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婴幼儿和成年患者活体肝移植术中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和成年患者活体肝移植术中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拟行成人-成人,成人-小儿活体肝移植受体患者26例,年龄7个月~64岁,体重6~80 kg,性别不限,Child-Push评分7~10分,肝功能Child分级B或C级,ASAⅢ或Ⅳ级,按年龄分为成人组(A组,n=16),年龄≥18岁;婴幼儿组(B组,n=10),年龄≤2岁.麻醉诱导时顺阿曲库铵用量为0.1 mg/kg,T1达最大抑制时气管插管.于无肝前期吊式拉钩固定后、无肝期门静脉及腔静脉阻断后、新肝期胆道吻合后分别暂停使用顺阿曲库铵,待T1恢复至基础值的75%时重新开始使用.各期待T1恢复至基础值的25%或TOF出现4个反应时追加顺阿曲库铵0.03 mg/kg.记录麻醉诱导时肌松起效时间、给药间隔时间、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并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与A组比较,B组麻醉诱导时顺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延长,各期恢复指数缩短(P<0.01),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给药间隔时间和临床肌松有效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阿曲库铵0.1 mg/kg可为行活体肝移植术的婴幼儿和成年患者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肌松起效快,恢复迅速,无蓄积;婴幼儿较成年患者顺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延长,肌松恢复加快.顺阿曲库铵可用于不同年龄和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麻黄碱预处理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麻黄碱70 μg/kg静注后4 min内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静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比较两绀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和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入室后安静≥10 min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和插管后3 min(T3)的MAP和H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松起效时间显著缩短(P<0.01);95%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T0时比较,T2时观察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1、T2时对照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结论 静注麻黄碱70 μg/kg预处理后≤4 min时.再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可有效缩短肌松起效时间和95%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印例,年龄18~60岁,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AHH组,每组30例,各组按顺式阿曲库铵首剂量(首剂量分别为30、40、50μg/kg,总用量100 μg/kg)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10例.采用TOF-Wateh~(R)SX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情况.AHH组经30~4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行血液稀释,AHH后各亚组分别给予首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当T_1达最大抑制后再注入余量.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临床肌松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T_1抑制50%、90%、95%时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ED_(50)、ED_(90)、ED_(95).结果 与C组比较,AHH组顺式阿曲库铵ED_(50)、ED_(90)、ED_(95)升高,肌松起效时间延长,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缩短(P<0.05或0.01),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可降低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七氟醚增强顺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20~30 kg/m2,随机分为2组(n=120):顺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各组按性别和麻醉药再分4个亚组(n=30):女性异丙酚组、男性异丙酚组、女性七氟醚组和男性七氟醚组.各异丙酚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6 μg/ml,各七氟醚组吸入七氟醚,于靶控输注或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71%5 min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kg或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25%恢复时间.结果 与异丙酚麻醉比较,女性患者七氟醚麻醉时,罗库溴铵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男性患者七氟醚麻醉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缩短,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P<0.05或0.01);七氟醚麻醉时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罗库溴铵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缩短,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缩短(P<0.05或0.01).结论 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的增强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强于女性;对顺阿曲库铵肌松的增强作用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患者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55岁,分为2组(n=45):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TOF-Watch 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单次颤搐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情况.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1 μg/kg,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启加速度肌松监测仪,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预注剂量,3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kg、异丙酚2 mg/kg,静脉注射预注量后4 min,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剩余插管剂量(3×ED95即0.15 mg/kg减去预注量),当单刺激颤搐值与对照值的比值下降至10%,行气管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预注量根据序贯法确定,预注量从5μg/kg(10%ED95)开始,各相邻剂量比值为1.2.记录给予预注量后4min时单刺激颤搐值与对照值的比值、90%起效时间、起效时间、最大阻滞程度、临床作用时间.