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哮喘、27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血清Eotaxin的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以及其余三组(P〈0.01),哮喘慢性持续期组显著高于COPD组(P〈O.05)及健康对照组(P〈O.01),但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期组、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哮喘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COPD比较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于鉴别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支气管哮喘、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支气管哮喘组(40例)和COPD组(8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容量测定、弥散功能、脉冲振荡、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COPD组通气功能均显著低于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残总比、残气量以及功能残气量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患者的弥散功能有轻度减少或正常水平,外周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以及响应频率与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功能方面两组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肺通气功能检测,弥散功能、肺容量测定以及脉冲振荡对于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和COPD急性发作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廖谷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31-132,138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2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痰液及血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水平。结果: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发作期痰IL-18水平与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清IL-18水平与痰IL-1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COPD急性期痰中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均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和意义.方法 便利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SP-D水平,另选取62例疑诊肺部疾病但肺部检查并没有出现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A组以及62例肺炎患者作为对照B组,分别用同样方法进行BALF中的SP-D水平测定,然后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VC,以及血清CRP的水平及与吸烟指数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SP-D水平比对照A组及对照B组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BALF中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呈现正相关性,相应指数分别为r=0.1911、0.7646.而与血清中的CRP水平以及吸烟指数呈现负相关性,相应指数为r=-0.9366;r=-0.798.对照A组以及对照B组SP-D水平与肺功能、血清中的CRP水平及吸烟指数均表现为负相关性,相应指数分别为r=-0.5837、-0.9388;r=-0.8903、-08388.结论 SP-D可能参与了COPD的炎症发病机制,可作为对COPD严重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活素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200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激活素A浓度;所有受试者均需完成肺功能检查和微型营养评定(MNA)问卷.根据肺功能将COPD患者分为轻-中度亚组、重-极重度亚组;根据MNA评分将COPD患者分为营养良好亚组和营养不良(风险)亚组.结果 对照组与COPD组性别构成比、吸烟指数、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MN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激活素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轻-中度亚组、重-极重度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重-极重度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高于轻-中度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营养良好亚组、营养不良(风险)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升高;与营养良好亚组比较,营养不良(风险)亚组血清激活素A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与FEV1%、FEV1/FVC 、MNA得分均呈负相关(r=-0.43、-0.398、-0.229,P<0.05).结论 激活素A与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变化相关,激活素A可能参与COPD患者营养不良及气流受限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3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0例(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SP-D、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同时检测AECOPD组及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浆Fbg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的相关性。 结果 (1)血清SP-D水平AECOPD组(21.90±7.8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8.07±4.03)ng/mL与COPD稳定期组(12.49±3.52)ng/mL(P<0.05),COPD稳定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清hs-CRP水平AECOPD组(14.23±7.00)mg/L高于健康对照组(1.06±1.09)mg/L与COPD稳定期组(3.19±3.04)mg/L(P<0.05),COPD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血浆Fbg水平AECOPD组(4.27±1.15)g/L高于COPD稳定期组(3.38±1.26)g/L(P<0.05)。(4) COPD患者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与FEV1%pred、FEV1/FVC无关。 结论 血清SP-D、hs-CRP及血浆Fbg水平可作为COPD诊断及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增加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恢复期血清中IL-6、IL-10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38例正常健康者作如上检测,以形成对比。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均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L-6、TNF-α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也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浓度却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L-10的浓度比哮喘急性发作期要高,但比正常对照组要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患者150例,其中AECOPD患者68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82例(COPD稳定期组),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评估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A、B、C和D四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PCT、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和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结果:AECOPD组血清hs-CRP、PCT、SP-D和HBP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hs-CRP、PCT、SP-D和H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组患者血清hsCRP和PCT明显高于A、B和C组患者(P<0.05);不同程度AECOPD患者血清SP-D和H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PCT与综合评估分级呈正相关(rs=0.564,P<0.05);血清hs-CRP和PCT无相关性(P>0.05)。结论 :AECOPD患者hs-CRP和PCT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能成为临床评估AECOPD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到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在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中的临床意义,分析SP-D与患者肺功能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稳定期和急性期患者各45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研究对象SP-D、PCT和CRP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SP-D、PCT和CRP与肺功能以及SP-D与PCT和CRP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SP-D、PCT、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AECOPD组患者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COPD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6分钟步行距离(6MWT)、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呼气中断流速(MMEF)和最高呼气流速(PEF)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稳定期COPD组和AECOPD(P<0.05);SP-D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PCT水平和CRP水平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关系;SP-D水平与PCT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P-D水平较高,且SP-D水平与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PC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9例COPD急性加重期、26例COPD稳定期及19例健康人血清SP-D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P-D水平可能的因素,探讨SP-D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  相似文献   

11.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支气管炎症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中的变化情况及与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21例为急性发作期、12例为非急性发作期、
