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按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对1 62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29例肿瘤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509例(占39.67%);脑神经和脊神经根肿瘤155例(占12.08%),脑膜肿瘤495例(占38.58%),淋巴瘤和造血组织肿瘤16例(占1.25%),生殖细胞肿瘤10例(占0.78%),颅咽管瘤35例(占2.73%),转移性肿瘤63例(占4.91%).成人组以脑膜瘤、高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和神经鞘瘤为常见类型,而<16岁儿童组则以髓母细胞瘤、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常见.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脑膜瘤女性多于男性.1 629例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幕上1 234例(占75.75%)为主,幕下272例(占16.70%),椎管内123例(占7.55%).幕上主要以大脑半球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瘤和鞍区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为多见;幕下常见的肿瘤为小脑的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小脑桥脑角的神经鞘瘤、脑膜瘤;椎管内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神经上皮肿瘤最多见,其次为脑膜肿瘤.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部位等因素有关,了解其特点,对于正确的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18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病理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全切除13例(SimpsomⅠ级4例,Ⅱ级9例),占72.2%;近全切除(SimpsomⅢ级)5例,占27.8%;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主要为脑神经损伤、小脑损伤、脑脊液漏、偏盲、颅内/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6年,平均4.1年,仅1例手术后2年复发。结论肿瘤基底及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是选择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术中对静脉窦和回流静脉的保护至关重要。如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则应考虑残留部分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显微切除方法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999年3月至2006年8月间25例小脑幕脑膜瘤的病例资料经临床、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并根据肿瘤部位,采用颞枕入路、枕部入路、枕-枕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肿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1例(44%),SimpsonⅡ级切除8例(32%),大部分切除6例(24%),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规范分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显微切除方法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和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56例小脑幕脑膜瘤的病例资料。经临床、CT、磁共振成像(MR 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后,进行显微操作切除肿瘤。结果达S impsonⅠ级全切除12例(21.4%),S impsonⅡ级全切除32例(57.1%),肿瘤次全切除10例(17.9%),大部分切除2例(3.5%),术中无死亡。结论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早期诊断、规范分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小脑幕脑膜瘤手术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幕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和手术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除 3 6例 ( 83 .7% ) ,次全切除 7例 ,无手术死亡。长期随访 3 7例 ,随访期 13个月~ 19年 ,其中恢复工作 2 6例 ,生活自理 8例 ,随访满意率达 91.9%。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应积极治疗 ,不论肿瘤部位如何 ,采用显微技术和不同手术径路 ,均可行肿瘤全切除 ,且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我科5年来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病人的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整理。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全切51例(92.7%),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30例(54.5%),SimpsonⅡ级切除21例(38.2%),SimpsonⅣ级切除4例(7.3%)。因手术造成的永久性肢体偏瘫3例,明显脑肿胀3例,颅内血肿1例。术后KPS评分100~90分的44例,80分的5例,70~40分的6例。结论:术中首先处理肿瘤基底部以及对引流静脉及功能区的保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脑部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脑部肿瘤患儿病例9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儿童脑部肿瘤中幕上肿瘤占36.73%,幕下占63.27%;主要症状为60例(61.22%)呕吐,59例(60.20%)头痛,40例(40.82%)步态不稳以及肢体共济失调等;治疗以手术为主,34例(34.69%)脑室外引流术+肿瘤切除术,5例(5.10%)脑室腹腔分流术+肿瘤切除术,59例(60.20%)肿瘤切除术;81例(82.65%)好转出院,11例(11.22%)尚在进一步放化疗中,6例(6.12%)死亡。结论:儿童脑部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切除方案,术后配合放化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对640例颅内脑膜瘤病例重新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脑膜瘤病人明显高于男性(P<0.01),主要发病部位是幕上(89.2%),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脑膜上皮型(50.3%)、纤维型(28.5%)和移行型(10.3%).脑膜瘤的复发率为7.5%.结论: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常见肿瘤,容易复发,复发性脑膜瘤中,恶性脑膜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技巧,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幕脑膜瘤3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脑暮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在32例中,手术全切除肿瘤27例(84.37%),次全切除5例(15.63%).在未全切除的5例中,3例肿瘤与侵蚀颅内静脉窦,2例肿瘤与脑干、血管及颅神经紧密粘连或受肿瘤侵犯有关.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小脑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颅脑特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特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 方法 分析我院24例特大型脑膜瘤(肿瘤最大径>10.0 c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 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其中肿瘤Ⅰ级切除16例(66.7%),Ⅱ级切除6例(25.0%),Ⅲ级切除2例(8.3%).无死亡病例.病理分型: 按照2000年WHO分级标准,本组病例中Ⅰ级17例(70.8%),Ⅱ级和Ⅲ级分别为5例(20.8%)和2例(8.4%).术后3例Ⅱ级肿瘤和2例Ⅲ级肿瘤行补充放射治疗.随访1~5年,症状完全缓解16例,5例明显缓解,2例无明显改善,1例短期内瘫痪加重,3月后逐渐恢复. 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特大型脑膜瘤的主要手段,其要求全面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术后管理,并根据切除程度及病理特点及时行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1.
