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红英  蔡杰衡 《广东医学》2004,25(8):943-944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对4~15岁患儿39例于俯卧位下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麻醉选择气管内静脉复合全麻。结果 全组均于全麻下成功完成术中电刺激及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结论 选择作用快、排出快、不影响肌电反应的麻醉药物,便于术中依手术所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同时注意防止俯卧位可能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瘫是一种综合征。目前认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解除脑瘫痉挛和改善功能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不但要求麻醉平稳无痛,且术中用神经阈值探测仪电激脊神经后根时要有肌收缩反应,所以其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近十年来对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该手术创伤大,操作精细,刺激较强,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又要避免电刺激脊神经后根引起的不良反应,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于1999年4月~2000年7月施行SPR32例,现将麻醉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16岁29例,16岁以上3例,平均8.8±2.51岁.体重50kg以下29例,50kg以上3例,平均25.5±13.22kg.ASAⅠ~Ⅱ级,轻度智力障碍8例,伴有上肢痉挛12例,手术时间190.6±55.75min,脊神经后根电刺激平均时间60±13.4min.29例为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3例为颈神经后根切断术.有癫痫病史1例,哮喘病史1例.  相似文献   

4.
脑瘫病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对麻醉要求较高,术者要求患者俯卧位[1],既要麻醉平稳,深度适中,又要在测神经阈值时肌肉不能松弛.我院自1994年~1997年共对46例脑瘫病人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全部采用普鲁卡因和安氟醚复合全麻.术中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用神经探测仪探测患肢对神经根各亚束的电刺激的敏感度,各神经亚束兴奋阈值之间的差明显增大,对于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要求俯卧位,肌肉不能松弛的手术,便于对病人呼吸和循环的管理,采用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听觉诱发电位(AEP)是指听觉系统在接受声音刺激后,从耳蜗至各级听觉中枢产生的相应电活动,能监测术中知晓,迅速反映麻醉深度变化.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需在术中刺激各脊神经后根小束,麻醉不宜过深,故需要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中脊髓背根电刺激检查过程中适宜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全麻下接受SPR术的痉挛性脑瘫患者20例,观察术中患者接受脊神经后根电刺激检查过程中,不同麻醉深度(A点:患者BIS<60;B点:BIS值在60~69;C点:BIS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用Ⅰ期下肢软组织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对172例痉挛性脑瘫并有下肢挛缩畸形的患儿,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对下肢软组织挛缩畸形行Ⅰ期矫形手术,并在术后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结果该疗法缩短了脑瘫患儿的治疗疗程,加速了功能恢复的速度。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并用Ⅰ期下肢软组织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并有挛缩畸形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对于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以往虽有多种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Fasano(1978)报道采用电刺激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收到明显疗效。这一手术的成功,引起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徐林(1991)将该手术引入我国。我院于1993年2月采用电刺激法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1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上肢1例,下肢15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冯琴  王哲 《吉林医学》2012,(29):6429-6430
目的:总结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对我院收治的173例脑瘫患者进行了治疗,术中积极配合。结果:经针对性、完整性、全程的手术配合护理后,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0 ml,术后随访手术效果满意率达92.3%。结论: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时配合及时、准确,可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创造了条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163例小儿脑瘫患者施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随访两年以上.观察痉挛解除情况.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肌张力由术前平均3.2级降至术后平均1.1级,有效率达93%以上。许多伴随症状术后消失。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院于1998年9月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投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患者。该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对麻醉要求较高。麻醉选择很重要。根据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的要求,选择禁用肌松药的方法。现就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18岁,最小6岁,平均12.5岁,平均体重18skgo2、术前用药:术前常规安定01~0.Zing/kg肌注,阿托品O01~0.02mg/kg肌注。3、麻醉方法,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入院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护:即P、BP、R、SPO。、ECG(…  相似文献   

12.
陈宗宪  沈秀红  周南开  杜耘 《重庆医学》2004,33(11):1752-175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近10年来对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此手术创伤大、操作精细、仪器精密,手术器械繁多,因此要求手术护士全面了解手术过程,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用途和性能,才能提高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现将32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李宏宇  韦敏克  孙可  莫冰峰 《广西医学》2005,27(9):1352-135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 本组25例,选择性颈脊神经后根切断10例,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15例,术后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平均随访16个月,每例患者均作功能评定及疗效分析。结果 按Ashworch肌张力五级分类标准,25例患者肢体痉挛均获得明显改善,肌张力下降1~2级。疗效评定:明显改善9例,改善15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为96%。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后配合严格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脑瘫双下肢痉挛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首先是意大利学者Fasano(1978年)报导109例,采用胸;。腰:棘突椎板全部切除在圆推水平电刺激进行选择性脊N后根部分切断。国内学者徐林(1993年)报导108例,采用腰优段电刺激进行选择性切断脊N后根,术中将L。Ls棘突椎板全部切除,手术对病人损伤较大,并且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我院于1993年改革了上述术式,采用腰椎椎板开窗行脊N后报选择性部分切断治疗双下肢痉挛25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意大利Fasano等首先报道采用电刺激方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Rlizotomy SPR)治疗痉挛型脑瘫 ,疗效明显。此后 ,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此项手术。 1991年国内徐林等首先在亚洲地区报道并改进手术方法及电刺激方法 ,使得SPR在国内得以广泛开展。目前 ,SPR已成为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 5 8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腰骶段SPR术 ,现将术后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术后 5 8例中 ,男 33例 ,女 2 5例 ,年龄 3~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 ,选择性切断 L5、S1脊神经后根 ,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 ,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 ,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世敏 《海南医学》2001,12(11):54-5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新技术 ,其原理是 :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部分纤维 ,阻断引起痉挛的 β -环路 ,从而解除肢体痉挛。1  临床资料我科 1994年 11月至 1996年 9月采用此方法治疗 4例病人 ,其中男 3例 ,女1例 ,最大年龄 2 5岁 ,最小年龄 10岁 ,均有痉挛性脑病 ,四肢瘫 1例 ,截瘫 3例。经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及精致的护理 ,治疗效果满意。此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位下进行 ,术中切除腰 2 - 5椎板 ,切开硬膜显露腰 2—骶 1神经后根 ,将其逐一分成若干亚束 ,一般为 5— 7束。以直流脉冲方波电刺激诱发痉挛 ,…  相似文献   

18.
脑瘫病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对麻醉要求较高,术者要求患者俯卧位,既要麻醉平稳,深度适中,又要在测神经阈值时肌肉不能松弛。我院自1994年-1997年共对46例脑瘫病人进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全部采用普鲁卡因和安氟醚复合全麻。术中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结果:16例全麻气管插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SPR术安全有效,术中呼吸管理与手术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脑瘫患儿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脑瘫肢体痉挛,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现将15例小儿脑瘫手术的麻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