计算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M组90%起效时间长于F组(P<0.05),其余肌松效应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ED50:男性为21.36μg/kg,95%CI为20.52~22.23μg/kg;女性为14.53 μg/kg,95%CI为13.77~15.33μg/kg,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 预注顺阿曲库铵加快起效的ED50:男性为21.36μg/kg,女性为14.53 μg/kg,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体温对兔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体温对兔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2只,体重2.0~2.2 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体温组(L组)、常温组(N组)和高体温组(H组),每组24只,各组直肠温度依次为34.5、38.5和41.8℃,各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L<1~4组、N1~4组和H1~4组,每组6只.各亚组分别于直肠温度稳定20 min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33、0.66、0.99和1.32 mg/kg,于改变动物体温前5 min、给药前2 min、给药后5、10、30、60、90 min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直肠温度,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从注药毕到T1恢复至基础值5%、25%和95%的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 不同体温下相同剂量组间比较:与N组比较,H组肌松起效时间、从注药毕到T1恢复至基础值5%、25%和95%的时间及恢复指数缩短,L组延长(P<0.05或0.01);相同体温下不同剂量组间比较:随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增加,各组肌松起效时间缩短、从注药毕到T1恢复至基础值5%、25%和95%的时间延长(P<0.01);剂量与体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起效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剂量不同体温下MAP、HR比较:与N组比较,H组各时点MAP降低、HR升高,L组各时点MAP、HR升高(P<0.05或0.01).结论 体温升高时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降低,体温降低时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升高;相同体温下顺式阿曲库铵(0.33~1.32 mg/kg)的肌松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年龄差异.方法 196例患者按年龄分为四组:Ⅰ组53例,32~59岁;Ⅱ组54例,60~69岁;Ⅲ组52例,70~89岁;Ⅳ组37例,90~97岁.四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时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并进行TOF肌松监测.术中持续泵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T结果10%~20%至术中结束.记录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 Ⅳ组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其他三组(P<0.01);Ⅰ、Ⅱ组首次给药后T125%恢复时间显著快于Ⅲ、Ⅳ组(P<0.0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P<0.01).结论 随年龄的增长,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缩短,肌松持续时间延长,维持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阿曲库铵与哌库溴铵在预注法中的复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阿曲库铵和哌库溴铵在预注法中的复合应用。方法 选择平衡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70例。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3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阿曲库铵组和哌库溴铵组,采用累计给药法建立两药量一效关系曲线,计算ED50和ED95;第二部分,根据两药ED95将另4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单纯阿曲库铵预注组和复合哌库溴铵预注组。观察预注期间肌颤搐抑制值、起效时间和临床作用时间。结果 阿曲库铵ED50和ED95分别为117.5μg/kg和272.8μg/kg,哌库溴铵ED50和ED95分别为23.7μg/kg和42.6μg/kg;复合哌库溴铵预注组起效快于单纯阿曲库铵预注组;复合哌库溴铵预注组临床作用时间长于单纯阿曲库铵预注组。结论 在预注法中采用化学结构不同的肌松药可进一步加快起效,延长临床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其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6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预注生理盐水3 ml,C1组、C2组、C3组分别预注顺式阿曲库铵15、30、50μg/kg,1min后再分别静脉注射剩余剂量顺式阿曲库铵0.15、0.135、0.12、0.10mg/kg,麻醉诱导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μg/kg、依托咪酯0.3mg/kg,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记录静脉注射剩余插管剂量后T4/T1=0的时间,记录呼吸困难、荨麻疹、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C3组起效时间为(114.2±14.1)s,明显短于C2组(136.3±28.1)s、C1组(164.6±26.9)s和C组(165.9±10.8)s(P0.01)。四组患者均未见呼吸困难、荨麻疹、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与顺式阿曲库铵15和30μg/kg比较,顺式阿曲库铵50μg/kg预注能明显缩短肌松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患者拇内收肌与眼轮匝肌的肌松效应.方法 全麻患者2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2~64岁,体重51~81 kg,随机分为2组,顺式阿曲库铵0.075ms/ks组(Ⅰ组,n=11)和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组(Ⅱ组,n=14).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5~0.045mg/kg、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0.1~0.2 mg、顺式阿曲库铵0.075 mg/kg或0.15 mg/kg行麻醉诱导,吸入50%氧化亚氮、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采用2台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同步监测眼轮匝肌和拇内收肌的神经肌肉阻滞情况,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及T25%和T75%恢复时间.于眼轮匝肌肌颤搐抑制75%~80%时行气管插管,并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2组气管插管条件良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拇内收肌和眼轮匝肌肌松起效时间缩短,T25%恢复时间、T75%恢复时间和无反应期延长(P<0.01);与拇内收肌比较,Ⅰ组眼轮匝肌T75%恢复时间缩短,Ⅱ组眼轮匝肌无反应期和T25%恢复时间缩短(P<0.05或0.01).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对拇内收肌和眼轮匝肌的肌松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眼轮匝肌对顺式阿曲库铵的敏感性低于拇内收肌;监测顺式阿曲库铵对眼轮匝肌神经肌肉阻滞情况可有效指导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