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患者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6例DLB患者、20例PD患者和20例正常者对照进行T1结构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3组间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灰质体积(grey matter volume,GMV)的差异,并将差异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统一的PD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DLB组左侧小脑前叶、双侧距状裂、双侧尾状核ReHo增高,左侧额中回ReHo减低;PD组右侧颞上回、右侧缘上回ReHo增高;与PD组比较,DLB组双侧尾状核ReHo增高,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ReHo减低。②与对照组比较,DLB组双侧尾状核、右侧颞叶GMV减少;与PD组比较,DLB组右侧尾状核、右侧颞叶GMV减少。③DLB组双侧尾状核ReHo值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结论:DLB患者静息态下脑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两种语言任务脑功能区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照两种不同模式语言任务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脑功能区激活图,探讨这些功能区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8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执行图片命名及词语联想任务时进行BOLD fMRI扫描.所得原始图像数据经神经功能影像分析软件处理,生成两种任务的脑激活图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词语联想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内侧面辅助运动区(SMA)、双侧中央前回运动区(BA6)(左侧较右侧显著)、左侧枕叶皮层(BA18、19)、左侧额叶下回(BA45、47)、左侧岛叶(BA13)、双侧小脑上部.图片命名激活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内侧面SMA区、左侧额叶下回(BA44)、双侧枕叶上中部皮层(BA18、19)、双侧中央前回(BA6)、双侧小脑上部.图片命名激活枕叶的范围比词语联想明显;而词语联想对语义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激活比图片命名明显,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半球偏侧化特征.结论 上述两种语言任务能激活参与语言加工的由多个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两种语言任务的脑区激活特点反映了各自具有相对独特的认知成分及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S患者内侧前额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有改变的脑区.结果 左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豆状核、左侧脑岛、双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左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右侧距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 静息状态下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PCS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患者纹状体亚区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与临床相关分析,探讨其神经心理学症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WD患者29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3.0 T磁共振功能磁共振成像及临床量表测试,采用mICA工具箱的group ICA功能将壳核和尾状核分成8个亚区,做全脑功能连接,提取功能连接异常区域的值与临床量表测试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D患者左侧尾状核中部与全脑未发现功能增强或减弱区域,余感兴趣区与全脑功能连接不同程度减弱。左侧尾状核前部(ROI5)-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09);右侧尾状核前部(ROI6)-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11);右侧尾状核中部(ROI8)-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值与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41)。结论右侧尾状核前中部与背外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双侧壳核前部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可能破坏皮质-纹状体-丘脑回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参与记忆及动作相关认知的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的通路连接受阻则可能是WD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语言刺激模式对语言区的显示。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20人,男10例,女10例,平均38.5岁。均为右利手。利用Bold-fMRI技术完成图片命名任务,语义联想任务。AFNI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结果在图片命名任务下:双侧岛叶、额下回、额中回、额叶背外侧区(以左侧为著),顶上小叶、颞上回、梭状回,辅助运动区等激活;语义联想任务下:双侧岛叶、额下回、额中回、颞上回、额叶背外侧区(以左侧为著),左侧角回、顶上小叶及右侧尾状核少量激活。语义联想任务较图片命名任务相对优势脑区:左侧额中回(BA9区前部),辅助运动区(BA6);图片命名任务较语义联想任务相对优势脑区:双侧梭状回(BA37)、枕叶(BA18/19)、额叶背外侧(BA9区后部),右侧顶上小叶(BA7)。结论不同的语言刺激任务根据任务的性质和难度不同激活脑区及强度略有不同,语言任务的完成需多个脑区的协同作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PDP)与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nPDP)在接触性热痛刺激(CHS)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探索PDP痛觉相关脑网络,为PD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例PDP(PDP组)与15例nPDP(nPDP组),同期招募17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临床量表评估,右侧前臂背侧行51℃CHS同步fMRI扫描,观察三组间脑区激活差异.结果:与nPDP组相比,PDP组右小脑、右海马旁回、右舌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双侧颞下回、双侧脑岛、左中央沟盖、左顶上回、左顶下缘角回脑区激活程度减弱(P<0.05).与NC组相比,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左颞下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旁回、右海马、右舌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右脑岛、右中央沟盖、左颞上回、左补充运动区、右梭状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与NC组相比,n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沟盖、双侧梭状回、双侧脑岛、左顶下缘角回、右颞下回、右海马旁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左补充运动区、左颞横回、左顶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结论:多个脑区共同参与痛觉形成及处理,存在复杂的痛觉相关脑网络.CHS-fMRI可为PD患者痛觉相关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手段,PDP痛觉相关脑网络发生改变,对PDP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为PD患者临床分型、疗效评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30-34,封3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比率低频振幅的方法探讨帕金森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异常的脑功能变化。