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霉菌性感染,以及脑寄生虫病。颅内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CT上脑膜炎可见脑膜渗出、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外积脓、脑室炎和积脓;脑炎表现为脑水肿、脑软化,肉芽肿、脓肿或囊肿;脉管炎表现为脑梗塞,出血、感染性动脉瘤和静脉血栓形成。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三者可互相转化或同时存在;病变治愈后遗留脑疤痕、钙化、局限或弥漫性脑萎缩,构成了复杂的CT扫描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感染、肾上腺素、降颅压、抗惊厥及对症支持治疗,21例患儿治愈出院,占87.50%。另外3例(12.50%)因并发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而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疑为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新生儿,应尽快做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新生儿颅脑疾病声像图特征,评价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可疑有颅脑损伤的新生儿80例,正常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采用HDI-5000彩色超声诊断仪经前囟检查。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声像图表现为脑组织回声增强、模糊,可见散在的点状或斑片状强回声,脑室变窄或消失。颅内出血表现为局灶性强回声,不同程度的脑室增宽。化脓性脑膜炎超声表现为脑室扩大、侧脑室积脓、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脑水肿。结论采取经前囟冠状切面、矢状切面可满足对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定位诊断的需求,超声诊断可以实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动态观察,且无放射损伤,可床旁操作。超声对硬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和颅脑边缘部位病变的探测不如CT敏感。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中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胱抑素C(Cys-C)含量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5例结核性脑膜炎、27例化脓性脑膜炎、21病毒性脑膜炎和15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脑脊液中Cys-C含量的测定.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Cys-C浓度[(2.957±1.027)mg/L]、化脓性脑膜炎组Cys-C浓度[(3.235±1.32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65±0.538)mg/L](P<0.001);病毒性脑膜炎组中Cys-C浓度[(1.914±0.770)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365±0.538)mg/L](P<0.05).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Cys-C浓度也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1.914±0.770) mg/L](P<0.01).结论 脑脊液中Cys-C的含量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元英  曾尚霞 《四川医学》2005,26(7):765-766
目的对16例结核性脑膜炎、20例化脓性脑膜炎和2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同时测定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并对照比较。方法腺苷脱氨酶采用酶法,C反应蛋白采用胶乳凝聚法。结果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升高。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升高不明显或者不升高。结论腺苷脱氨酶和C反应蛋白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8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脑脊液病原体培养结果,将81例患儿分为A组(病毒性脑炎,20例)、B组(结核性脑膜炎,28例)、C组(化脓性脑膜炎,24例)及D组(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所有患儿均接受NGS检测,计算并比较NGS诊断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NGS检测结果显示其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62.30%,准确度为61.73%,阳性预测值为34.29%,阴性预测值为82.61%。NGS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56.60%,准确度58.02%,阳性预测值为42.50%,阴性预测值为73.17%。NGS判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70.83%,特异度为87.72%,准确度82.72%,阳性预测值为70.83%,阴性预测值为87.72%。NGS判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0.28%,准确度90.12%,阳性预测值为53.33%,阴性预测值为98.48%。NGS诊断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炎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S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其诊断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炎的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GS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NGS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CSF)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CRP)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42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儿脑脊液43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儿脑脊液40例以及对照组儿童脑脊液标本(排除脑膜炎)41例,采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CSF中IgAI、gG、IgM和CRP含量。结果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除了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I、g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三个病例组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结核性脑膜炎组IgAI、gG水平比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 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化脓性、结桉性、病毒性、霉菌性感染,以及脑寄生虫病。颅内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CT上脑膜炎可见肺膜渗出、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外积脓,脑室炎和积脓;脑炎表现为脑水肿、脑软化、肉芽肿、脓肿或囊肿;脉管炎表现为脑梗塞、出血、感染性动脉瘤和静脉血栓形成。脑膜炎、脑炎和脉管炎三者可互相转变或同时存在,病变治愈后遗留脑疤痕、钙化、局限或弥漫性脑萎缩,构成了极复杂的CT扫描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与脑脊液透明质酸(HA)、β-内啡肽(β-EP)含量间的联系。方法:临床纳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50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1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11例。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以及脑脊液HA与β-E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期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HA、β-E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与脑脊液HA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清β-EP水平: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β-EP水平: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HA与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与糖、氯化物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清与脑脊液HA、β-EP的检测,能够有效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进行鉴别,对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三项生化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新隐球菌感染)、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正常脑脊液中的GLU、LDH、LA含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蛋白质测定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GLU、LDH、LA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脑脊液中GLU、LDH、LA三项生化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脊液(CSF)与血浆中的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比值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脑)患儿及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CSF与血浆中的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结果:化脑患儿CSF/血浆蛋白含量比值显著升高而糖含量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脑患儿CSF/血浆蛋白含量比值明显升高而糖和氯化物含量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而病脑患儿上述三项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变(P>0.05);CSF/血浆蛋白≥1.0时诊断化脑和结脑的敏感性分别为91.14%和70.59%;糖含量比值≤0.5时,诊断化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8.61%和88.46%;氯化物比值≤1.1时诊断结脑的敏感性达到97.06%,特异性为96.64%。