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9岁.主因"发热伴颈部右侧肿物1周"于2010年9月9日入院.人院前1个月曾被猫抓伤,未予特殊治疗.人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并无意中发现颈部右侧有1个5 cm ×3 cm的肿物,伴有轻压痛.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25.17×109/L,淋巴细胞17.99×109/L,HGB 124 g/L,PLT 192×109/L.予以中药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6℃.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我科发现1例因EB病毒感染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儿,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3岁,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体温38.4℃,口服感冒灵冲剂1 d无缓解。2011年2月25日于当地医院就诊,WBC 10.53×109/L,N 0.76,L 0.21,PLT 55×109/L,予以青霉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2×106 U,治疗3 d,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未见好转。复查血常规,WBC 15.6×109/L,N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男,7岁,因"发热,全身肌肉痛3~4 d"于2004年9月1日入院.患者3 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伴全身肌肉酸痛.于外院查全血细胞分类:WBC:475.×109/L,Hb:122g/L,PLT:86×109/L.  相似文献   

4.
例1,男,17岁.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 ℃.无胸闷、胸痛、咳嗽、咳痰.血常规:WBC 8.83×109/L,RBC 1.56×1012/L,Hb 52 g/L,BPC 24×109/L.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具体不详),体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因反复皮疹20年,肌肉酸痛、乏力1周,发热4日于2007-07-08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肌肉酸痛、乏力,偶有鼻出血,4日前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于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97g/L,红细胞计数2.8×1012/L,白细胞计数61.6×109/L,血小板计数45×109/L,予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而人我院.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1岁,干部.以"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M5"于2001年11月入我科.入院时表情淡漠,面色苍白,颜面部肿胀,皮肤、黏膜紫癜,全身有散在出血点,口腔溃疡,齿衄,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化验检查:WBC 1.1×109/L,RBC 2.0×1012/L,Pt 51×109/L.入院第2天晚7时患者突然出现高热,体温39~40 ℃,持续不退,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化验检查:WBC 0.6×109/L,RBC 2.25×1012/L,Hb 72 g/L,血小板2.0×109/L.救治措施:中药滋阴清热,益气补血;少量多次输入新鲜全血,输血小板;西药抗炎、抗真菌感染、止血等以及整体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血常规:WBC 8.6×109/L,RBC 3.66×1012/L,Hb 126 g/L,Pt 197×109/L.患者住院70 d出院.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41岁,因发热、头晕、胸闷、全身酸痛、无力、出汗于2008年6月13日收住入院,病人自述3 d前因外感风寒,发热(38.9 ℃),在村卫生室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2 mL 1次,当天体温降到36.8 ℃.入院时体温 38.2 ℃,脉搏80/min,呼吸21/min,血压 125/9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好,意识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双肺无异常,心率76/min,入科时白细胞(WBC)1.26×109/L,血小板(PLT)61×109/L,中性粒细胞26.4%,血小板比积0.07%,尿常规示白蛋白(++).病人自述曾有新诺明过敏史.请血液科会诊,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经过输液对症处理,口服利血生20 g,每天3次,调整用药,治疗7 d后WBC 4.37×109/L, PLT 92×109/L,红细胞5.43×109/L.尿常规示白蛋白(±),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女,55岁,因头痛、面色苍白伴乏力6天于2013年3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6.9℃,意识淡漠。贫血貌。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大小不等。皮肤、巩膜无黄染。白细胞5.66×109/L,红细胞2.11×1012/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13×109/L。网织红细胞11.5%。尿白细胞44.70/μl,尿潜血+,尿蛋白+,尿胆原、胆红素均阴性。肝功: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发热、乏力3个月于2007年2月28日收住我院.患者2006年12月初开始出现无诱因间断性发热,体温波动于38.5℃左右,伴乏力、纳差.2007年1月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10.0×109/L,Hb 128 g/L,BPC79×109/L;血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11、淋巴细胞0.72、异形淋巴细胞0.17;骨髓象:增生活跃,异形淋巴细胞0.165.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注射、阿昔洛韦及保肝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乏力症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再次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最高40℃.起病以来体重下降10 kg.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6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08年4月17日入院.入院时体温为38.2℃,血常规示:WBC 44.6×109/L,PLT 26×109/L,Hb 66 g/L,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4月18日申请输注浓缩红细胞及血小板时做血型鉴定为O型(正反定型).确诊后予以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1.
董明纲  薛素冰 《临床荟萃》2005,20(4):227-227
患者,女性,22岁,因近2天发热、咽喉肿痛,于2002年9月13日就诊耳鼻喉科.查体:急性病容,无贫血,无黄染;体温40 ℃,颈下淋巴结肿大(1 cm×1 cm),压痛不明显;脾大肋下2 cm;扁桃体肿大,咽部红肿,无渗出物;穿刺处有瘀斑,胸骨压痛.血红蛋白119 g/L,白细胞计数2.0×109/L,血小板计数83×109/L.  相似文献   

