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洋甾体YC—1抑制低钾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凋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海洋甾体YC-1对低钾(5mmol/L,low K^+)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和Hoechst3325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神经元死亡的生化特征。结果:低钾引起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Hoechst 33258DNA染色  相似文献   

2.
3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患者ASA1~2级,随机分成3组(n=10),以静脉普鲁卡因平衡麻醉.每组输入不同含钾浓度的乳酸林格氏液.C组含钾浓度为4mmol/L,A1组为20mmol/L,A2组为25mmol/L.所有溶液均含1%葡萄糖.每例患者入室后至麻醉前输给10mL/kg,以后按12mL·kg-1·h-1输入并维持至切皮后6h.分别在麻醉前切皮后2,4,6h4个时相测定血钾、红细胞钾、尿量、尿钾、血气、血Hct、血糖等指标.结果麻醉前3组血钾均轻度下降(P<005),以后C组显著下降(P<005),A1组保持原来水平,A2组则上升至理想水平(P<005).3组红细胞钾于麻醉前均明显高于正常,在切皮后6h中,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尿排钾显著增多,血pH和Hct在所有病人中都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本研究认为,以含钾浓度为20~25mmol/L,速度为12mL·kg-1·h-1进行围术期补钾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直接作用及Ber与间接胆红素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Hoechst3325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Ber诱导神经元死亡的生化学特征。结果:Ber呈剂量(0~20μmol/L)依赖性地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其死亡的机制呈现坏死的特征:包括神经元胞体肿大、无明显核染色质浓缩、DNA随机断裂而在凝胶电泳图上呈弥散样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未见凋亡峰。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预处理神经元,不能阻断Ber的神经毒性作用。无毒性剂量下的Ber(1μmol/L)与无毒性剂量下的胆红素相加,可产生神经元的毒性。结论:Ber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坏死,并增强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蟾蜍离体背根神经节标本上,用标准微电极方法,通过改变胞外离子成份及浓度,结合应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分析胞体动作电位各离子成份。结果表明:5μmol/L河豚毒灌流6min后,动作电位幅值及去极相斜率均明显减小;无Ca(2+)(0mmol/L)和高Ca(2+)(10、20mmol/L)液灌流15min后,动作电位时程(APD)分别较对照值减小和增大;无K+(Ommol/L)和高K+(6mmol/L)液灌流15min后,APD的改变与上述相同;2mmol/LMn(2+)和10mmol/L四乙胺亦可分别使APD较对照值减小和增大。实验表明胞外Ca(2+)的改变与APD值的大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嘌呤能P2z受体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嘌呤能P2z受体在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表达P2z受体[P2z(+)]与不含P2z受体[P2z(-)]两组CLL细胞分别同1.0mmol/L三磷酸腺苷(ATP)体外培养8小时,以电镜、DNA凝胶电泳和定量DNA3′-末端的TdT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对ATP、BzATP、2MeSATP、ATP-γS与其他核苷的诱导及OxATP、KN-62的抑制效应做定量研究。结果(1)P2z(+)细胞能在ATP诱导下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和DNA梯状条带;(2)不同的P2z受体激活剂可通过P2z受体诱导细胞凋亡并产生不同量的DNA降解片段,诱导能力的强弱顺序是BzATP>ATP>2MeSATP,而ATP-γS或其他核苷几乎无诱导能力;(3)P2z受体的抑制剂Ox-ATP和钙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KN-62可完全阻止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凋亡的诱导。结论P2z受体在介导由ATP诱导CLL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向含有孤束核中央亚核(NTSc)、疑核(AMBc)及网状小细胞核(ZIRP)的Sprague-Dawley大鼠脑薄片的NTSc表面压力注射毒蕈碱(musearine)1~2pmol可引起AMBc神经元产生节律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注入6-氰基-7-硝喹啉-2,3-双酮(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oneCNQX)2μmol/L及犬尿酸(kynurenate)1mmol/L可阻断该EPSP;由疑核引导的神经元自发性电活动及刺激ZIRP在AMBc引起的EPSP可被二氢-β-刺桐若定(dihydro-β-eryth-roidine)1~5pmol抑制而被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10μmol/L加强。结果表明,在孤束核-疑核传导通路中,疑核神经元的节律性活动来自孤束核中央亚核胆碱能M受体介导的兴奋,而网状小细胞核神经元向疑核的投射则通过胆碱能N受体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诱导大鼠神经元毒性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直接作用及Ber与间接胆红素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Hoechst 3325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Ber诱导神经元死亡的生化学特征。