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对60kg/m侧磨钢轨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得到了侧磨量与疲劳寿命及疲劳应力与疲劳寿命两个回归方程,为控制调边钢轨下道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钢轨中残余应力的释放、车轮的碾压作用、钢轨承受疲劳拉应力、温度拉应力、钢轨方向不良的弯曲矢度变化是引起钢轨蠕变伸长的主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指出新钢轨上道后初期,钢轨的蠕变伸长速率较快,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钢轨的蠕变速率变缓,直至停止蠕变伸长.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场实测的钢轨长度,对钢轨的蠕变伸长进行了分析。得出新钢轨上道后的不同时期,其蠕变伸长速率是不同的。新钢轨上道后的前期,蠕变伸长速率较大,以后逐步降低。钢轨的蠕变伸长可使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下降,最大下降值可达15℃左右。建议在新钢轨上道后的半年内,对钢轨进行应力放散,以保持无缝线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密闭式吸痰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科ICU于2000年8月起对机械通气的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比一次性吸痰管优越,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病人。现将该管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应用符拉索夫理论分析钢轨约束扭转正应力时,引入了法向截面内无剪应变的假定,考虑了壁厚因素对约束扭转正应力的影响,分析所得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颅内长形动脉瘤的三维数值模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颅内长形动脉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分析其血液动力学特性.方法 对象为10例长形动脉瘤,其中8例曾经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联合应用Matlab软件、Ansys软件、Fluent软件及自写程序对其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 长形动脉瘤模型流入道的血流速度[(1.07±0.23)m/s]、动压[(574±186)Pa]及壁面切应力[(7.7±2.0)Pa]最高,流出道次之,顶部血流速度[(0.15±0.07)m/s]、动压[(37±13)Pa]及肇而切应力[(0.40±0.13)Pa]最低;瘤内不形成或仪形成简单涡流.结论 长形动脉瘤顶部是动脉瘤破裂的主要部位,可能与动脉瘤顶部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最低有关.搏动性血流对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和破裂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琳华  刘玉 《中外医疗》2009,28(27):43-43
目的探讨前牙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临床上将90例瘘道型根尖周炎患者分2组,其中50例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另1组40例用常规根管治疗法。结果对于前牙慢性根尖周炎瘘道型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次性根管充填在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道型的治疗中的疗效与常规根管治疗术相比即节省时间又省钱,临床上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曾小丽 《西部医学》2011,23(9):1700-170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意义。方法将40例COPD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在机械通气到撤机期间A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B组未行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上机第5天的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一次性脱机成功率、一次性脱机成功时间,一次性脱机成功后30分钟与脱机前相比,患者心率和呼吸增加百分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上机第5天的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高于B组(P〈0.05),一次性脱机成功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一次性脱机成功后30分钟,心率和呼吸增加百分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对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质量和功能,有利于早期脱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SPECT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G-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imaging,GSPECT MPI)相位分析技术探讨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综合征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方法:入选WPW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13例,均行GSPECT MPI检查,其中WPW患者GSPECT MPI检查在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前进行,计算出LVEF,MPI数据通过相位分析生成定量指标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来评估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根据RFCA术中阻断旁道部位对WPW患者进行分类(间隔旁道组、左侧游离壁旁道组、右侧游离壁旁道组).结果:间隔旁道WPW患者组、左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正常对照组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不明显.结论:GSPECT MPI相位分析表明间隔部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接受呼吸机双管路加热方式机械通气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广饶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300例(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9年3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机械通气中使用MR810型号的湿化机械管道系统,实验组机械通气中使用MR850型号一次性双加热且可自动加水加湿的湿化机械管道系统,分析2组重症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湿化适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湿化过度率、湿化不足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呼吸管道护理时数、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接受呼吸机双管路加热方式机械通气,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修正的逻辑航迹起始算法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根据目标的运动特性,在航迹起始阶段对落入相关域中的量测加一个限制条件,以剔除在一定程度上与航迹成V字形的测量点迹。用统计学方法提出了该算法的航迹检测概率和假航迹起始概率显式表达,在理论上指出对原有算法的改进,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以客车磨耗型踏面车轮通过铁路曲线段时的轮轨接触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切向力计算模型,建立了能够对曲线路段轮轨接触表面应力和内部应力进行精确计算的数学模型。