结论:CSF/血浆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的比值差异可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及鉴别诊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溶菌酶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部分病毒性脑膜炎(病毒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血栓形成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脑脊液(CSF)溶菌酶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有显著性差别(P<0.01),对于结脑和化脑,由于病程不同,也有一定的鉴别价值。而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新生儿败血症与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脑患者之间,脑脊液溶菌酶含量有显著性差别(P<0.05)。因此脑脊液溶菌酶测定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枢神经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取同期21例非脑炎头痛患者纳入对照组,均行MRI检查、血清及脑脊液PCT检测,比较两组MRI阳性率、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MRI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血清及脑脊液P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检测联合MRI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人体中枢神经感染疾病,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94例存在高危因素并接受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头颅彩超检查结果以及MRI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II级、颅内出血III级、颅内出血IV级、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扩张、脑实质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检出率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对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以及颅内出血I级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硬膜下出血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床旁多普勒超声(P0.05),部分患儿诊断结果得到手术/尸检证实。结论相对于MRI,床旁多普勒超声可提高新生儿脉络丛囊肿、颅内出血I级以及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0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17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儿同时测定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发现,结脑和化脑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仅在化脑时明显增高(P<0.01),提示同时测定腺苷脱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有助于结脑、化脑和病脑三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community acquired 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 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探讨治疗后无症状仅脑脊液异常的CA-APM是否可以停药及停药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随访资料,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了解预后。结果:25例患儿均符合CA-APM诊断标准,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已平稳(7~14 d),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正常,血液和脑脊液培养阴性,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增多,无其他发现,但脑脊液仍异常,表现为白细胞(30~200)×106个/L,中性粒细胞1.8%~18.0%,糖1.51~4.12 mmol/L,蛋白 0.12~1.80 g/L;予以停药并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硬膜下积液吸收,其中17例分别在停药后(14~50 d)复查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部分CA-APM治疗后无症状、体征,达到推荐疗程,且热退7 d以上,外周血炎症指标正常,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蛋白水平下降及脑脊液葡萄糖>1.51 mmol/L,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明显增多,无其他发现,可以尝试停药,减少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常规对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CNSI)诊断鉴别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112例CNS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脑膜炎类型患者的脑脊液指标;比较脑脊液指标及MRI对CNSI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CNSI的诊断价值及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价值。结果研究组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乳酸(L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LDH、CK、LA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NES水平低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联合检测诊断CNSI及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AUC大于单独检测,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K、LA,特异度高于NES(P<0.05)。结论MRI及脑脊液指标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诊断价值,且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具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报告8例经CT扫描确诊的PM并发症。其中脑脓肿1例,硬膜下积液或积脓7例,脑梗塞2例,脑室扩大1例,中线移位1例。提示CT扫描能快速、准确地确定PM并发症的种类及部位,可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改善PM预后。  相似文献   

19.
检测LAM抗体和ADA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检测脑脊液(CSF)中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腺苷脱氨酶(ADA)指标在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CSF标本143份,用斑点酶联免疫试验(dot-ELISA)检测LAM-IgG,用终点反应法检测ADA。结果:结脑患者的CSF标本103份,LAM-IgG阳性率为50.5%(53/103),ADA阳性率为60.2%(62/103),LAM-It ADA两者联检的阳性率为64.1%(66/103)。40份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CSRF标本,未检测出LAM-IgG阳性结果,检测出ADA阳性结果15例(37.5%)。结论:LAM-IgG和ADA指标鉴别诊断结脑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方法,两者联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但是ADA指标的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应用HPLC法测定了结脑、化脑、病脑和对照组患儿脑脊液中单胺类物质。结果发现化脑患者5-HIAA,HVA显著高于其它患者;结脑患儿脑脊液中5-HIA,HVA,MHPG和病脑组患儿Trp,HVA浓度与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脑脊液中单胺物质测定有助于化脑诊断及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