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邪上干,肺失宣肃。笔者有幸随师汪受传教授临证,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易趋康复的特点,运用通腑法,或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宣肺通腑之剂治疗乳蛾、肺炎喘嗽、哮喘、便秘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腑调肺法在肺系病急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系病急重症是临床呼吸科的一个大难题,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肺病患者的生命。文章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认为通腑调肺法能通过"通腑以调肺"的作用达到保肺护肺的效果,并依据中西医学基础理论、通腑调肺法的临床应用、单味中药大黄临床研究这3个方面,初步探讨通腑调肺法的应用,期为临床肺病急重症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灵枢·本输》篇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肺肃降下行之气,能促进大肠传糟粕,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清肃通利,通大便能清泻肺热,而开提肺气,能使腑气通畅。这体现了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当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论述了肺肠之间生理病理的关系影响,肺-肠轴在近年研究尤为显著,临床疗效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在临床诊治肺部疾病的过程当中,通常多加入通腑之剂辅助治疗,"通腑以顺肺",从而使得肺部气机通畅条达,与腑气表里相协调。本文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从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和作用原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概括,以期为临床运用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吴红玲 《国医论坛》2012,27(3):17-18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泻热通腑、涤痰通腑、润下通腑和益气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单海军 《新中医》2011,(6):144-14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表里学说的重组成部分之一,临床指导意义广泛。肺主气,司呼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的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这种生理上的密切联系,是二者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干燥秘结。笔者在儿科临床中运用此理论为指导,灵活应用宣肺通腑或通腑泻肺之法,对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通腑泄热法治疗肺癌、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等肺系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肺系疾病从腑论治的认识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故《灵枢·本输篇》说:“肺合大肠”。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又有助...  相似文献   

10.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1.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客观性及"通腑护脏疗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机理探讨.着重指出,人工致直肠狭窄后模型鼠所出现的反应性脏腑损害,尤其是超微结构改变,大承气汤对上述肺损害有明显促修复作用.文章同时指出肺充血、水肿、出血以及肺泡壁Ⅰ、Ⅱ型上皮细胞的肿胀变性等是构成肺失肃降的病理学基础之一,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深入研究必将能开拓出"通腑护脏疗法"辨治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朱启勇教授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机总属痰热壅肺、腑气不通,临床上常用宣白承气汤加减以清肺定喘、泻热通腑,此种"脏腑合治"的诊治思路,颇具特色,亦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韩新民教授对小儿咳嗽,辨证主张:四诊合参,尤重舌脉;审证查因,明辨虚实。用药主张:小儿稚体,用药轻灵;脾胃为本,肺脾同治;久病必瘀,活血通络;肺合大肠,通腑祛邪;祛风化痰,抗敏肃肺;注重调护,调摄饮食。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肺与大肠相表里,近年来通腑法在肺系疾病的运用中较为常见,而且疗效显著。凡肺系疾病见腑气不通之象,均可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通腑之剂,使腑气通畅,则肺脏失常之气机得以调顺,从而有利于肺系疾病的向愈。  相似文献   

17.
通调腑气法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调腑气法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8例临床观察绥宁县人民医院(422600)夏大胜主题词肺炎/中医药疗法,@通腑,险症,儿童小儿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儿科危重症。为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从1989年5月起,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以通调腑气法辅助治...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皆以通降为顺。肠腑壅实,腑气不利,阳明浊气上犯于肺,肺失宣发肃降,可导致肺功能损害。以通里攻下、开宣肺气法治疗肺肠同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指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等多方而相互影响,互为补充。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气的肃降,而产生呼吸系统的病变。虽然,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理"的间接、直接研究未能找到或未完全发现两者之间的物质联系,但能从肺与大肠的病理表现上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正确性,可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张磊 《江苏中医药》2020,52(12):12-13
黄庆田教授认为哮喘病位在肺,而鼻为肺之窍,治哮应肺鼻同治,宣通鼻窍;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平喘当通利咽喉;皮毛为肺之合,哮喘急性发作时要注重解表祛邪,非急性发作期要补肺气以实卫表;肺与大肠相表里,哮喘急危重症腑气不通要果断通腑平喘,而伴泄泻者,新发应以祛邪化滞为法,久病当重视健脾固肠。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