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疾病及心理卫生问题日趋严重,且临床上发现不少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的流行趋势、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等内容,为构建我国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躯体化障碍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方法 对3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组)进行防御机制问卷(DSQ)、精神卫生起源归因源量表(MHLO)、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HAMD测试,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疾病组较多应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多使用退缩、解除、躯体化、否认、同一化,较少使用抱怨、幽默(P<0.05);患者常把疾病归因于外部(P<0.01),缺乏自省。结论 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防御方式和认知归因特点,适于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3.
王书友  刘士英  张晶 《北京医学》2009,31(7):446-446
躯体化症状为T2DM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生活核心内容向“糖尿病”的过分转移导致患者敏感、多疑、紧张,这些都构成极大的心理应激,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模式。病合并躯体化症状的患者起到了关键的治疗作用。我们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伴焦虑症状患者44例,以CCMD-3为诊断标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重点观察指标,应用中西药结合并配合心理疏导方案,对糖尿病合并躯体化症状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危及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药物、放射及免疫治疗。乳腺作为女性特征性器官,而且现在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人们的审美观点在改变,传统的扩大手术,大剂量的药物和射线不仅对身体损害过大,而且患者心理会有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理医学的兴起,躯体疾病对患者的精神医学问题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黄祖宜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734-734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健康愈加受到注意和重视。从医学的发展史来看,精神医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医学分支,所以,在精神医学中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问题较多。精神健康与身体之间关系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过去曾认为健全的精神应有健全的体格,从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应该是这样。但在实际的人群中,也有不少身体健康的人精神却不正常,或发生病态;也有不少身体患病的人精神却很正常,这与疾病发生原因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精神健康,对精神疾病的概念、病因、治疗和研究等方面也因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或模式而有所分歧。现代精神医学的研究以生物医学模式来认识精神健康,这一模式认为精神疾患与躯体疾病一样,以结合在一起的症状群来表示一种特殊疾病。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疾病产生主要由生物学因素所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单一生物学医学模式的缺陷,而建立起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过去医学的学科中主要是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解剖,很少注意到心理素质和精神方面的因素和机制。英国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曾说过,各种精神疾病都有生物学病因,而且把它分别与各种躯体疾病如贫血、中毒和感染等联系,所以,在医学任何一个分科中,除了躯体性变化外,还存在着大量精神性问题,常互为因果,交织共存,只是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玉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16-19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且临床疗效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抑郁、应激等心理因素对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身心疾病的影响已被重视。精神因素与躯体疾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心理问题的解决常常对躯体疾病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试图以松弛治疗对高血压合并情绪障碍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说明精神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是一种非常常见但处理较为棘手的精神卫生问题,原因之一是SFD患者往往缺乏对疾病的自我认知能力,拒绝精神疾患的病人角色,对精神心理干预的依从性较差。如Ahmed等报道一组躯体变性障碍患者(皮肤感染幻觉)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依从性只有59.2%,而对皮肤病药治疗的依从性高达96%。因此,研究SFD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神心理门诊电话咨询内容及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精神心理门诊800例来电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电话咨询内容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800例来电人员中,咨询内容包括药物反应、药物疗效、药物用法、专家门诊时间、维持治疗时间、住院手续办理等。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管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医患沟通方式及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应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改善广大群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错误认知,从而使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得到更多关爱。  相似文献   

10.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易给患者造成创伤。心理护理是护理当中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调节治疗与护理等方面愈来愈被重视。心理护理,即将心理当知识应用到护理当中,它向护理人员提出:不仅要从躯体上而且要从心理上去关心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主动接受检查、配合治疗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缩短患者康复的过程,这尤其体现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肿瘤医院的精神卫生工作现状,癌症病人情绪抑郁的发生率和肿瘤医院的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汉米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中情绪抑郁的诊断标准,对800例住院癌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和诊断;采用问卷方式对医护人员有关健康及精神卫生知识等进行了调查。结果 癌症病人情绪抑郁的发生率为34.38%,经心理及药物综合治疗后情绪障碍的显效率达93.2%;医护人员精神卫生知识较少,对健康的理解不合理,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关系重视不够。以生物医学模式管理医院。结论 肿瘤医院应设立精神卫生科,重视心理治疗,对医护人员应进行精神卫生再教育;对癌症病人应采用双轴诊断,对出现的精神卫生问题应进行干预;应尽快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管理医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理医学的兴起,躯体疾病患的精神医学问题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本为了了解慢性肝炎患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为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门诊确诊的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心理干预采用以个体为对象,以心理疏导为主。对治疗前后的SCL-90各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躯体化障碍(65.6%)、强迫(34.4%)、人际敏感(18.8%)、抑郁(54.7%)、焦虑(78.1%)、敌对(29.7%)、偏执(40.6%)、恐惧(34.4%)、精神病性(48.4%)。给予心理疏导治疗后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躯体化障碍、抑郁、焦虑、恐怖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恰当的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氟哌噻吨美利曲新片明显改善心血管患者的心理障碍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改变,综合医院里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国外报道,非精神科医师对情感障碍的漏诊在各个国家均较常见,而且内科医师使用精神药物治疗率仅为16%。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方法对3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组)进行防御机制问卷(DSQ)、精神卫生起源归因源量表(MHLO)、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HAMD测试,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疾病组较多应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多使用退缩、解除、躯体化、否认、同一化,较少使用抱怨、幽默(P<0.05);患者常把疾病归因于外部(P<0.01),缺乏自省.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防御方式和认知归因特点,适于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容易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其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精神神经因素可引起本病的发作和加重。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越来越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除注意病人的躯体护理外,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笔者就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是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直至其舒适、有尊严离世的新兴临床学科,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罹患现代医学无法治愈,并伴有躯体和/或精神心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终末期和临终期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是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指南工作组依照国际指南的制定标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制订了我国首部《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基本用药指南》。该指南围绕各种疾病终末期和临终期患者常见的33个全身性和各系统的躯体、精神心理症状及难治性症状,推荐23种治疗药物,其中20种药物收录于我国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便于广大医务人员参阅学习,指南详细阐述了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专科的基本理论、临床用药原则、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该指南的制定有助于提升各临床学科对疾病终末期和临终患者的诊疗服务质量,是确保患者获得舒适与尊严性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同时填补了我国姑息治疗与安宁疗护学科发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及不断完善,临床医生越来越注意到了患者不仅希望躯体疾病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同时伴之的心理问题也需求解决,这使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看到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不全之处,认识到人不但具有生物属性.更具有社会性,患者个体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冲突,紧张,焦虑,不良习惯,人格特征,环境等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诸因素一样.都能引发躯体疾病,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对疾病的预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对48位患者在接受躯体疾病治疗过程啊,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心医学”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疾病与心理疾患相关性的学科。双心医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医护人员共同解决患者同时存在的躯体痛苦和精神心理创伤。如今“双心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在目前召开的第二十二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上,就呈上一席“心脏与心理”的“饕餮盛宴”,再次把双心医学的热议推向高潮。本报为此特邀国内双心学界知名专家,让他们带领大家共同走进“双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王善松刘贤臣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orders)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躯体疾病,它包括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疾病以及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