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 明确杭州市成人主要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为开展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市2个县和2个区1010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入户面访.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等.结果 人群吸烟率和30 d饮酒率分别为57.64%和41.20%,男性吸烟和饮酒现象较普遍.居民对烟草危害认识不够深入;被调查者测量过血糖和血脂的比例分别占28.61%和55.68%;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只有21.02%的男性和28.88%的女性在过去30 d内参加过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19%和4.98%.结论 居民正面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威胁,进一步丰富居民健康相关知识及针对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综合防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涛  崔军  高华  胡丹标  丁可  林寅 《疾病监测》2007,22(4):261-262
目的 了解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相关行为,为预防和减少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和农村各选取2所小学,中选学校的2~6年级各抽取4个班级.以被抽取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共调查2921名小学生,小学生上学时最主要的方式是步行(46.0%).在调查前的30d内,被调查的小学生中有2.9%经常用滑板或旱冰鞋在马路上滑行.2.2%经常在马路上打闹嬉戏,5.8%经常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管理,7.1%经常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56.4%的小学生坐在汽车的副驾驶座时经常不系安全带.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的发生率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除坐在机动车副驾驶室不系安全带外,其余不安全交通行为的发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P<0.05).小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最主要原因是怕上课迟到(47.9%),其次为随人群乱穿马路(25.8%).结论 应针对小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特点开展教育,以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1~7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父母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并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 对202名1~7岁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4.7%;伤害的发生与儿童的年龄,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及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有关;父母的知识与其行为有关,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与其知识和行为有关.结论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经常接受安全教育可减少伤害的发生;掌握安全知识可减少不良行为,经常接受安全教育可改善父母的知识和行为.社区护士应加强对父母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7年山西省农村人群伤害监测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泽萍  王晓阳 《疾病监测》2008,23(9):584-585
目的 分析山西省农村人群的伤害情况, 研究伤害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家县医院、2家乡卫生院作为监测点,按WHO伤害监测指南,监测和统计分析受伤害者的性别比率,年龄段分布,伤害发生时的场所以及当时的活动。结果 共有伤害病例2341例,受伤害者70%集中在25~64岁,建筑场所和因交通发生的伤害率最多,共有1348例,伤害的原因集中在钝器伤和交通事故上,受伤害人在伤害发生时的行为有1/3是在进行有偿劳动。农民以及农民工的伤害占62.23%。结论 伤害发生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从事有偿工业建筑活动,因钝器伤、跌倒、坠落等原因发生,表明需要加强对农民安全事故的监管,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车祸也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城市与农村伤害进行监测和比较分析,了解城市与农村伤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将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到监测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伤害发生的分布和规律。 结果在调查的68 909例伤害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83∶1,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均有伤害发生,以25~44岁组最多,为28 288例(41.05%),且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性别之间伤害分布各有特点。 结论城市与农村伤害发生的规律不同,预防控制措施应根据当地伤害实际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伤害类型及其结局,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8月成都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原因。[结果]儿童意外伤害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为1.57∶1;农村多于城市,比例为1.69∶1;意外伤害种类多样,以中毒占多数(65.3%),其次为各种动物咬伤、溺水、烧/烫伤等;绝大部分(76.9%)可以治愈。[结论]儿童意外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以男孩居多,应引起社会各部门的关注,提高儿童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保障儿童安全。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保洁员发生医疗废物伤害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室保洁员医疗废物伤害发生情况并提出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院手术室保洁员医疗废物伤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11名保洁员中有9人发生过医疗废物伤害,总伤害次数22人次,医疗废物伤害发生率为81.8%,分类不规范和包装物质量问题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室保洁员是发生医疗废物伤害的高危群体,应加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制订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从而降低其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生儿家长对婴幼儿意外伤害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水平,为做好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制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本院产科休养病房250例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77.6%家长不清楚什么是婴幼儿意外伤害,86.4%家长从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66.0%家长未关注为孩子创造安全环境避免意外伤害,在婴幼儿不间断看护行为方面,51.6%选择空下来就去看。结论家长婴幼儿意外伤害防范知识知晓率较低,部分家长防范意外伤害的行为存在误区,产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儿家长婴幼儿意外伤害安全防范的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2007年城乡6家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急诊伤害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秦皇岛市、藁城市城乡共6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对2007年1~12月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1 875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4∶1;前5位伤害原因是机动车事故、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和非机动车事故,各占26.8%、22.5%、22.1%、9.6%和9.2%;年龄集中在22~44岁;农村、城市的伤害在9~12月、6~9月有一定的集中趋势;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多为轻度伤害;受伤部位以头部为主。结论河北省2007年居民伤害以机动车事故、跌倒/坠落、钝器伤和刀/锐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邱博闻  闻彩芬 《全科护理》2016,(21):2252-2253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老年人常见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原因以及老年人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使老年人重视意外伤害,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现况及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对292名苏州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苏州地区老年人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苏州地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率43.1%;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子女联络频率与KAP总得分、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农村社区老人态度得分低于城市社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认识并重视意外伤害,减少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杭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06-2011年杭州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1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下降了5.45%。6年间伤害导致死亡20 441例,年平均死亡率为52.09/10万,标化率37.30/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63.16/10万,标化率46.87/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40.85/10万,标化率27.55/10万,男性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55倍。