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腔内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及纳洛酮治疗组,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于缺血再灌注各2.5h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5h后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边缘,纳洛酮治疗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减少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纳洛酮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麻及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天麻及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P53基因的表达及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参照Zea Longa等的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天麻超微粉,电针刺激“人中”、“百会”穴,运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计算R53基因表达的百分率;分别运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中SOD及MDA的含量。结果:天麻及电针可显著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B3基因的表达,提高血浆中SOD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结论:天麻及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建造大鼠左侧脑缺血模型,各组大鼠每24 h给药1次,共3次。再灌注72 h后观察大鼠神经损伤情况和脑梗死体积改变;尼氏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数量以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和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减少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AMPK磷酸化活化,解除AMPK对下游mTOR和ULK1的抑制,促进二者磷酸化激活,抑制细胞自噬。AMPK激动剂Metformin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同时逆转了补阳还五汤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补阳还五汤介导AMPK/mTOR/ULK1自噬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陶  徐坚  于云莉 《贵州医药》2005,29(7):581-58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1h,6h,12h,24h和48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E染色体和TUNEL标记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有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24~48h达高峰。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合并降压法导致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各给药组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结论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腹腔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脑组织切片的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指标caspase-3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彬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经图像分析仪计算凋亡细胞数及测量阳性反应细胞光密度。结果:①治疗组海马CAl区和皮层神经细胞较缺血再灌组数目明显减少;②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与caspase-3蛋白阳性反应细胞数统计学分析显示: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次给药组与一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明显减少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数量以及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A-074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40),CA-074Me治疗组(n=40)。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后TTC染色即可显示梗死灶,同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多(P<0.05),CA-074Me 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P<0.05),及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P<0.05)。结论 CA-074Me 治疗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亚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组织bcl 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均P<0.05),各时间点bcl 2蛋白表达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时相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分布,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模型组,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治疗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再灌注6,24,72h时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和TUNEL阳性细胞的时相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均出现三者的表达,且表达有几乎一致的规律性。(2)栓塞90min再灌注24,72h,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阳性细胞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1)AIF、Caspase-3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2)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可以减少凋亡诱导因子(AI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P〈0.05),凋亡细胞表达增多(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凋亡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1.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depmteinised calf blood iniection,DCBI)对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DCBI对脑缺血再灌注SD大鼠的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光镜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水含量、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DCBI组脑组织水含量、MDA含量较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下降。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脑皮层细胞出现肿胀改变。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水肿加剧,细胞周围呈海绵状。用药组脑细胞仅有轻度肿胀改变。结论:DCBI对大鼠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甘露醇灌胃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灌胃给予甘露醇进行干预.通过观察TUNEL染色细胞数量,测定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和血中氢气含量等指标,观察甘露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灌胃给予甘露醇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MDA和8-OH-dG含量、caspase-3及SOD活性明显降低,血中氢气的含量升高.结论:灌胃给予甘露醇可明显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肠道细菌产生氢气而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耐受(后适应和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预适应组(MCAO+preconditioning)、后适应组(MCAO+postconditioning)和尼莫地平组(MCAO+nimodipine),每组10只大鼠。预适应组大鼠在MCAO前24h,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min,再灌注20min,循环两次。后适应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开始时,再灌注20s,栓塞20s,循环3次。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1.5h,再灌注24h。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i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后适应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e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iN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和替勃龙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替勃龙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24h后立即断头取脑,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凋亡诱导因子Bax的表达。结果替勃龙用药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少(P<0.01),Bcl-2阳性细胞增多(P<0.01),Bax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替勃龙可抑制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衍生物(G20)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其保护作用是否与caspase-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方法:以Longa发明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25.0 mg·kg-1)组、G20(12.5、25.0、50.0 mg·kg-1)组,给药组于缺血后1.5 h及6 h两次尾静脉给药。通过评价大鼠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脑梗死面积及脑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学改变,以观察G20是否具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脑神经元凋亡数目的改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aspase-3的表达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G20能改善脑缺血后4 h、24 h的神经肌肉运动和前庭运动功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面积及降低脑含水量,减轻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G组比较,未见大鼠尿液变红等不良反应。G20明显减少了脑组织凋亡细胞的数目,减少了caspase-3的表达。结论:G2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羟乙葛根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利用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羟乙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细胞凋亡及p5 3表达的影响。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 ,减轻细胞凋亡的程度 ,抑制p5 3的表达。结论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羟乙葛根素抗细胞凋亡 ,抑制p5 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正常喂养;溶剂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和瑞舒伐他汀预处理组(用瑞舒伐他汀5 mg·kg-1·d-1),均1次/天,连续灌胃10 d。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I/R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制作病理切片。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I/R组和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少,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小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塞大鼠四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应用电镜及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模型组和NGF治疗组动物脑缺血30min再灌注7d小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小脑皮层神经细胞有明显形态学损伤,蒲肯野细胞凋亡明显。NGF组神经细胞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NGF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小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6、24、72h。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观察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凋亡法检测分析脑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凋亡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及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2组大鼠梗死灶面积减小,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茅莓总皂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 h模型,以HE染色,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茅莓总皂苷5、10、20 mg.kg-1对凋亡细胞数目及相关蛋白Bc 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3个剂量的茅莓总皂苷治疗组显示神经元形态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降低残存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增加Bc l-2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Bax阳性细胞的表达,Bc 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结论茅莓总皂苷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 l-2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Bax阳性细胞的表达,提高Bc l-2/Bax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