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2例,并选取2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都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帕金森"关"期和帕金森"开"期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用比率低频振幅算法分析帕金森病患者服药前后脑功能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帕金森病"关"期比率低频振幅值升高的脑区位于双侧颞叶、左侧小脑前叶、左侧枕叶、左侧顶叶及双侧楔前叶等脑区,而比率低频振幅值减少的脑区位于双侧小脑后叶、双侧壳核、右侧额中回等脑区。相对于帕金森病"关"期,"开"期时增高的脑区位于左侧枕叶、右侧舌回、左侧小脑前叶、左侧丘脑、左侧运动前回、左侧壳核等脑区,而比率低频振幅值减少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小脑后叶、左侧额中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等脑区。PD患者的UP3改善率与PD患者"开-关"期左侧丘脑的f ALFF差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利用比率低频振幅这种算法,我们发现帕金森病患者某些局部脑区相对于健康对照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相关运动环路受损,而有些脑区可能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到代偿作用。服用美多芭后对基底节环路具有修饰作用。丘脑作为运动环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其f ALFF值变化可以作为反映疾病进展程度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脑功能成像变化特征,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对6名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进行扫描,观察分析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出现脑桥、岛叶、项叶、颞叶的脑功能激活区,出现颞叶、额叶、前扣带回等脑功能减低区.针刺后患者的脑干、脑岛等疼痛矩阵脑区的兴奋区消失,脑功能减低区以右侧颞叶为主转变为双侧颞叶对称区域.结论:针刺少阳经对慢性偏头痛镇痛作用的可能靶点是脑桥、脑岛、额叶前部等脑区,针刺后引起双侧颞区脑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推测针刺十二经脉可能在脑内分别有相对特异性的应答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正常人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检测人脑纹状体边缘区是否参与了听觉数字工作记忆的过程。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听觉数字工作记忆和听觉非记忆任务作业,同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检测脑区在不同任务下的激活情况。结果11名受试者通过了数字工作记忆任务作业。功能磁共振结果显示受试者在进行听觉数字工作记忆时具有左侧优势的双侧前额叶皮层和左侧纹状体边缘区均有激活,出现高信号区,其他脑区激活不明显。而在进行听觉非记忆任务作业时,受试者的前额叶和边缘区均无明显激活。结论左侧纹状体边缘区与前额叶一起参与了人脑的听觉数字工作记忆过程,边缘区可能是一个联系着其他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皮层下中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均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分别进行处理,计算并对比难治性癫痫组相比健康对照组ALFF改变的脑区,分析ALFF改变脑区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静息状态下难治性癫痫组与对照组相比ALFF值增强的脑区主要有中脑、桥脑、尾状核、额下回及双侧海马旁回、海马等部位;ALFF值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叶、右侧颞上回、扣带回后部及相邻的楔前叶,且右侧颞中回的ALFF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71,P<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存在广泛的脑功能异常,且与癫痫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认知异常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方法选择19例脑肿瘤患者为脑肿瘤组,23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完成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方法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进行局部一致性影像(ReHo)、低频振幅影像(ALFF)处理,通过RESTPLUS软件分析脑肿瘤组与对照组ReHo值、ALFF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肿瘤组双侧额下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海马旁回、右侧前扣带回ALFF值均明显升高(均P<0.01);中脑、左侧颞中回、双侧颞上回、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前扣带回、双侧顶上回、双侧额下回、双侧辅助运动区ReHo值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脑肿瘤患者在额叶、颞叶、边缘系统及辅助运动区存在着一系列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激活的区域与目前对该脑区认知功能的研究基本符合,且以双侧大脑半球改变为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中的功能连接方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19例,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中颅内均未发现明显致痫病灶,发作间期及发作期长程视频脑电图提示双侧大脑半球棘波及棘慢波;同期招募19例健康对照者。采集静息态 fMRI 数据,分别以左、右丘脑为感兴趣区(ROI)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了解难治性癫痫患者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功能连接增高和减弱的区域。结果以左侧丘脑为 ROI 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梭状回、右侧舌叶、双侧楔叶及双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及左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以右侧丘脑为 ROI 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距状回、双侧楔前叶及左侧直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壳核、双侧尾状核、双侧杏仁核及右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丘脑功能连接异常,丘脑可能参与了“癫痫网络”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赵振凡 《西部医学》2017,29(6):782-785+790
【摘要】 目的 探讨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对帕金森病(PD)进展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确诊的PD病人临床和11C-CFT DAT PET显像资料,将30例PD患者按Hoehn Yahr(H-Y)分级分为早期PD组和中晚期PD组两组,分别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的起病侧及起病对侧尾状核、前壳核、后壳核 DAT摄取指数的差异。并分析摄取指数与发病年龄、病程、H-Y分级、临床运动症状评分(UPDRSⅢ)、非运动症状评分(NM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DL)的相关性。结果 中晚期PD组与早期PD组比较,除起病对侧后壳核外各区域DAT摄取指数均降低。早期PD组双侧壳核比较,起病对侧DAT摄取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起病侧及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纹状体内部分脑区DAT摄取指数与PD患者发病年龄、病程、H-Y分级、UPDRSⅢ呈显著负相关,均与NMSS、ADL无相关性。结论 11C-CFT PET显像能为不同严重程度PD病人分期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PD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中英文书写相关脑功能区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在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中,检测中、英文书写相关的神经基础.方法:采用1.5T FMRI成像系统,扫描9名健康志愿者在书写中、英文状态下的脑部激活情况.结果:中文抄写主要激活脑区:双侧额叶运动区、双顶上小叶、双顶下小叶、左顶叶中央后回、左壳核.英文抄写主要激活脑区:双侧额叶运动区、双顶上小叶、左顶叶中央后回、左壳核.结论:书写活动涉及多个不同脑区,中文书写较英文书写需要更多的脑处理过程来参与完成,脑纹状体边缘区可能是书写相关脑区的皮层下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15.
