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改善心肌缺血的腧穴配伍效应及实现保护心肌缺血作用的基因调控途径。方法:将7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Y294002组、IGF-1组、内关组、标本配穴组、标本配穴+LY294002组,每组10只。正常组注射等剂量0.9%NaCl溶液,余组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大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模型。于造模前开始干预,LY294002组和IGF-1组分别给予LY294002溶液和IGF-1溶液注射,共14d。内关组电针"内关"干预,连接HAN-200型电针仪,每次10min;标本配穴组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连接HAN-200型电针仪,每次10min;标本配穴+LY294002组,LY294002水溶液给药14d,造模前即给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均每日1次,共持续21d。所有针刺在造模前进行电针针刺预处理。检测干预前后大鼠心率(HR)及ST段电压的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并检测心肌PI3K、Akt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各干预组大鼠心率、ST段电压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干预后,标本配穴组、IGF-1组和内关组心率、ST段电压较模型组改善(P0.01,P0.05),以标本配穴组、IGF-1组心率、ST段电压改善最明显(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方面,模型组心肌缺血明显,LY294002组最重,标本配穴+LY294002组介于两者之间;干预后,IGF-1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组心肌病理损伤明显改善,且IGF-1组和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较内关组改善明显。PI3K、Akt mRNA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各组PI3K mRNA表达升高(P0.01,P0.05),IGF-1组与标本配穴组升高最明显(均P0.01);LY294002组和标本配穴+LY294002组Akt mRNA表达降低(均P0.01,P0.05),余组Akt mRNA表达均升高(P0.01,P0.05),IGF-1组与标本配穴组Akt mRNA表达升高更明显(均P0.01)。结论:标本配穴可改善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ST段电压变化,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效果明显优于单取"内关"者,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标本配穴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保护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标本配穴"电针对针刺心肌缺血大鼠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和细胞凋亡指数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治疗疗效,从而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 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标配组。采取连续14 d腹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模。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只抓取固定,不针刺治疗。内关组电针双侧内关,标配组电针双侧内关、关元、双侧足三里,每日治疗1次,共21 d。大鼠于第22天行超声心动图机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模型组大鼠LVEDd、LVESD高于正常组(P0.01),而LVEF、LVFS值均低于正常组(P0.01);内关组和标配组LVEDd、LVESD均低于模型组(P0.01),标配组低于内关组(P0.01,P0.05);内关组和标配组中LVEF、LVFS值均高于模型组(P0.01),标配组高于内关组(P0.05)。正常组大鼠心肌AI值低于模型组(P0.01);内关组、标配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标配组低于内关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通过降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LVEDd、LVESD值,提升LVEF、LVFS值,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细胞凋亡导致的代偿性心脏扩张、心功能低下,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程度,且"标本配穴"电针法比单纯内关电针法具有更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腧穴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电针组(内关组)及标本配穴电针组(配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内关组和配穴组大鼠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2mg/(kg·d)背部皮下注射14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造模后,内关组选取"内关",配穴组选取"关元""足三里""内关"分别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只抓取固定,每天1次,共21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ate enzyme isozyme,CK-M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及内皮素1(ET-1)的含量;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心肌细胞miRNA-1、miRNA-133、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组、配穴组大鼠血清CK-MB、VCAM-1、ET-1升高(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多(均P0.01);内关组、配穴组CK-MB、VCAM-1、ET-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均P0.01),且配穴组低于内关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miRNA-133表达降低(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配穴组心肌细胞miRNA-133表达增加(均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降低(均P0.01);与内关组比较,配穴组miRNA-133表达增加(P0.01),miRNA-208、miRNA-1、miRNA-499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腧穴尤其是配穴组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miRNA-133的表达,抑制心肌miRNA-1、miRNA-208、miRNA-499表达的双重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针效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的选穴配伍提供依据。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双"内关"配伍双"足三里""关元")、常规配穴组(双"内关"配伍双"神门""膻中"),每组各10只。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mL/kg)皮下注射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标本配穴组和常规配穴组在每日造模前电针处理10min,造模7d结束后仍每日电针,连续21d。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振幅、心率(HR),血清cTnT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心肌超微结构破坏明显,线粒体肿胀变形,甚至空泡化;电针干预后,两电针组心电图S-T段振幅、HR,血清cTnT和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两电针组组间比较,标本配穴组血清cTnT和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常规配穴组(P0.05),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高于常规配穴组(P0.05),标本配穴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常规配穴组轻。结论:电针能有效防治心肌缺血,标本配穴法电针的防治作用优于常规配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对慢性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180~220 g,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分入空白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连续7天在颈背部皮肤丰厚处按照5 mg/kg行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控制比和能量等指标及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部分心肌肌丝溶解、断裂,心肌细胞轻微肿胀,轻度空化,线粒体排列稍紊乱,部分线粒体水肿、存在空泡样病变。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组的大鼠线粒体RCR处于正常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组线粒体RCR低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能有效保护心肌线粒体的功能和结构,防止慢性心肌缺血中心肌组织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电针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Y294002组、电针+LY294002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制备大鼠MIRI模型。电针组予以双侧“内关”预干预30min,每日1次,治疗1周。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每日1次,连续1周。造模前后记录大鼠心电图变化,检测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形态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I3K、Akt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ST段电压显著下降(P<0.01);与电针组相比,LY294002组、电针+LY294002组ST段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LY294002组较电针组TNF-α、IL-6水平显著上升(P<0.01)。电针+LY294002组心肌细胞肿胀,心肌纤维排列欠整齐,部分肌纤维断裂,少许出血点。与LY294002组相比,电针+LY294...  相似文献   

