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特点、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代表性病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期传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促进针灸在中医急症治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在妇科急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指导意义。在学习有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跟师临床经验,指出中医药治疗中医妇科急症源远流长,其简便廉验特色鲜明,临床关键在于准确辨证,分清标本先后、邪正主次,以及治急三要诀(准、稳、狠)。作为中医学子,应打好中医基本功,总结、整理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经验,传承中医妇科急症精髓。  相似文献   

3.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栏公开发表。征文要求如下。1.征文内容:1)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诊疗特长的总结与整理;2)国医大师及院士中医、  相似文献   

4.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栏公开发表。征文要求如下。1.征文内容:1)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诊疗特长的总结与整理;2)国医大师及院士中医、中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急、重之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古今医家学术理论精辟、临床经验丰富、辨治各具特色。文章通过整理研究古籍经典著作、医家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古代医家、各家流派、现代名医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和辨治特色,以为临证妇科急症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陆南山教授(1904~1988)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教育家,中医眼科领域探索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先驱。2014年为陆南山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进一步继承与发扬陆南山先生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发展,201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名医名家国际论坛暨首届陆南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讨会将于4月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会议已邀请了12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对陆南山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研讨,并就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眼科传承与发展作专题报告。组委会热烈欢迎从事或热爱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专家、学者与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与参会。  相似文献   

7.
从首先提出了"治病必须治人"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形成了在脏腑辨证中"以调理脾胃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与创立了"柔剂养阳的治疗大法"3个方面总结了刘炳凡研究员的主要学术思想;并对刘老临床诊治急症、胃肠病、冠心病与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认为刘老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值得同道学习借鉴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张海峰学术思想与经验张小萍张经生※(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张海峰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张海峰(1915~1988年),江苏镇江人,原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老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  相似文献   

9.
余锋  陈镜合 《新中医》2009,(2):9-11
陈镜合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中心主任,是国家级具有被学术继承资格的名中医。陈教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病,对冠心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临证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陈教授论治冠心病学术思想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  相似文献   

11.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  相似文献   

12.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栏公开发表。征文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2012,(23):2037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精华与学术特色,挖掘和推广其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杂志》学术交流平台优势,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由中医杂志社主办,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协办、世中博(北京)医学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2年全国名中医学术论坛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研修班"将于2012年12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著名中医药学专家及学术继承人出席,并作专题讲座,交流学术新进展、新成果,传授临床经验及治疗方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承与发展",旨在传承著名中医药学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分享临证经验,加强我国各地区的中医学术交流和联系,提高中医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捷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脑病临床近30年,在继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怀堂老教授“治中风独取督脉、夹脊穴”的学术思想下,挖掘中医经典,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通督调神”治疗中医脑病的学术思想,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现将此学术思想之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超凡老师在中医药科研、临床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多年 ,成绩斐然。于智敏跟随周超凡老师学习工作多年 ,对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比较了解 ,并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 ,主编、出版了《周超凡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中医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一书。这是一部继承整理中医药专家  相似文献   

16.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栏公开发表。征文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国医大师及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临床经验丰富。为了促进国医大师及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中医杂志》将设专栏报道国医大师及院士经验。同时,配合专栏拟定于2015年第4季度举办国医大师、院士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现公开进行征文。优秀来稿将陆续在《中医杂志》"国医大师与院士"专栏公开发表。征文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中医急症学术思想探讨”课题研究,回顾了重庆中医急症55年(1950-2004年)的历程。1950-2004年重庆中医界在中医内科急症方面开展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工作,尤其1973-1995年之间有关学术工作最为鼎盛活跃,在全国中医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医内科急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天然主任中医师系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临床中坚持病-症-证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善于抓主症。集50余年临床经验,在偏头痛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为其学术继承人,特把陈老治疗偏头痛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曹星如是我市著名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是山东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从医六十余年的医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他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中医宝库中无数闪闪发光的瑰宝的一部分。我有幸跟随曹老先生多年,耳闻目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