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做好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 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对4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定,并从临床护理观察中找出影响肝硬化治疗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结果 肝硬化患者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因子上分数明显高于正常群体(全国常模组),临床观察发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及性别因素,都是影响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躯体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最佳途径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2、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在毕业实习不同时期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各年级学生毕业考试中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满意度。结果毕业考试中,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内科、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除2002级学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内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能取得与内、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同样的效果。值得推广,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心理因素明显相关。随着医学发展,治愈率、存活率显著增加,不同的治疗阶段及康复阶段,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需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2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并总结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解剖学课后作业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4、2005级高等护理、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3个专业共462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布置课后作业,对照组不布置。对2组学生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剖学课后作业对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医学心理学认为,许多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可以是各种躯体疾病的致病原因,相反,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则可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为临床的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护理专业毕业考核中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级的120名护理专业毕业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毕业实习后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测试,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考核。对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考核中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不仅能实现对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客观、公平评价,还利于护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护理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袁锦玉 《医学文选》2005,24(2):259-260,262
为检验中专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本人选取我校成绩相当的02级和03级两个护理普通中专班级,进行两种不同的病理学考核方法,并对考核成绩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锦萍 《医学文选》2003,22(6):971-972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 WHO1 995年报道 ,全球乙型肝炎感染者达到 3.5亿人 [1 ] 。我国乙肝发病率较高。乙肝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早已被人们认识。为使人们更了解乙型肝炎以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本文就乙肝患者心理状态与职业、疾病类型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并谈谈心理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  从 1 995~ 2 0 0 1年在健康体检或婚前体检中发现的乙肝患者中随机抽出 1 2 0例 ,其中男性 82例 ,女性 38例。工人 50例 ,学…  相似文献   

9.
护理操作的综合模拟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综合模拟教学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同届护生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两组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的考核成绩和综合模拟教学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统教学的考核成绩两组无显著差异,综合模拟教学的考核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操作的综合模拟教学,有助于培养护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并提高护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护士在静脉穿刺时的各种心理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本文对我院的100名护士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结果表明,护士的不良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大。在护理工作中管理者要重视护士的心理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教学中模拟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我科50例实习生(观察组)展开模拟情景教学,并对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素质等展开全面的考核。将考核成绩与2013年至2014年的50例实习生(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教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学生的护理操作和护理理论水平均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的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同样从在明显的优越性(P0.05)。结论:将模拟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护理操作与理论水平,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妇产科患者有特殊的心理,因此,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笔者对妇产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就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香凤  叶卉  石楠  余裕宇 《中外医疗》2013,32(14):124-124,126
目的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是随机抽取学校中护理系2011级中的100名学生,分为两个实验班,每班50人。在进行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分别对两个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后对两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考核,比较考核成绩得出采取情景是教学的班级学生成绩高于采取传统教学班。并在最后听取分析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班学期考核平均成绩为(81.23±10.54)分,对照班学期考核成绩为(73.48±8.27),比较得知实验班学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5)。结论是情景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护患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护理技术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2010年3月.2011年6月期间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118人,并随机将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人。在儿科护理教学实训中,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研究组学生则给予项目教学法,并对两组学生的临床实习考核成绩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学生相比,研究组学生临床实习考核成绩优秀的人数和比率均显著提高,而及格的人数和比率则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学生在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提高思维和归纳能力;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创新素质等方面表示肯定的人数比率均显著改善。讨论:项目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实训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身心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该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密切相关。心理因素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重视心理护理对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对心身及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方法 将64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进的示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示教方法.示教练习后分别就口腔护理、无菌操作技术及鼻饲法对2组学生进行考核,并比较考核成绩.结果 改进后的示教方法与传统的示教方法比较,考核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示教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等基础上对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忧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产程进展快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能影响分娩方式,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8.
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体验式教学、培养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发挥创造性以及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6个方面阐述有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急救护理课堂教学改革。目的研究并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录用的20例新生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人员分为两个阶段的教学,第一阶段采用常规教学,第二阶段采用体验式教学,比较两阶段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考核成绩差异。结果第二阶段教学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第一阶段教学后,两阶段差考核成绩异较大。结论体验式教学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接受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护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实训时,对操作流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流线化。制作走廊文化操作流程图,抽选300名二年级护理学生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训时,实验组看流程图,对照组看教材文字,期中和期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分析统计,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制作操作流程图对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实训效果显著,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因效应对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影响,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质量。方法将2002级护理专业的大专生作为实验组,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选择6项技能按临床操作实际连贯完成;并以2001级护理专业的大专生作为对照组,在护理技能教学中按传统教学即分解讲授操作步骤,未连贯完成该项操作。比较2组学生6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与完成操作时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学生6项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注重教学中的首因效应能显著提高护理技能学习效果及提高技能教学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