7.
孔素平  张昕  谭奇纹 《中国针灸》2013,33(6):529-532
目的:探讨针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组、电针内关组、电针阳陵泉组,每组10只.后4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刺激双侧“夹脊”“内关”“阳陵泉”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7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予治疗.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1)电针夹脊组、电针内关组和假手术组中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他各组AI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夹脊组与电针内关组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针夹脊组、电针内关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他各组Bcl-2、Bax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夹脊组和电针内关组中的Bcl-2、B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内关穴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Bcl-2、Bax等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与"太渊"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差异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每组24只。内关组与太渊组大鼠分别选取"内关"与"太渊"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刺激电流1mA,频率2Hz,每次20min,每日1次,共干预7d。假手术组、模型组固定相同时间,不予电针干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大鼠在末次电针24h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在开胸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不进行结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AQP1蛋白表达及PKC的活性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内关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PKC的活性和AQP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太渊组均显著减少(P0.01,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电针预处理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活化进而抑制AQP1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心肌线粒体为切入,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GAPDH、CS、CCO的酶活性及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影响,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标本配穴组在造模结束后取“内关”“足三里”“关元”电针干预10 min,疏密波,2~100 Hz,1 mA,连续21天。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柠檬酸合成酶(CS)、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酶活性及心肌组织ATP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大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空泡化;而与模型组比较,标本配穴组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ATP含量、GAPDH、CS、CC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标本配穴组4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且心肌组织ATP含量与GAPDH、CS、CCO活性成线性相关。结论:在慢性心肌缺血状态下,标本配穴电针可提升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增加有氧呼吸产能效率,改善心脏能量代谢,从而减轻心肌细胞的结构破坏,对心肌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通过PI3K/Akt通路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血府逐瘀汤10 g/kg、20 g/kg组、血府逐瘀汤20 g/kg+LY294002 0.3 mg/kg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血府逐瘀汤20 g/kg+LY294002 0.3 mg/kg组灌胃及腹腔注射,连续干预14天后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式建立心肌I/R模型,比较心肌梗死面积、血清心肌酶含量、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信号通路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CK、CK-MB的含量、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心肌组织Bcl-2、p-PI3K、p-Akt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血府逐瘀汤10 g/kg、20 g/kg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CK、CK-MB的含量、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组织Bcl-2、p-PI3K、p-Akt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血府逐瘀汤20 g/kg+LY294002 0.3 mg/kg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CK、CK-MB的含量、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血府逐瘀汤20 g/kg组,心肌组织Bcl-2、p-PI3K、p-Akt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血府逐瘀汤20 g/kg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由PI3K/Akt通路的激活所介导。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甘木通总黄酮(TFCD)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与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关系。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TFCD后处理组(TFCD)、TFCD后处理联合PI3K抑制剂LY294002组(TFCD+LY)、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每组8只。记录各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测算心肌梗死面积和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Akt,p-Akt,eNOS,p-eNOS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心肌eNOS,iNOS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TFCD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血清中LDH,CK和MDA含量显著降低,NO,eNOS,SOD和GSH-Px含量显著升高,Akt和eNOS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eNOS和iNOS mRNA表达显著提高,LY294002可显著取消TFCD的以上作用(P0.05或P0.01)。