结果:Ber呈剂量(0 ̄20μmol/L)依赖性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和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其死亡的机制呈现坏死的特征:包括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或海藻酸(KA),DL-2-amino-5-phosphonovalericacid(APV)、4-Hydroxyquinoline-2-carboxylicacidhydrate(HQCA),作用30min,24h后测定培养液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用苔盼蓝鉴定神经细胞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谷氨酸组细胞培养内LHD以及神经细胞蓝染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其程度与加入的药物剂量成正相关。谷氨酸LD50为51.10±4.29μmol/L,与NMDA(66.17±6.20μmol/L)相似,但显著低于KA(172.80±16.40μmol/L)。APV或HQCA能显著抑制谷氨酸所致的LDH增加。结论谷氨酸的确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NMD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观察牛磺酸对心肌细胞感染 CoxsackieB3病毒(CVB3)后 Ca2+内流的影响。取新生 SD大鼠心室肌制备培养搏动心肌细胞, 18 h后接种 100 TCID50的 CVB3作为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2+示踪技术,观察了 1~20 mmol/ L牛磺酸对正常及感染 CVB3后心肌细胞 Ca2+内流的影响。结果:(l)10~20 mmol/ L牛磺酸对正常心肌细胞不同胞外 Ca2+浓度([Ca2+]0, 0.5、 1.5和 4.0 mmol/ L)下的 Ca2+内流均有抑制作用,而 1mmol/ L牛磺酸只抑制高[Ca2+]0(4.0 mmol/ L)时 Ca2+内流,对低[Ca2+]0(0.5 mmol/ L)和正常[Ca2+]0(1.5 mmol/ L)时 Ca2+内流无明显作用;(2) l~20 mmol/ Lβ-丙氨酸对 Ca2+内流无明显影响;(3)感染CVB3后Ca2+内流增加,加用1mmol/ L牛磺酸后能减少感染CVB3后的Ca2+内流。结论:牛磺酸具有抑制培养心肌细胞感染CVB3后Ca2+内流的作用,这可能是牛磺酸能减轻CVB3所致细胞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尾加压素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近年新发现的活性肽尾加压素(Urotensin Ⅱ,UⅡ)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U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DNA合成的影响,应用不同阻断剂观察UⅡ诱导细胞DNA合成的信号转导通路。(2)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测定UⅡ对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1)UⅡ呈浓度(10^-10~10^-6mol/L)依赖性刺激ASMC^3H-TdR掺入,10^-6mol/L时,为对照组的7倍(P〈0.01);(2)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H7、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阻断剂PD98059及钙通道阻断剂尼卡的平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ASMC^3H-TdR掺入,其抑制率分别为29%(P〈0.05),45%(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海洋甾体YC 1对低钾 (5mmol/L ,lowK )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 ;采用二乙酸荧光素 (fluoresceindiacetate ,FDA)和Hoechst 332 5 8DNA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存活率及形态学特征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神经元死亡的生化特征。【结果】低钾引起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Hoechst332 5 8DNA染色表现出染色体固缩 ,DNA凝胶电泳表现出由大小不一的断裂DNA片段形成的“梯形”条带。YC 1(1 2 5~ 2 0 μmol/L)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现象的出现。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 (cycloheximide)不能改变由不同孵育时间造成的YC 1对神经元不同保护效果的差异。【结论】YC 1抑制低钾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YC 1的这一作用可能属于一非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特异性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从含去极化浓度钾离子(KCl25mmol*L-1)的培养基中转移至低钾培养基(KCl5mmol*L-1)中诱导神经元凋亡。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SAPK/JNK分析盒测定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活性。【结果】低钾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凋亡。特异性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低钾环境中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存活。这种保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培养于低钾环境中的颗粒神经元,c-Jun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升高了,且激活了JNK活性。当小脑颗粒神经元生长在含SB20358025μmol*L-1的低钾培养基中,c-Jun表达、磷酸化水平和JNK活性都明显降低。【结论】SB203580抑制JNK活性,降低c-Jun的磷酸化而对低钾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及小脑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处理 ,用倒置显微镜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酒精浓度在 5~ 40mmol/L时 ,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酒精浓度增至 16 0mmol/L时 ,颗粒神经元的存活率回升。提示酒精对原代培养大鼠小脑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在高浓度 ( 16 0mmol/L)时 ,其对颗粒神经元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14.