450例儿童颅内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捍东  官明  李定君 《四川医学》2009,30(6):867-869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治1996-2006年儿童颅内肿瘤4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占同期例数的6.14%。部位:幕上232例,幕下218例。组织学分类:前三类是:星形细胞瘤120例(31.3%),髓母细胞瘤136(30.2%),血管网状细胞瘤51例(13.3)。性别:男孩多见。发病涉及各年龄组,病例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儿童颅内肿瘤以男性多见,但随年龄增长,女性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年龄与肿瘤分类无关;临床表现与年龄、肿瘤部位有关;位于幕上者多于幕下;幼儿单纯呕吐,异常哭闹应予重视;术后放疗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7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作分析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18岁以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学类型和分级。结果76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7岁,男女比例为1.56:1。其中颅内肿瘤占93.4%(713/763),脊髓肿瘤占6.6%(50/763)。颅内肿瘤中,相对于幕下肿瘤(30.5%,233/763)来说,以幕上(包括松果体一四叠体区)的肿瘤(62.4%,476/763)为主。本组病例中,经病理学诊断患儿为688例,经临床诊断患儿35例。其中最常见的5种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肿瘤(25.7%,177/688).颅咽管瘤(12.8%,88/688),髓母细胞瘤(9.3%,64/688),生殖细胞肿瘤(8.9%,61/688),垂体瘤(7.5%,52/688)。结论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具有其特殊性,对其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性。因此,根据儿童的特点处理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能够在尽可能保留神经系统功能的情况下.综合治疗病灶。  相似文献   

13.
刘士梅  刘义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97-98,127,F000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其中6例为颅内SFT、2例为椎管内SFT,分析其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邻近脑膜和骨质改变等。结果 6例颅内SFT位于幕上,2例椎管内SFT位于颈段和胸段的硬膜下。肿瘤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可见短T2信号和流空血管影,所有病灶增强扫描后均呈明显强化。1例颅内STF可见"脑膜尾征",2例椎管内SFT未见"脊膜尾征",2例颅内SFT邻近骨质受压变薄。6例颅内SFT在DWI上分别呈稍低信号、等信号和稍高信号。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SF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Intraspinal tumors are ra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eoplasms. The reported clinical features of intraspinal tumors have varied in previous studies. We present here the cases of 184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s treated surgically in our hospital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ethods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84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2002 and 2013. Their age, sex, initial presentation, tumor location, level of affected vertebral column, histological diagnosis, and primary origin of the metastatic tumor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Of these 184 patients, 97 (52.7%) were men and 87 (47.3%) were women. The mean age was 56.3 years (range 7–83 years). A total of 102 (55.4%) had primary tumors, while 82 (44.6%) patients had developed metastatic tumors.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tumors included 55 (53.9%) schwannomas, 16 (15.7%) meningiomas, six (5.9%) ependymomas, five (4.9%) neurofibromas, three (2.9%) hemangiomas, two (2.0%) hemagioblastomas, and 15 (14.7%) other tumor type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sites of the metastatic tumors were the lung and breast.ConclusionPrimary tumors were more numerous than metastastic tumors in our series of patients. For the primary tumors, our study showe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nerve sheath cell tumors (schwannomas and neurofibromas) and fewer meningiomas and neuroepithelial tumors compared with reports from non-Asia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lung was the most common origin of the metastatic tumors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se tumors were located at the thoracic spine. Back pain and radicular pain were the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intraspinal tumor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45例颅内占位病变所致颅内高压引起的视乳头水肿,年龄6月~72岁,病程3天~12年。