12.
患者刘某,男性,72岁,已婚,汉族.2007.3.8日来我院血液科就诊.主诉:乏力,活动后心悸二月,常有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体温38℃左右.门诊采末梢血用三分类仪器XE-21检查:WBC4.6 ×109/L,HGB87 g/L,PLT7×109/L,其图形异常.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25日18时15分(除夕夜),患者罗XX因发热来我院急诊内科应诊.患者,男,38岁,从1月21日开始发热,发热多以夜晚为主,白天发热次数少,每次发热时间多在30分钟到一小时之间,体温在38.5℃~39.5℃范围内,寒颤表现不明显,发热时无大汗,这之前曾在我院门诊按感冒治疗三天无效.此次应诊时,患者体温为39.0℃,感头昏,四肢乏力.血液常规分析WBC 11.4×109/L,RBC 4.92×1012/L,Hb147g/L,PLT 59×109/L,WBC分类中N 0.90,L0.05,M 0.05.  相似文献   

14.
头孢呋辛致粒细胞缺乏症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资料【例1】 男,62岁。因持续发热4周伴周身乏力,于1997年3月27日以发热原因待查入院。患者自3月5日起,因劳累受凉后出现持续发冷、发热,体温波动于38.5℃~39.5℃之间。3天后高热不退,去某市级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1.5g1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周,体温仍持续不退,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全身各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9×109/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60,红细胞3.85×1012/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139×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例经初筛和省疾控中心确认试验证实的AIDS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进行回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有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体温分别为39.6℃、39.4℃.病例1:男性,34岁,血象:WBC:5.6×109/L,RBC:4.76×1012/L,Hb:117g/L,BLT:97×109/L,N:0.65,L:0.30,M:0.03,B:0.02.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9岁.绝经21年.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既往有脑中风病史3年,遗留左侧肢体瘫痪.查体:体温39.1℃,精神差.经抗炎治疗15 d,仍持续高热.实验室检查:WBC17.8×109/L,GRA 80.1%,LYM 13.9%,RBC4.57×1012/L.HGB 106 g/L,LT 201×109/L.  相似文献   

17.
<正>1简要病史患儿,男,1岁14天,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病初37.8℃,伴轻咳,无痰,无喘憋,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血红蛋白74g/L,血小板326×109/L,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2天,入院前第3天体温最高39.4℃,热峰4次/日,无寒战及抽搐,口服布洛芬体温可暂时下降,后出现双眼红、口唇及肛周皮肤  相似文献   

18.
病例女,20岁,近日无明显诱因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2℃,间断腹胀、腹痛,排气后缓解,经退热治疗,大汗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患者近1个月来体重下降约15kg。血常规示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此次血常规:WBC 8.7×109/L,NE94%,RBC 1.8×1012/L,HGB 130g/L,PLT 45×109/L;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4岁.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8.5 ℃,伴有齿龈肿痛,于社区医院静脉滴注"替硝唑"后,发热、齿龈肿痛症状好转,但3 d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呼吸急促、明显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为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2月14日收入我院.查体: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未触及.血常规:WBC 20.55×10/L,Hb 54.2 g/L,BPC43×109/L;原始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7,单核细胞0.01.B超检查:脾厚44 mm.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8岁,入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伴畏寒、乏力、流涕,自服"抗炎药物"无好转.入院前10 d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WBC 2.61×109/L、HGB 90 g/L、PLT 51×109/L;肝功能检查:ALT 78U/L,AST 50 U/L,T-Bil 33.5 μmol/L.查体:体温40.0℃,脉率10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5/8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精神差,轻度贫血貌;颌下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约2 cm×1 cm,无压痛,活动可,边界清;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