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前入路两种手术方式的颈椎矢状面参数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对颈椎矢状面参数及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34例]和B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34例]。比较两组颈椎矢状面参数[C2~7 Cobb角、T1倾斜角(T1S)、C2~7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胸廓入口角(TIA)]及临床疗效,并对颈椎矢状面参数及疗效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1)颈椎矢状面参数:各项颈椎矢状面参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大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C2~7 Cobb角、C2~7 SVA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大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2) 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前路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A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下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颈前路术后ASD再次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CSM患者56例,依据首次前路手术方案,分为ACDF组(首次行ACDF手术)和ACCF组(首次行ACCF手术)。对两组患者翻修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的颈痛和上肢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进行评价,同时测量C2-7Cobb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2-7SVA)和T1...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endomic cervical dissection,APECD)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47±3)岁,突出节段C3,41例,C4,56例,C5,616例;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6±3)岁,突出节段C3,41例,C4,56例,C5,63例;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 fusion,ACDF)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3±2)岁,突出节段C3,41例,C4,53例,C5,69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7.57±3.15)个月。APECD,CDR,ACDF组随访时间分别为(17.30±3.25),(17.80±3.16),(17.85±2.88)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5.48±13.85),(58.50±7.09),(76.00±15.72)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80.00±20.22),(82.60±7.20),(121.54±18.75)ml,CDR组和AC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时间分别为(6.95±1.50),(6.60±0.80),(6.54±0.75)d,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PECD组从术前的6.78±0.83降到2.57±0.65;CDR组从术前的5.70±0.78降到2.00±0.45;ACDF组从术前的6.77±0.42降低到1.38±0.49;JOA评分APECD组从术前的8.91±0.97增加到13.04±1.40,改善率(65±15)%;CDR从术前的11.50±1.20增加到14.90±1.14,改善率(76±19)%;ACDF组从术前的8.54±0.93增加到14.00±0.96,改善率(74±8)%。各组改善率之间两两比较APECD组和C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PECD组和CDR组责任节段活动度均良好保留,并有所改善(P<0.05)。APECD组在中期随访(术后4和6个月)中出现2例症状复发,其中1例严格保守治疗后好转;另1例二次行ACDF手术,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CDR改善率及保留责任节段活动度优于其他两种术式,APECD有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2-01行ACDF、ACCF和CADR手术治疗的7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44例,ACCF组22例,CADR组13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60个月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SF-12评分及颈椎曲度。结果 79例均获得61~88(69.8±12.7)个月随访。ACDF组与ACCF组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ACCF组JOA评分均高于ACDF组及CADR组,ACDF组与ACCF组颈椎曲度优于CA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VAS评分、NDI指数和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时,ACDF组与CADR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ACCF组,而SF-12评分高于ACCF组;ACDF组颈椎曲度优于ACCF组与CADR组,且CADR组优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在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CDF和CADR,但在随访中期ACCF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颈椎曲度的维持方面却差于ACDF和CAD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中门轴断裂的节段分布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8-11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的216例脊髓型颈椎病,59例术中椎板门轴断裂(观察组),157例术中椎板门轴未断裂(对照组)。比较2组椎板开门角度、门轴距中线距离、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JOA评分,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轴性症状疼痛VAS评分。结果 2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9个月。观察组椎板开门角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门轴距中线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1个椎板的门轴发生断裂,断裂分布节段:C37个,C420个,C536个,C614个,C74个。术后3个月观察组门轴融合率80.2%,术后6个月观察组门轴融合率93.8%。对照组并发症情况较观察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2组CCI、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疼痛VAS评分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轴断裂最易发生在C5节段,与开门角度过大有关,采用钛板支撑固定可以促进门轴的融合。门轴断裂不会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颈椎曲度的维持,但会增加轴性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外科治疗的56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4~61(51.15±6.29)岁,C4,58例、C5,613例、C6,76例,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0~65(53.24±5.31)岁,C4,510例、C5,614例、C6,75例,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并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连续3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2018年本院收治3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379例,其中133例采用传统单节段ACCF并ACDF治疗,并以长钛板固定ACCF和ACDF节段(传统组);246例采用改良单节段ACCF并ACDF治疗,以短钛板固定ACCF手术节段,采用单纯椎间融合器重建ACDF节段(改良组)。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融合器与钛网相对位置、术后并发症、颈椎活动度(ROM)、ACDF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术后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年。2组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前VAS评分≥2分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高于术前VAS评分<2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节段ACCF并ACDF治疗连续3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CSM安全有效,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bone fusion,ACDF)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与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1采用ACDF治疗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0例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术中采用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JOA评分、NDI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大,JOA评分较对照组高,NDI评分、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 L,B组为(93.7±5.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operation,ACDF)术中使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与钛板联合cage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诊治的8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9例采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钛板联合cage行ACDF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数以及术后3 d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结果 8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5.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行ACDF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取得优良的早期疗效,ROI-C内固定系统为ACDF手术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内固定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63例(男39例,女24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行ACDF联合ACCF(前路组),2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按照JO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6~40个月,平均25.8个月。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3.70±6.21)min和(118.70±5.4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85.23±7.51)ml和(107.18±9.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发生轴性症状6例,吞咽困难1例,未发生C5神经根麻痹、声音嘶哑及呛咳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3℅(7/43);后路组发生轴性症状5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未发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及呛咳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均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前路联合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后路组,因此对于连续性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倾向于前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显微镜下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5个月。