结合具体算例,数值计算了不同接触位置处接触斑上的应力分布和轮轨内部的Mises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并选择一个具体接触位置深入计算了列车通过曲线路段时弯道半径、运行速度、外轨超高值、轴质量等因素对轮轨接触表面应力和内部应力的影响规律,发现当接触位置变化时,接触斑形状、接触表面应力分布、黏滑区分布以及轮轨内部的Mises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布也在不断变化,得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的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一步研究轮轨接触疲劳寿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轨道结构的特点,建立了横向振动简化模型,以分析轨道结构的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作用力和钢轨横向振动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可知,轨道结构的横向振动频率较低,且钢轨与轨枕的横向振动主频相接近。道床刚度时轨道的横向振动影响较大,从理论上分析了钢轨和轨枕的动力响应与轨道横向刚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建议提高轨道的平顺性,降低轨道结构的横向振动以适应快速列车的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弹片伤伤道的早期形态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5g方形小弹片射击21只狗的双后肢,撞击速度约为700~1500m/s,伤后6小时作清创和大体观察,并切取伤道组织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伤道为盲管伤,损伤程度与撞击速度有关;高速组伤道呈喇叭形,组织损伤呈不规则性和不均匀性,“跳跃式”或“相嵌式”分布。对其发生机理作了分析,并提出清创时应考虑到上述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思密达、西咪替丁对预防危重病新生儿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 ;方法 :对 4 4例危重病新生儿加用思密达 ,对照组的 4 0例单用西咪替丁 ;结果 :预防组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9.0 9% (4/ 4 4 ) ,对照组的发生率 2 7.5 % (11/ 4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思密达的确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并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测量骨盆后环解剖数据,设计微创螺钉的钉道,并通过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微创螺钉的研究设计打下基础。方法 测量20例健康志愿者骨盆数据,初步筛选确定骨盆后环微创螺钉的设计数据,并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力学加载,进行骨盆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 完成健康志愿者骨盆CT数据测量后,对骨盆进行三维重建,并选择A、B、C 3条髂骨钉钉道,获取钉道A、B、C相关数据,测量结果显示:B、C钉道长度和宽度大于A钉道,钉道进钉点与软组织的距离较A钉道短。建立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后,静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在施加500 N的外旋载荷下,骨盆受到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582.05 Pa;骶髂复合体处的受力为107.38 Pa;应变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应变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骶髂关节软骨,对侧骶髂关节软骨和耻骨联合的应变次之。位移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位移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髂骨,沿着同侧对侧方向,位移分布呈梯度降低。同侧髂前上棘处的位移最大为0.35 cm。动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髂前上棘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1.5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8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2 mm。耻骨联合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0.8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0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03 mm。Y轴,即沿冲击方向的位移最大。等效应力在耻骨支、坐骨、髂前上棘、骶骨、髋臼等骨折易发生处应力相对较大。随着冲击力的增加,骨盆受到的应力随着时间增大,冲击力下降,其应力也呈下降趋势。冲击力、应力、骨盆位移的最大值在10 ms处,即达到峰值力时候的冲击时间。在4 000 N和5 000 N的冲击力作用下,骨组织的应力超过了200 MPa,超过了其平均屈服强度,提示此时可能会出现骨盆骨折。结论 通过数据测量及分析,得出B/C钉道作为主钉道,A钉道作为辅钉道的设计合理;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可作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内固定模型研究及对比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李蕾 《中外医疗》2014,33(6):22-23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观察组,以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应急措施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差异,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是否能切实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并降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也较低,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显著提高了整个急救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和常规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效果.方法对比研究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40例和常规方案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加速康复组病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提前;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亦减少(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治疗,微创技术仅是加速康复外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及肿瘤的价值。其结果是 80例患者 ,132枚息肉 1周内脱落 ,2例息肉较大 ,蒂粗 (>1.5cm) ,需经再次微波灼除。由此可见 ,内镜下微波治疗息肉及肿瘤方法简单 ,疗效较好 ,经济安全 ,且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美国GE公司产钼铑双靶X线机摄片系统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数字化后处理方法,对1 600例乳腺疾病患者钼钝双靶X线摄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具备更高质量的乳腺图像,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正确率,而且能够发现原有的单钯X线机所不易检出的疾病,如微小乳腺癌及微小钙化等,大大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而且其对人体辐射剂量减少,更具人性化,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