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试点科室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其他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管理的2011年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患纠纷情况与未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管理的2010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1年患儿家属满意程度明显高于2010年,并且护患纠纷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方式运用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内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本院的60位护士,运用分层级管理方式加以监管,并记录运用分层级管理方式前后护士病房护理、基本护理、文本护理、护理技能评分与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率.结果:运用分层级管理方式以后护士病房护理、基本护理、文本护理、护理技能评分与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率都好于运用以前同时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方式能提升护士开展护理的质量,并促使护理管理质量得以增加,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0例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分析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在病房护理、基础护理、文本护理、护理技术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对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对60例护士病房护理、基础护理、文本护理、护理技术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3±3.2)分、(90.5±4.6)分、(88.7±5.3)分、(90.2±4.7)分和86.7%,而实施分层级管理后60例护士病房护理、基础护理、文本护理、护理技术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2.8)分、(94.6±3.7)分、(92.3±4.1)分、(95.1+3.9)分和93.3%,实施分层级护理前后护士各项护理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并有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同时降低患者对护理的不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王小琳  罗仕兰 《重庆医学》2015,(27):3839-384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架构,实行护士长-高级专科护士-专科护士-初级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模式,结合“APN”护士连续排班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以后,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技能、患者“安全目标”考核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P <0.01);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执行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优质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及护理满意度等几个方面上,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显著都比执行前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较好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汶阿妮  王辉君  冯斌 《吉林医学》2013,34(3):552-553
目的:探讨病房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在病房实施分层级管理,划分层级,确定各层级护士岗位,能力标准和工作内容并比较分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提高了。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杜绝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韩志乐 《大家健康》2016,(11):202-203
目的:探讨于医院儿科系统病房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表现出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06月至2016年06月儿科系统病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实施护理资源整合。通过对比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以突出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自评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于医院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最终可以发挥显著的协同效果,可以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将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最终有效避免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的情况,将护理质量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7月初本院开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来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观察对比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改变情况。结果实施后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记录、护理专业技术等多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金跃玲 《当代医学》2013,(6):113-1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综合内科实施层级管理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内科护士按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分成护理A、B、C组,确定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分层级使用护士,以责任小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6个月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整体护理质量的差异,患者与家属对护士、医师对护士、护士对护士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护理危重患者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等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护理为危重患者提供了连续的、动态的整体护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神经外科开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神经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通过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次数、医疗纠纷发生次数、家属陪护率等的调查对比,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而护理差错事件、医疗纠纷次数、家属陪护率有所下降。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神经外科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余航 《四川医学》2013,(8):1317-131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儿童手术细节护理措施全面实施前2010年1—12月及实施后2011年l~12月护理工作情况,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缺陷情况。结果儿童手术细节护理实施后患儿及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细节护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2.0%)明显低于细节护理实施前(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实施前(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申的实施,能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细节护理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管理在NICU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患儿、患儿家属、护理人员、护生采取不同的人性化服务、管理和教育。结果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护生关系,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NICU的护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在NICU中应用后,使护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质量,推动了NICU整体护理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前(2018年1月至6月)与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后(2018年7月至12月)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或者家属满意度状况。结果:管理后,护士病房管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护理管理模式、工作积极性提升、能力提升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干部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干部患者共160人,随机分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开展,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70-173
目的 分析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生理机能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睡眠质量良好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新生儿心率、呼吸频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睡眠质量良好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施行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还能改善其生理机能,从而能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发现问题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查访谈,询问患者及家属,充分体现"以顾客需求为主导"的管理理念。结果住院患者满意率为88.3%,有10.1%的患者较满意,1.00%的患者认为一般,不满意的患者占0.50%.护理服务质量随着患者满意度的逐年提高得以优化和持续改进。结论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已经影响到临床护理质量,建议管理者正确认识临床护士缺编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严正蓉  唐晨曦 《西部医学》2013,25(8):1264-126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置管患者导管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66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员满意度和患者导管自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病员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02),试验组导管自护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临床路径用于PICC护理管理,规范了护士护理行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对新生儿危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新生儿危重症患儿应用常规性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新生儿危重症患儿应用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实施前后危重症新生儿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科护士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意外风险处理及总护理质量等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 0.01)。观察组危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而并发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新生儿危重症患儿应用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将有助于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症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革CCU探视管理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探视管理制度.并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CCU、住院时间≥3天的710名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的800名家属作为观察组,比较2012年和2013年CCU的护理投诉事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院内感染和每季度细菌监测不合格数.结果 与2012年比较,2013年的患者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显著升高,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 以人为本的探视管理制度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实际感受和承受能力考虑,强调人文关怀,使制度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