针刺外关与外关配伍阳陵泉穴的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穴位配伍效应一脑相关假说,观察针刺青年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配伍阳陵泉穴对不同脑区激活效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方法: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外关配伍阳陵泉穴组,每组8名,分别针刺右侧外关和外关配伍阳陵泉穴。运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ROI激活几率表明,针刺外关和外关配伍阳陵泉穴均可相对集中(激活几率〉4)激活双侧额叶和双侧顶叶等脑部功能区,但针刺外关和外关配伍阳陵泉穴对左右各脑区激活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I激活点数表明,针刺外关穴能相对集中(激活点点数〉10)激活双侧额叶和双侧顶叶等脑部功能区,且针刺外关穴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右侧小脑(P〈0.05),而针刺外关配伍阳陵泉穴则相对特异地激活左侧顶叶、左侧枕叶和双侧基底节区(P〈0.05)。ROI激活强度表明,针刺外关配伍阳陵泉穴对于右侧小脑的激活强度较单纯针刺外关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手足少阳经同名经穴配伍能够加强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平衡障碍的治疗作用,穴位配伍的作用机制与脑功能区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参与运动准备和执行的脑区的激活特点.方法: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记录12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在序列手指运动过程中运动准备与运动执行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采用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AFNI软件包进行每个像素的血氧变化分析,作出与运动准备和运动执行有关的脑激活图.结果:与运动准备有关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双侧运动前区(PMC)前部,双侧后顶叶(PPC)后部;与执行有关的激活区主要集中在对侧初级运动区(M1),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本部;而双侧辅助运动区前部、双侧运动前区后部在运动准备与执行过程中均有激活.结论:人脑内与运动相关的脑区功能并非单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型强迫症和晚发型强迫症患者目标导向网络与习惯化网络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以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纳入40例强迫症患者, 其中早发型强迫症患者22例, 晚发型强迫症患者18例。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Stroop任务、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 TMT)任务评估所有被试的认知灵活性。分别选取目标导向网络相关脑区—尾状核、眶额叶皮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 以及习惯化网络相关脑区—壳核、辅助运动区和脑岛作为功能连接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 使用matlab2011a平台中的DPABI和SPM12插件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 比较早发型强迫症患者与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在两网络上功能连接的差异。使用SPSS 25.0软件, 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早发型强迫症患者相比, 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壳核、左侧脑岛功能连接显著增强。晚发型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正常人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检测人脑纹状体边缘区是否参与了听觉数字工作记忆的过程。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听觉数字工作记忆和听觉非记忆任务作业,同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检测脑区在不同任务下的激活情况。结果:11名受试者通过了数字工作记忆任务作业。功能磁共振结果显示受试者在进行听觉数字工作记忆时具有左侧优势的双侧前额叶皮层和左侧纹状体边缘区均有激活,出现高信号区,其他脑区激活不明显。而在进行听觉非记忆任务作业时,受试者的前额叶和边缘区均无明显激活。结论:左侧纹状体边缘区与前额叶一起参与了人脑的听觉数字工作记忆过程,边缘区可能是一个联系着其他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皮层下中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PI患者(治疗组)在浅针治疗前后及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扫描,比较2组之间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区功能连接差异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主要有左侧脑岛、左侧前扣带回、右豆状核、左侧尾状核。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双侧脑岛、双侧脑干、左侧尾状核、双侧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主要有双侧额中回、右侧楔前叶。结论 PI患者存在情绪回路功能的异常;浅针刺激山根穴能改善情绪回路的功能,可能是浅针治疗PI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运动神经网络重组的横向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卒中患者被动运动任务时大脑的激活差异。方法对20例卒中患者分别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I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不同恢复程度的卒中患者患肢腕关节被动运动激活脑区不同:恢复较好者,以对侧感觉运动区(SMC)、同侧小脑、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激活显著;恢复不好者,远隔部位激活较显著。患者健肢激活脑区及面积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侧SMC及SMA对运动功能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健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作用对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