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期导读     
<正>本期共刊登论文31篇,其中基金论文13篇,基金论文比41.94%。目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科学设置符合工作特点的护理岗位已成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本期就护理岗位管理进行了专题报道。陈静等对护理岗位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医院护理岗位管理的现状,对北京市市属医院护理岗位管理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护理岗位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建议。王亚亚等采用现状调查、文献查阅及两轮专家咨询会的方法对护理岗位进行设置和论证,形成了包括岗位类别、岗位系统和岗位具体设置3个方面的护理岗位设置体系,将护理岗位划分为3种类别,即护理管理岗、临床护理岗和其他护理岗;按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并分析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情况,为我国护理岗位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按照护理岗位类别、岗位系统、具体岗位设置3个层面,对北京市1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岗位类别设置基本保持一致,岗位系统设置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岗位设置差别较大。结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岗位设置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护理岗位管理对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相关概念的混淆,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对护理岗位管理相关概念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医院护理岗位管理现状,对北京市市属医院护理岗位管理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北京市市属医院进行护理岗位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护理绩效评价体系,探索该体系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在护理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法、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法,参考现运行的护理质量评估标准,形成符合医院情况的护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服务质量效率、人力资源效率、组织运转效率在内的3个维度的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构成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护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引入护理团队绩效评价体系1年多以来,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基于岗位管理的护理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更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实现了组织变革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地选拔、培训护理人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专家咨询法对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论证。 结果 形成了病房护理管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岗位期望、胜任力2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病房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岗位期望、胜任力2项一级指标, 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 结论 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医院人力资源调配、护理人员选拔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于患者角度的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以及业务流程,为构建手术室护理管理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资料分析法、工作日志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工作分析法,多维度地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岗位及其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共经历3个时期、5个阶段、135项护理服务项目,并在手术室内经历6次不同护理人员的病情交接。结论我国目前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尚不完善,不利于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适用于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理岗位、分层及绩效管理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访谈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等,建立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岗位、分层及绩效管理体系。结果:护理岗位设置含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各类岗位下有子分类;护士层级分为助理护士、N1、N2、N3及N4,各层级有相应的准入条件;护士绩效管理包含对护士长及护士的各类绩效考核、奖罚办法等。结合岗位和分层管理制定排班原则;岗位、分层及绩效管理相辅相成,在薪酬分配上体现层级差异,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结论:参与本研究2轮函询的41名专家权威程度高,协调性较好,咨询结果可靠;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岗位、分层及绩效管理体系符合我国国情和医院实际情况,能缓解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自2013年起开展了一系列护理岗位管理研究工作,并自2014年起在市属医院逐步推进护理岗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岗位管理研究和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护理岗位改革研究和试点实施情况两方面对护理岗位管理改革实施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护理岗位改革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推进岗位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与管理现状,为发展专科护理、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广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查表对全省111所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省三级医院平均每所医院有30名专科护士;占注册护士3.6%;开设最多的专科为ICU、手术、伤口造口专科;专科护士的职称以主管护师为主,占45.51%;学历以本科为主,占79.43%;培训时间以3~5个月居多,占41.54%;经省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专科护士占61.4%;29.1%的专科护士担任副护士长以上的管理职务;近半数的医院无专科护士考评制度、工作量统计制度;专科护士开展了大量专科护理工作,如专科会诊查房、专科护理门诊、专科护理培训及主持专科课题等。结论广东省三级医院已普遍开设专科护理,初步建立起专科护士队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专科护士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应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为专科护士设置专职化岗位,更好地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保证患者质量安全及提高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参照相关管理制度,拟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数据集.结果 确定了以病房护理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集,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3项三级指标,其中三级指标中有19项是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提取的客观指标,形成了《护理质量与管理评价》实施指南.结论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满足护理核心业务的快速、客观评价需求,确保护理质量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及时、规范,为医院护理质量综合评价和团队绩效管理提供客观、可量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护士岗位风险、护士工作量、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岗位分类管理综合测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护士岗位风险和岗位分类管理综合测评采用问卷调查法,护士工作量和护理操作技术难度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4项指标将临床科室护士岗位分为4类,每一类分为3个级。结论临床护士岗位分类分级管理研究过程科学、严谨,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基于岗位评价的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充分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采用优化的分层抽样法、因素计点法、差异系数法和Kendall和谐系数检验法,完成岗位梳理、岗位评价、岗位标准和流程制定、绩效奖金分配系统设计等步骤。结果:全院梳理护理岗位423个,包括临床岗343个(81.1%)、管理岗67个(15.8%)、辅助岗13个(3.1%)。岗位评价包括护理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面临的风险、承受的压力等因素。建立了由个人岗位因素、工作产出、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能力要素组成的基于岗位评价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结论:通过实施岗位评价,有效进行岗位管理,并按照护士护理患者的质量、数量、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来发放绩效奖金,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科学的岗位管理方式,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指示精神,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现状,将临床护理岗位分成N1~N4层,并制定了各层人员的职责、晋级标准与考评原则,同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培训体系,有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稳定了护理队伍,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津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理岗位风险测评方法,并进行初步测定。方法:2017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21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定岗位风险要素权重;2017年8-9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4所三级综合医院共计1 000名护士,针对33个科室护理岗位风险问卷调查和测定。结果:岗位评估要素权重方面:疑难危重患者多且专业程度复杂、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感染传染病、面临病情变化快需随时抢救患者、工作量大超时工作四个风险因素权重系数分别为0.30、0.25、0.25、0.20;护理管理者、临床护士权重系数为0.60、0.40。岗位风险值最高的前三位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急诊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值最低的三个科室为内分泌科、疼痛科和眼科。结论:护理岗位风险评定是开展护理岗位管理、完善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要环节。护士岗位风险的评定要素贴近临床实际,符合政策导向,构成合理,评定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国内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岗位分析,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整体护理等理念,重新界定我国的手术室护理岗位,为岗位管理打下基础。方法以资料分析、工作日志及调查问卷法等工作分析法,多维度地对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岗位有关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工作时间消耗的分布状况以及工作关系等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导入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整体护理等理念,重新界定手术室的护理岗位。结果手术室护理岗位共分为两大类7种岗位,外科患者在围术期共经历3个时期、5个阶段中,135项护理服务项目,并且在手术室内经历6次不同护理人员的病情交接。重新界定的手术室护理岗位,由原先两大系列7种岗位减少至5个手术室护理岗位和4个专科护理角色,包括手术巡回护士、手术室责任护师、手术专科护师(手术器械护士)、麻醉专科护师(麻醉诱导护理岗位、复苏室护理岗位)。结论手术室护理岗位的重新界定符合当代护理服务理念,其工作内容的调整不仅有利于手术室多元化专科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职业的国际化和护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护理管理体制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北京市各级医院护理管理体制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最优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50所医院完整的填写了问卷,48%的医院采取的是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制,52%的医院采取的是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68%的医院护理部和科主任共同管理护士,42%的医院护理部和人事部门共同调配护士。结论:北京市各级医院护理管理体制与卫生部的要求相一致,具有时代性,但是护理管理体制的细则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蓉  高莉 《护理研究》2007,21(4):308-310
[目的]探讨护理分配制度与护理质量的关系,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护理岗位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对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推行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管理产生的效应。[结果]护理岗位推行绩效考核起到了提高员工绩效、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护理目标的实施、增强管理效能等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结论]将绩效考核引入护理管理,是新时期护理管理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