手术操作:在显微镜下应用高速磨钻等工具进行减压操作,脊髓充分减压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对手术前后JOA颈椎病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JOA评分由术前9.26±1.72增加至术后的13.64±1.38(t=2.452,P=0.000)。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优12例,良7例,一般2例。结论: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操作精细、减压充分等优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施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术前X线片中的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曲度正常组(A组)、曲度变直组(B组)、轻度曲度后凸组(C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神经功能恢复率,并探讨术前颈椎曲度、术后脊髓后移距离与神经功能恢复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组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率、脊髓后移距离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术前颈椎曲度变直及轻度后凸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实施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可改善,曲度变直及轻度后凸可能不再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6.87±11.89)岁,病程(7.91±3.71)年,病变节段C3-C636例,C4-C7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4.58±12.56)岁,病程(8.03±3.52)年,病变节段C3-C634例,C4-C78例。对照组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9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椎体切除少、减压彻底、术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及椎体稳定性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显微镜下经颈前路行椎间隙减压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60~72岁,平均(64.9±3.7)岁。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5±1.8)分。采用JOA评分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7±1.6)个月。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1.4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根据功能改善率,优9例,良26例,中7例,差1例。结论:显微镜下颈前路间隙减压对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颈椎前路动态装置植入术(DCI)对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颈椎活动度(ROM)及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78例单节段C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36例采用DCI治疗(DCI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节段Cobb角、C2~7颈椎曲度、邻近椎体高度及颈椎各运动方向(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的ROM。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手术时间比ACD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VAS评分和邻近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CDF组C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有所丢失,DCI组无明显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曲ROM与术前比较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左右旋转ROM出现了相近程度的受限,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与DCI治疗单节段CDH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虽然ACDF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有生理曲度的丢失,但颈椎ROM维持良好,并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赵波  秦杰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16,29(3):205-210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56.9±12.8)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10.6±3.2)年。所有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并具有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其中34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前路组),22例采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路组)。通过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病变节段前柱高度和颈椎前曲度进行比较,并采用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并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平均28.6个月)。前路组,术后2周时颈椎病变节段前柱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颈椎前曲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后路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前柱高度和颈椎前曲度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前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均出现了明显恢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前路组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且JOA评分改善率前路组也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这种分段式前路融合手术可以有效地恢复颈椎前柱高度,并且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可以显著地改善脊髓功能,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固定钢板治疗的10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1例,女35例;年龄42~74岁,平均(55.4±5.1)岁。受累节段:3节段82例,4节段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5 d,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痛视觉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JOA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颈椎ROM。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26.2±25.1)min,失血量为(82.1±26.3)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4±10.5)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11±1.54、9.22±2.42改善为术后5 d的2.14±0.51、12.46±1.42(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JOA改善率达(56.7±21.6)%,术后各时间点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后3个月为(19.6±8.9)°比术前的(11.5±6.8)°明显改善(P0.05),术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稳定(P0.05);而颈椎ROM由术前的(37.6±10.4)°减少为术后3个月的(18.2±5.9)°,颈椎活动减少明显(P0.05),随访过程中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19例,轴性痛6例,脑脊液漏3例,声音嘶哑2例,保守治疗好转;3例患者各有1个椎间隙未融合(无临床症状),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迎春  陈太声  朱华 《中国骨伤》2018,31(4):306-3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后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14例CSR患者,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32~68(40.5±7.6)岁;病程0.5~13.0(6.0±1.3)个月。涉及节段:C_(4,5)2例,C_(5,6)8例,C_(6,7)4例。所有患者经6周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欠佳,采用后路经皮椎间孔镜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测定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及椎体水平位移和椎体角度位移,并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情况。手术时间60~10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30~80 ml,中位数40 ml。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3个月,中位数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未见复发,原手术节段未见再次髓核突出,邻近椎体无明显退变征象。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疼痛VAS评分明显减小(P0.05),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椎体水平位移和椎体角度位移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曲度(11.23±0.99)°高于治疗前的(7.75±0.79)°(t=10.280,P=0.000),病变椎间高度(5.52±0.61)mm与治疗前的(5.65±0.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3,P=0.539)。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髓核摘除术可有效减轻单节段CSR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48例,排除畸形和创伤病例。根据颈椎曲度不同,分为颈椎曲度正常组和异常组;根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组、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术组以及全椎板切除术组;以术前、术后JOA评分为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3组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单间隙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组术后JOA评分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颈椎曲度正常组中,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术组与全椎板切除术组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异常组中,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术组与全椎板切除术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连续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不同。在没有手术禁忌的情况下.颈椎前路手术特别是单间隙减压融合结合椎体次全切除术具有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