城市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40.26/10万,标化率28.41/10万;农村年平均死亡率71.00/10万,标化率51.86/10万,农村高于城市,是城市的1.76倍。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溺水,其中男性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因,女性以意外跌落为主要死因;城市和农村分别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为主要死因。0~14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要死因;15~59岁年龄段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亡原因;>60岁人群以意外跌落为主要死因。 结论 伤害已经成为杭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本地区的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动物致伤患者对狂犬病预防知识的认知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7月初次来浙江省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240例动物致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其进行狂犬病预防知识的认知及健康知识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动物致伤患者对"狂犬病是一种高致死性疾病"知晓者214例,占89.17%;对于"再次致伤后的处置"知晓者仅62例,占25.83%。城乡动物致伤患者对犬伤后的健康知识需求有所不同,城市动物致伤患者较关注注射疫苗期间饮食禁忌(占82.05%),农村动物致伤患者更关注疫苗对身体有无不良反应(占78.57%)。结论城乡动物致伤患者对狂犬病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对动物致伤后的防治知识认识水平不足,相关知识需求度高,动物致伤后的健康教育工作远远没有满足动物致伤患者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狂犬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调查了杭州市20~79岁城乡常住居民1452人。 结果杭州市居民MS的患病率为8.68%,标化率为6.70%,增龄趋势明显,40岁起患病率明显升高,男女性别间、城乡之间患病无差异。MS家族聚集趋势明显(Fisher 确切概率IP/I=0.0244),随体力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加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I/Isup2/sup=6.2956, I/Isup2/sup=6.6692, IP/I0.05)。人群MS的知晓率很低(3.65%)。结论MS已成为威胁本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杭州市4种慢性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金达丰  刘庆敏  郭红刚 《疾病监测》2007,22(10):690-691
目的 了解杭州市慢性病发病现状,为4种慢性病(恶性肿瘤、腩卒中、糖尿病和冠心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杭州市2006年慢性病年报统计资料,对慢性病发病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6年杭州市4种慢性病发病率为528.76/10万,标化发病率为347.25/10万,男性4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74.37/10万,标化率为365.23/10万,女性发病率为481.21/10万,标化率为325.38/10万,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老年人发病最高,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To identify correlates of sexual behaviors among Thai young adults between 18 and 24 years, the authors use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405 young adults from eight randomly selected Thai urban and rural vocational schools. The young adults complete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Logistic regress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es between a Thai young adult's ever having had sexual intercourse and the correlates of the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and consistent condom use among those who were sexually activ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ge, gender, socioeconomic status, geographic residence, parental residence, parental-young adult communication, HIV knowledge, and negotiation for safer s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ographic residence and negotiation for safer sex were related to a young adult's ever having had sexual intercourse; gender, HIV knowledge, and negotiation for safer sex wer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sexual partners; and geographic residence was related to condom use. HIV prevention programs should incorporate HIV knowledge and negotiation skills for both genders and for all geographical are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城乡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城市和农村社区,采用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式共调查35~70岁人群2 032人.结果 ①成都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7.77%,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21.38%和14.16%.②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34.10%和13.89%;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分别为39.06%和16.13%;城市男性高于农村男性,分别为26.97%和12.20%.③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城市高于农村,分别为58.06%和32.64%;城市女性高于农村女性,分别为59.38%和35.48%;城市男性高于农村男性,分别为56.18%和30.49%.④高尿酸血症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城市女性低于农村女性,分别为28.91%和45.16%.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是城市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常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且明显高于农村.糖耐量异常是农村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常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而高尿酸血症合并空腹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腹型肥胖、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城乡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蛙、蛇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杭州市蛙、蛇类体内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该市7个农村县(区)捕捉野生蛙、蛇,城区的5个县(区)从辖区农贸市场购买人工养殖牛蛙,进行逐只(条)解剖检查和鉴定曼氏裂头蚴。结果671只野生青蛙裂头蚴感染率为31.15%,感染强度为1~60条;3条野生蛇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为2~99条;而人工养殖的牛蛙裂头蚴均为阴性。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中以腿部肌肉寄生最为常见,占78.99%(391/495),而在蛇类则以寄生于皮下为主,占61.21%(71/116),不同大小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6.561,IP/I<0.05)。结论杭州市野生蛙、蛇体内裂头蚴感染率较高,分布广泛,存在曼氏裂头蚴病自然疫源地。因此,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开展曼氏裂头蚴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甘肃省成年人业余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甘肃省成人开展身体活动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具有甘肃代表性的样本,对甘肃省14个市州56个乡镇中≥18岁常住居民随机抽样开展调查。结果甘肃省成年人经常锻炼率为14.3%(标化率13.95%),男性16.0%(标化率16.28%)高于女性13.0%(标化率12.27%)(χ2=13.789,P<0.05),城市经常锻炼率(16.2%)高于农村(12.3%)(χ2=23.113,P<0.05), 轻体力职业(22.4%)高于重体力职业(10.7%)(χ2=183.314,P<0.05),糖尿病患者(20.4%)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3.6%)(χ2=25.330,P<0.05),男性不吸烟人群(18.8%)高于吸烟人群(13.9%)(χ2=14.274,P<0.05);城市、城市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线性增加(χ2=11.992、5.707,均P<0.05),随教育水平升高城乡均呈线性上升趋势(χ2=107.668、263.053, 均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体质指数是影响甘肃省成人经常锻炼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农村为负向因素;男性经常锻炼的正向因素依次为年龄、糖尿病、职业、文化程度,负向因素为男性吸烟和农村;女性依次为职业、文化程度和年龄,均为正向因素。结论甘肃省成年人经常锻炼率总体较低,农村、重体力劳动者、教育水平低者更低;男性吸烟人群较低。影响经常锻炼的因素有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体质指数、男性吸烟。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薄弱群体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城市和乡村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乡5岁儿童口腔健康的行为状况,为儿童龋齿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的问卷调查方案,调查城市和乡村5岁儿童各216名的口腔健康行为,比较城市和乡村5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别。结果城市儿童在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父母检查孩子刷牙效率、饮食习惯、口腔治疗、父母口腔保健知识方面明显优于乡村儿童(P〈0.01)。结论城市与乡村5岁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是影响儿童患龋齿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