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经 5mmol/LKCl或 2 5mmol/LKCl或 5mmol/LKCl+ 10 μmol/LFK处理 ,用二乙酸荧光素 (FDA)染色法测定存活细胞数及用碘标放射免疫法测定神经细胞内cAMP浓度 ([cAMP]i)。结果表明 :①幸存神经元数 :高钾组 199.11± 2 4.0 0 ,低钾组 47.5 6± 11.0 9,FK组 2 0 1.11± 2 7.43;② [cAMP]i(pmol/孔 ) :高钾组 0 .5 8±0 .2 2 0 ,低钾组 0 .32± 0 .10 6 ,FK组 2 .2 0± 0 .46 9。认为高K+ 阻止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效应与cAMP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氯化锂 (LiCl)在体外对K5 6 2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试验 ,四唑盐 (MTT)比色试验 ,集落培养试验为指标观察LiCl对K5 6 2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DNA片段凝胶电泳及细胞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不同浓度的LiCl(10~ 5 0mmol/L)对K5 6 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②在LiCl(30mmol/L)作用下 ,K5 6 2细胞形态学上可见凋亡细胞 ,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谱可见“梯形带”(DNAladder)。结论 :LiCl能抑制K5 6 2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乙醇灌流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不同浓度乙醇灌流液灌流蟾蜍离体心脏,观察其对离体心脏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心率减慢,但在10 m mol/L 稍有加快( P > 0 .05) ,浓度在20 m m ol/L 以上时减慢才明显( P < 0 .05) ;心肌收缩幅度下降,其表现浓度越大下降越明显( P < 0 .05 ~0 .01) ;心输出量在10 m mol/L、15 m mol/L 时略有增加,超过30 m mol/L 以后心输出量下降,但不明显( P > 0 .05) 。表明乙醇过量有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而对输出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氯化锂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在体外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培养试验,四唑盐(MTT)比色试验,集落培养试验为指标观察LiCl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NA片段凝胶电泳及细胞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不同浓度的LiCl(10~50mmoL/L)对K56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②在LiCl(30mmol/L)作用下,K562细胞形态学上可见凋亡细胞,且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谱可见“梯形带”(DNA ladder)。结论:LiCl能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足叶乙甙和阿霉素诱导的人胃癌细胞BGC823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将细胞分为6组:①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②渥曼青霉素组(终浓度为40 nmol/L);③足叶乙甙组(终浓度为20μmol/L);④渥曼青霉素(终浓度为40nmol/L)+足叶乙甙组(终浓度为20μmol/L);⑤阿霉素组(终浓度为0.3μmol/L);⑥渥曼青霉素(终浓度为40nmol/L)+阿霉素组(终浓度为0.3μmol/L)。分别以上述药物干预24 h后,提取各组细胞的蛋白,以NaI法提取各组细胞的DNA。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各组的细胞凋亡现象,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活化表达。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示空白对照组细胞见较弱的DNA梯状谱(DNA Ladder),其他5组细胞均出现明显的DNA梯状谱;阿霉素与足叶乙甙干预后,胃癌细胞BGC823的Caspase-3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增强,加用渥曼青霉素处理后,Caspase-3活性进一步增强。结论: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可增强化学治疗药物足叶乙甙和阿霉素对胃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提高其化疗疗效。为寻求新的高效胃癌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胆红素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n S  Li X  Yan G 《中华医学杂志》1999,(2):125-128
目的从细胞与分子水平探讨胆红素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和大脑皮质神经元,观察胆红素对其毒性的影响。并用DNA染色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确定胆红素诱导神经元死亡时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结果胆红素在0~17μmol/L的浓度下,选择性地、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呈现凋亡的特征为:核染色质浓缩与DNA双链断裂成小片段;在凝胶电泳图上呈“梯形”样改变;用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预处理神经元,可阻断其死亡。说明胆红素诱导小脑神经元死亡的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合成。而此浓度的胆红素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毒性明显低于小脑神经元。结论胆红素可以选择性地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0.
氨甲酰胆碱对多巴胺诱导的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巴胺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胆碱受体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对多巴胺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建立多巴胺凋亡模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DNA凝胶电泳和Hoechst33258核染色分析神经元凋亡,细胞的存活率用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法检测。采用Westernblot分析细胞外信号调控的蛋白激酶(ERK)激活情况。【结果】多巴胺可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并可持续激活ERK,二者均可被氨甲酰胆碱和PD98059抑制。氨甲酰胆碱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ERK激活的抑制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结论】多巴胺在小脑颗粒神经元诱导凋亡可能是通过持续激活ERK介导的。氨甲酰胆碱通过激活M胆碱受体,继而抑制了ERK的激活,从而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