24例为非支气管哮喘)、38例COPD患者(25例为急性加重期、13例为稳定期)、2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FeNO,
FEV1,FEV1/FV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中,若FeNO以20.15 PPb为切点,57例疑似
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95.7%,灵敏度97.0%,特异度91.7%;33例确诊为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与26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较
急性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
水平与FEV1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r=-0.186,-0.236,均P>0.05);38例COPD患者的FeNO,FEV1,FEV1/FVC与
26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eNO,FEV1,FEV1/FVC与13例
COPD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COPD稳定期患者FeNO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COPD患者FeNO水平与FEV1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r=-0.167,-0.285,均P>0.05)。结论:支气管哮
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升高,在用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中,若FeNO以20.15 PPb为切点,则FeNO诊断该疾病有较高的
灵敏度和特异性;急性发作期FeNO较非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COPD患者FeNO
在急性加重期升高,稳定期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儿血清IL-4及Ig 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35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查并比较各组IL-4、Ig E水平及肺功能,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L-4及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及Ig 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及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IL-4、Ig E与FEV1及PEF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6,-0.658,-0.865,-0.85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IL-4及Ig E水平显著升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4及免疫球蛋白Ig E水平与患儿肺功能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63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诱导痰中细胞学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水平。选择30名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6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5例(23.8%)。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4.9±2.1)%]和ECP[(121.3±60.2)μg/L]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患者诱导痰IL-5水平[(14.6±8.1)μg/L]显著低于哮喘患者(P<0.01),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量[(58.1±14.3)%]、MPO[(521.9±98.5)μg/L]和IL-8[(30.2±12.7)μg/L]水平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既具有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特征,又存在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SP-D、CRP,行肺功能检测,收集体质指数、吸烟量及其他临床资料.对COPD组和对照组SP-D、CRP等进行比较,COPD组SP-D、CRP与体质指数、肺功能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的CRP和SP-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体质指数显著正相关(r=0.21),SP-D与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预计值)显著负相关(r=-0.48).结论 在COPD病程中可能存在脂肪细胞诱导的全身炎症;SP-D可能是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缓解期及急性发作期IL-17、IL-18水平变化.方法检测COPD急性发作期(n=76)、缓解期(n=31)和正常对照组(n=28)血清IL-17、IL-18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 17、IL-18水平.结果 ①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清IL-17、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清IL-17、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COPD急性期及稳定期血中IL-17IL-18水平与FEV1.0占预计值 %均呈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IL-17、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干扰素-γ(IFN-γ)和内皮素1(ET-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发作期83例、缓解期37例,另选3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将83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20例)、中度(47例)和重度(16例)。应用ELISA法对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eotaxin、INF-γ和ET-1水平测定。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中eotaxin和ET-1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0.01),缓解期血清eotaxin和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水平INF-γ在发作期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哮喘患者的血清中eotaxin和ET-1浓度升高,INF-γ水平出现明显降低。重度哮喘与中、轻度哮喘比较,eotaxin、ET-1和INF-γ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otaxin、IFN-γ和ET-1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庆团  覃善芳 《四川医学》2012,33(12):2175-2176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了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4例,将COPD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另取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64.32±46.46)和(410.54±87.36)μmol/L,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血尿酸的水平从(410.54±87.36)μmol/L降低到(324.44±62.47)μmol/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Ⅰ、Ⅱ、Ⅲ和Ⅳ级患者血尿酸的水平分别为(286.74±50.12)、(352.16±59.14)、(432.66±80.34)和(484.57±92.64)μmol/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升高的血尿酸可以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健康非吸烟者、20例健康吸烟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1、CXCL13的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比较4组间IL-21、CXCL13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同时检测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肺功能及GOLD分级,分析肺功能、GOLD分级分别与IL-21、CXCL1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健康吸烟组、健康非吸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健康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非吸烟组(P<0.05);健康吸烟组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非吸烟组(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患者肺功能中FEV1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505,P<0.05),并与患者GOLD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1、0.458,P<0.05).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与CXCL13水平呈正相关(r=0.424,P<0.05).结论 健康吸烟人群、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显著上升;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与肺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IL-21、CXCL13可能在COPD进程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及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0例(AE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78例(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者75例(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3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EP与2hPBG、HOMA-IR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AECOPD组LEP与hs-CRP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LEP与hs-CR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并存在胰岛素抵抗;LEP与hs-CRP、HOMA-IR及BM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和肽素( Cop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Copep-tin水平,并对血清Copept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Copeptin水平依次升高,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opept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血清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血清Copeptin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