提示TFCD后处理能够减轻大鼠M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调控NO生成和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探讨穴位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每组15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 d、3 d、7 d、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 d、7 d、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降压幅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幅分别优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针刺1 d、3 d、7 d、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大鼠SBP、DBP、MBP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太冲配内关的同名经配穴针刺降压效应优于单穴及太冲配非穴,同时发现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通过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Y294002组、LY294002+电针组,每组6只。在造模前,电针组电针内关穴,LY294002组腹腔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LY294002+电针组电针内关穴和腹腔注射LY294002,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7 d。第8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冠脉结扎法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再灌注1 h后,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I3K、p-Akt、Bcl-2相互作用蛋白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LC3Ⅱ)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浊肿,肌原纤维不清,细胞间质有出血及水肿;电针组大鼠轻微心肌损伤,心肌细胞结构依旧清晰;LY294002组大鼠心肌损伤严重,心肌细胞肿胀,肌纤维间隙明显增宽,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自噬泡存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标本配穴针灸对IBS-D大鼠血清、心脏组织、结肠组织COX2、PGE2的影响,探讨标本配穴针灸是否干预COX2/PGE2信号通路,改善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大鼠通过慢性、急性应激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评价模型指标为内脏疼痛阈值(P<0.05)。标本配穴组给予针刺+艾灸“内关”“足三里”“关元”,常规配穴组给予针刺+艾灸“上巨虚”、“足三里”、“天枢”,1次/d,共28d。观察各组大鼠的内脏疼痛阈值、腹泻指数及粪便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脏组织、结肠组织COX2、PGE2蛋白水平,qPCR检测大鼠心脏组织、结肠组织COX2 mRNA表达。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内脏疼痛阈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内脏疼痛阈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粪便含水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心包经、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比较针刺心包经和心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心包经组。采用冠状动脉左降支结扎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肺经组选取"太渊(LU9)–列缺(LU7)"段,心包经组选取"大陵(PC7)–内关(PC6)"段,心经组选取"神门(HT7)–通里(HT5)"段。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和血清cTnT的变化。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和血清cTn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经组、心包经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肺经组比较,心经、心包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经组、心包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心经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和血清cTnT的含量,且优于肺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中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c-fo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后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c-fo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MT(25、50、100 mg/kg)组和地尔硫(1 mg/kg)组;通过夹闭冠状动脉30 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后立即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治疗(每天1次,疗程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TTC染色分析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心肌酶(AST、CPK、LDH)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表达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结果经OMT(50、100 mg/kg)治疗7 d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降低血清中AST、CPK、LDH含量,改善心肌组织病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AI,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降低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OMT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提示O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OMT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降低NF-k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TBI的脑神经功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8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TBI组)、模型+电针组(TBI+EA组)、阻断+模型+电针组(LY294002+TBI+EA组),每组22只。采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左侧TBI大鼠模型。于建模后24 h,TBI+EA组、LY294002+TBI+EA组大鼠采用电针干预,针刺"百会"留针10 min,点刺"水沟"20 s,右侧"内关""足三里"连接电针,予断续波,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留针1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3 d。干预3 d后,TUNEL法检测左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侧脑皮质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干预3 d后,与Sham组比较,TBI组左侧脑皮质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数增加(P0.01),Bax、Cyt-C、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P0.01),p-Akt/Akt、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TBI组比较,TBI+EA组大鼠左侧脑皮质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Bax、Cyt-C、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P0.01),p-Akt/Akt、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LY294002+TBI+EA组比较,TBI+EA组大鼠左侧损伤区域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Bax、Caspase-9、Cyt-C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p-Akt/Akt、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减轻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桑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桑叶总黄酮(TFMF)高、中、低3个剂量组,通心络胶囊组。手术前1周,MSTF服用不同剂量的MSTF(35,70,140 mg.kg-1.d-1),通心络胶囊组按照100 mg.kg-1.d-1服用,其余2组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S/LV,IS/AR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且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TFMF能降低IS/LV,IS/AR,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或P<0.01),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TFMF能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