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珂珂  阳婷婷  杨岚  孔治东  王强  高巍 《重庆医学》2023,(20):3133-3136+3141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联合组采用TEAS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妇产程开始时及宫口开2 cm、4 cm、6 cm和开全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娩过程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产程开始时和开始后1 h、2 h血清中β-内腓肽水平,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和出生1 min后阿普加(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产妇宫口开2 cm、4 cm、6 cm和开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产程开始后1 h、2 h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产程时间、新生儿脐带动脉血气指标及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好,且不会影响产程和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穴位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对经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经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后根据产妇分娩镇痛方式分为穴位电刺激组(观察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对照组),各200例。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羊水污染率、产后2 h出血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在宫口活跃期、第二产程时,两组产妇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羊水污染率、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均可缓解经产妇分娩疼痛,但穴位电刺激较椎管内麻醉对经产妇宫缩的影响小,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羊水污染率明显降低,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用于产程不同时期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300例头位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Ⅰ组在宫口<3cm时行分娩镇痛,Ⅱ组在3cm≤宫口<4cm时行分娩镇痛,Ⅲ组在宫口≥4cm时行分娩镇痛。观察各产程持续时间、产程各阶段的VAS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情况;记录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第一产程持续时间Ⅰ组与Ⅱ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Ⅲ组短于Ⅰ、Ⅱ组(P<0.05)。潜伏期VAS评分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3组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Ⅰ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延长产程,不影响分娩结局,产妇满意度高,可提高母婴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初产妇的效果以及对产程、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分娩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实施分娩镇痛,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各阶段VAS评分、宫缩情况、胎心率、胎儿娩出时血流动力学、剖宫产率、分娩产程所用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分娩各阶段(宫口开3cm、宫口开6cm、宫口开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的宫缩时间、胎心率、胎儿娩出时孕妇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由自然分娩改为剖宫产的15例,剖宫产率为7.5%;对照组有37例,剖宫产率为1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10.83±0.76)h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12.41±0.97)h(P<0.05);2组在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产后出血、产后4 h排尿、会阴裂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技术可以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对母婴安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7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潜伏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治疗,对照组孕妇在宫口开大高于3 cm时给予实施,潜伏组孕妇在宫口扩张1~2 cm时给予实施,在孕妇宫口开始扩张时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孕妇进行疼痛评估,统计分析所有孕妇产程时间、疼痛情况、分娩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潜伏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口扩张60 min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产后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快速缓解产妇疼痛,有助于实现产程无痛分娩,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作用。同时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预后水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程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的影响。方法:80例 ASAI 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全产程分娩疼痛组(A组),活跃期分娩镇痛组(C 组)。A、C 组均采取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镇痛。A 组产妇进入产程时给予镇痛至产后2h;C 组产妇宫颈口开至>3 cm 时给予镇痛至宫口开全。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不同时段 VAS 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妇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第一产、第三产程、VSA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0.05);A 组产妇满意率80%,B 组产妇满意率60%。结论:对产妇进行腰-硬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全程分娩镇痛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提高产妇分娩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要求阴道分娩者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镇痛组200例和普通组200例,镇痛组在产程中宫口开大2~3cm时用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连续硬膜外行PCEA镇痛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普通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总产程、第一、第二产程与对照组比较产程缩短;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镇痛组VRS评分为优,镇痛总有效率99%.结论 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27-12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120例分娩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未开展任何的分娩镇痛,观察组进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产妇疼痛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前两组疼痛VAS评分相近(P>0.05);宫口全开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总量、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减轻产妇的产痛程度,且对于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5名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研究组于产妇宫口开至1 cm时应用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护理。比较两组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产妇不同时间(第一产程潜伏期末、第一产程活跃期末、第二产程末)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自然分娩率和母婴结局[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潜伏期末、第一产程活跃期末、第二产程末,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静  曹启军 《现代医学》2009,37(5):345-347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产程进展及母亲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头位、进入活跃期的足月孕妇的临床资料。374例按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87例和对照组187例,观察两组孕妇产程时间、催产素的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异常胎心监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活跃期时间较短,第二产程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产钳助产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增加剖宫产率,不影响新生儿预后,但可能影响第二产程,增加阴道助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计划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抽取同期同等条件 43例计划分娩和 68例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低危、初产妇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经阴道分娩者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软产道裂伤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无差异(P >0 .0 5 ) ,临产前后宫颈评分计划组好于自然组 (P <0 .0 5 )。计划组宫颈条件欠佳的剖宫产率高于自然组(P <0 .0 5 )。结论 :计划分娩安全、有效 ,其本身不增加剖宫产率 ,宫颈不成熟可能是剖宫产的潜在危险 ,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早产因素及阻止早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为阻止早产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早产的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并与同期足月产200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35孕周的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性早产是否进行保胎治疗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臀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高血压疾病等为早产主要原因。〈35孕周的PPROM所致的早产产前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及宫缩柳制剂保胎治疗,能有效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孕期各种宫颈阴道炎症,有“早产”、“流产”史及低社会层次未接受孕期保健者为早产高危人群。结论 对〈35周的PPROM给予适当的保胎治疗。对胎膜早破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对早产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孕期保健以及积极治疗孕前各种宫颈及阴道炎症。可有效地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并减少早产对母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孕妇,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有分娩镇痛要求的207例作为镇痛组,无分娩镇痛要求采取常规分娩的59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及二产程时间均延长(<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器械助产率高于对照组(<0.05);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h出血量无显著差异(>0.05);镇痛组急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延长产程,增加器械助产率,但可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2h出血量,对母婴安全。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应建立分娩镇痛的产科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孕期产力储备对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怀孕后进行产力储备训练,分娩时观察产力对各产程和新生儿出生时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妊娠早、中、晚期不同的生理特点设计出了孕早、中、晚期保健操,对协助子宫收缩的肌群有目的地进行锻炼。分娩时观察总产程、第二产程时问、产后2小时出血量和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第二产程屏气次数、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期进行产力储备训练可缩短总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减轻生产时痛苦,降低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