9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LOXL2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NSCLC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PTX3水平,并分析二者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NSCLC癌组织中的LOXL2蛋白阳性表达率76.67%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癌患者血清PTX3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癌患者癌组织中的LOXL2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病灶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癌患者血清PTX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LOXL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直接相关,是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PTX3、肺癌组织中LOXL2蛋白均表达增高,LOXL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不良预后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8例宫颈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CD5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ROC曲线分析PDCD5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升高,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显著下降(P <0.05)。在98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及病灶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和病灶组织中PDCD5预测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10、0.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D5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血清VEGF-C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血清VEGF-C水平与组织VEGF-C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28例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8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VEGF-C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组织标本VEGF-C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间血清VEGF-C浓度水平无差异,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5),侵润深度(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未侵润浆膜组及TNMⅠ期的血清VEGF-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侵润浆膜组及TNMⅡⅢⅣ期的浓度水平,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血清VEGF-C均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且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清VEGF-C浓度水平与组织标本VEGF-C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蛋白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97例食管癌患者(病例组)和31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APE1蛋白水平,蛋白芯片法检测2组人群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将APE1与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探讨其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297例食管癌患者血清APE1中位水平为0.322 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PE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灵敏度为50.2%,特异度为91.9%。APE1与CEA、CA19-9、CA242联合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有所升高。结论血清APE1蛋白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与CEA、CA242、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