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性康复训练,成立系统康复训练小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措施,改进康复训练方法。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吞咽功能量表(VFS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评价患者饮食分级。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恢复效果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护理干预3、6个月后平均VFSS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可进食普通食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予以系统康复训练对提高吞咽障碍恢复效果、改善吞咽功能、促进完成普通摄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康信念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144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康信念干预,持续4周。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及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SA及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A及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信念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与营养不良状况,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3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功能,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中自我照料能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给予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疗程3周。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FMA和F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MA和FC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音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颈面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0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颈面部穴位按摩。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SS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配合头颈面部穴位按摩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吞咽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及殷克敬工作室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刺"吞咽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吞咽点"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Vitaistim治疗仪联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运用冰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istim吞咽仪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测验、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和X线(VFSS)检查以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吞咽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istim治疗仪联合冰刺激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在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7.50%高(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50%较对照组20.0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应用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还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单一康复训练,观察组46例予以康复训练+通关利窍针刺法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SSA)评分及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个疗程后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为2.22%(1/4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杜念念  万裕萍 《中国康复》2023,38(5):304-306
目的:探讨“利咽通络”针法联合间歇性管饲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间歇性管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利咽通络”针刺法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QO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咽通络”针法联合间歇性管饲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165-3167
将我院9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差异,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显著提高,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增加,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89.4%高于对照组70.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抽签法选择某院2017年5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干预,包括营养管理、口腔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球囊扩张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针灸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1~3级患者比例为73.3%,对照组1~3级患者比例为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改善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任务导向训练。连续干预训练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及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55%)远比对照组(78.18%)更佳(P<0.05);训练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KD-W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KD-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GQOLI-74)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895-3897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低于观察组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sEMG最大波幅值均大于治疗前,吞咽时程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SSA评分、WS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SA评分、WS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部肌肉运动和吞咽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AC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ACA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Ⅰ级、Ⅱ级比例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ACA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吞咽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选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成镜像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镜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吞咽功能与认知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2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镜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简单反应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且镜像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注意力、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两组各34例,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平衡量表(FMA-B)、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MA-L)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MA-B和FMA-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MB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其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机体各项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正念认知疗法,共8周。干预前后分别评估两组的依从性、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依从性显著改善(χ2=19.000, P 0.001),且优于对照组(χ2=8.044, P 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Z 1.970, P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2.093, P 0.05);两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t 9.510, P 0.001),试验组量表总分及焦虑和抑郁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133, P 0.05)。结论正念认知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训练的依从性,从而改善吞咽功能及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联合头针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PBP)患者吞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后PBP患者18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给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renchay构音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3组Frenchay构音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针刺组(P0.05),但对照组和针刺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3%,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联合头针较单纯常规治疗脑梗死后PBP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及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