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参照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和术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手术3周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56.0%(P<0.05)。结论 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小,能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依据上述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传统开颅手术(对照组)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将上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氏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肖庆华 《当代医学》2016,(24):83-84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做好知情告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56例患者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57例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2.16±8.05)mm,对照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7.32±9.26)mm,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董来宾 《黑龙江医学》2019,43(3):212-213
目的探究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颅内压力、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的颅内压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其手术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也在此过程中降低了颅内压力,有利于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鑫 《大家健康》2016,(12):85-86
目的: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80例重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重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血肿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的血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与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可首先考虑使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5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传统组患者行开颅术,干预组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生活质量(Barthel)明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传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传统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与操作技巧。方法对颅内血肿60例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60例中生存50例,死亡10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实施该技术要讲求个体化方案,要以预防各型脑疝为首要目的,以减轻偏瘫等后遗症为宗旨,以求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及术后,如及时发现迟发血肿并治疗可提高疗效。方法: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时应考虑再开颅探查或术后病人恶化时行CT检查。结果:治疗42例迟发血肿病人其中死亡14例,死亡率33.3%。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想到可能是迟发血肿形成,宜尽早开颅探查或复查CT,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硬膜外血肿经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病例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 ,3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 ,5例血肿部分清除 ,1例血肿复发 ,无 1例血肿增大及术后病情加重。结论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需选择合适的病例、手术时机 ,细致的手术操作较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亚急性化的危险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ASDH亚急性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神经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ASDH亚急性化16例,分布在18~87岁的各个年龄段;男女性别比约2:1;左右侧没有明显的差异;8例ASDH在外伤早期有2次或多次出血;ASDH初始厚度 ≥ 5mm的12例(75%);所有ASDH发生亚急性化时,要么硬膜下仍有血凝块存在,要么有与ASDH相连通的软脑膜下血肿存在,要么发生了一次新的硬膜下小出血。结论 ASDH延迟溶解或溶解后又有新的小出血可能是其亚急性化的危险因子。较厚的ASDH容易发生亚急性化。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迟发性血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8例术后迟发性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临床特征、防治措施及疗效。结果:术后近期死亡11例,病死率28.9%;植物生存2例,重残5例,轻残6例,恢复正常14例。随访3月-3年,健在20例。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可能有迟发性血肿形成,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近10年来开颅术后继发血肿诊断、治疗的经验.继发颅内血肿是开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处理能提高疗效.开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行CT检查、早期诊断和处理.本组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4例,无死亡,中残一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 ,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近 8年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的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 35例病例 ,包括致伤原因、致伤部位与迟发血肿部位 ,原发血肿清除与迟发血肿形成的关系、时间 ,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 35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例中 ,硬膜外血肿 2 1例 ,硬膜下血肿 6例 ,脑内血肿 6例 ,多发性血肿 2例。预后良好 18例 ,重残 5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11例。手术死亡率为 2 5 0 %。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有可预见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 ,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 ,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 ,宜动态复查CT ,加强观察和监护 ,必要时手术探查 ,早诊早治 ,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本组46例CS-DH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采用YL-l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血肿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血肿量60~180 ml,引流时间3~5 d。结果:46例中44例经一次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后治愈;2例血肿复发,改行钻孔引流反复冲洗术后治愈,无合并症、无死亡。结论:CSDH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引流,创伤小、效果好、简便易行,可作为CSDH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的临床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方法采用YL-1型血肿穿刺针在CT引导下锥颅骨穿刺,置管引流实质内血肿,并联合应用尿激酶灌注溶液进行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32例脑出血明显好转,18例引流不畅,出血无明显变化,12例患者病情加重而改型开颅区骨瓣减压,开放引流或血肿清除术,5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出院后追踪随访1年,患者存活57例,死亡5例。术后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分标准来评价,I级34例,Ⅱ级14例,Ⅲ6例,Ⅳ3例,Ⅴ级植物人生存或死亡5例。结论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联合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能有效治疗脑血肿,该治疗方法简捷,创伤小,副作用少,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