其中,颅内血肿49例(脑出血18例,亚急性及慢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1例),颅内肿瘤96例(幕上肿瘤41例,幕下肿瘤47例,松果体区肿瘤8例)。视乳头改变:视乳头水肿108例,视神经萎缩34例,Foster-kennedy综合征3例。145例中,137例有随诊资料,手术后5~14天视乳头水肿有改善者25例,14天后明显改善者78例。手术后视乳头水肿完全消退的时间:1月内34例,1~2个月65例,4例70~75天完全消退。本文对视乳头水肿的发病率、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其发展与消退等问题分别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手术编码的准确率。方法利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某医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疾病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且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的病案1505份,阅读病案有关记录并核对手术编码,对编码质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存在手术编码缺陷的病案有138份,占检查总数的9.1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手术编码存在缺陷的肿瘤类型主要为脑膜肿瘤和听神经肿瘤,占全部缺陷病案的84.78%。编码员将脑膜肿瘤、听神经肿瘤、松果体区肿瘤和脉络丛肿瘤切除术分类于脑病损切除术,导致的编码缺陷有127份,占全部缺陷病案的92.03%。编码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床医师手术名称填写不准确(85.51%)以及编码员基础知识薄弱和责任心不足(14.49%)。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手术编码缺陷率较高,临床医师与编码员应共同分析原因,实施改进措施,能减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手术编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报告42例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年龄6~64岁,平均年龄37.4岁,好发于小脑半球。实质性肿瘤11例(幕上3例,幕下8例),伴囊性病变31例(幕上1例,幕下30例)。2例双侧小脑发病,1例有家族史。12例(28.57%)伴红细胞增多症或高血素症。CT扫描对本病定性和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但18例CT检查未能正确诊断。42例共行45次手术,4例肿瘤因复发而行二次以上手术。对本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做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血管母细胞瘤,其中4例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2例为幕上恶性血管外皮瘤的CT表现。认为小脑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幕上恶性血管外皮瘤的CT表现不具特征性,难与其他颅内肿瘤及脑脓肿鉴别,最后确诊仍需依据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腰骶段SPR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2 59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痉挛5例(0.19%)、吸入性肺炎4例(0.15%);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胀145例(5.6%)、肠绞痛80例(3.1%);泌尿系统并发症包括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54例(2.1%)、泌尿系感染6例(0.23%);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下肢无力327例(12.6%)、下肢感觉障碍140例(5.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头痛112例(4.32%)、癫痫发作4例(0.15%),无椎管内或颅内感染、椎管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一般手术并发症包括腰背部疼痛1 382例(53.3%)、切口感染延迟愈合5例(0.19%)、脑脊液漏8例(0.31%)。随访1年以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下肢运动能力下降7.33%(190/2 593),下肢感觉障碍5.59%(145/2 593),大小便障碍0.04%(1/2 593),脊柱侧弯7.23%(31/429),胸椎后凸4.2%(18/429),腰椎滑脱10.49%(45/429),长期腰背痛9.72%(252/2 593),未见性功能障碍。结论:腰骶段SPR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安全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正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随机对5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全组中幕上脑卒中46例,幕下脑卒中7例,结果发现:BAEP在脑卒中的异常率为81.13%,且主要表现在病灶侧,部分病例可累及双侧。主要以Ⅴ波PL、Ⅲ-ⅤIPL延长,部分脑于卒中(脑桥下段)患者可累及到Ⅲ波。笔者认为BAEP在脑血管病的定性诊断上无参考价值。幕上脑卒中以单侧异常为主,幕下脑卒中常出现双侧异常。随着病情好转,BAEP亦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