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占CHD的20%,以往唯一的方法是外科学手术,随着介入心脏学的发展,临床上采用封堵器介入方法治疗VSD已日渐成熟,其特点是微创,简捷、安全。因心室承受的压力大,有丰富的传导柬通过,在封堵治疗过程中,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我科于2000~2006年行VSD封堵2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25%~40%,部分小的VSD患者6岁前可自然闭合,大部分需手术治疗。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异常交通。总结我院ICU收治的16例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体外循环下儿童VSD修补术后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近年来对VSD封堵治疗成为一个热点,以往在介入术中均不能完全脱离放射线指导。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能从三维空间角度实时立体显示心脏结构,从而提供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多的信息,本研究探讨应用RT-3DE诊断和引导VSD封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小儿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占CHD的20%,以往惟一的方法是外科手术,随着介入心脏学的发展,临床上采用封堵器介入方法治疗VSD已日趋成熟,其特点是微创、简捷、安全。因心室承受的压力大,有丰富的传导束通过,嵴部凹凸不平等解剖特点,在双盘样封堵器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的微创介入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静  刘雪娜 《天津护理》2003,11(5):223-224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左右心室间隔的缺损,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气喘,以活动时明显,易感冒、口唇发紫、生长发育障碍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心脏功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便指导临床对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与合理治疗。方法 对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多切面扫查,以显示房室大小、畸形部位及异常血流情况,判定有无肺动脉高压形成。结果 63例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AsD)42例(66.67%),室间隔缺损(VSD)5例(7.94%),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4.76%),其它类型先心病13例(20.63%)。其中,出现右向左分流者29例(46.03%)。结论 中老年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致使心脏增大和心脏功能改变。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中老年先心病,一旦明确诊断且不伴肺动脉高压者,应建议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在VSD的介入治疗史上相继出现了Rashkind、Clamshell、CardioSEAL、Sideris等封堵器。2001年12月长海医院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公司生产的国产对称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2002年国外报道应用Amplatzer偏心型的膜周部VSD封堵器治疗偏心型VSD。自此镍钛合金封堵器以其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优点,大大推动了VSD介入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ventwitulaw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是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20例VSD患者进行封堵器介入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目前,外科手术修补以及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应用较普遍。我院2007年1~4月成功完成10例膜周部VSD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新生儿中检出率为0.7%,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17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外科开胸手术仍是先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简单畸形的外科手术成功率接近100%。但外科手术需开胸,或(和)体外心肺转流,损伤大,并会带来手术并发症和留下手术瘢痕,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12.
586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在存活的婴儿中CHD发生率约占0.8%,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CHD病儿出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临床以来因其疗效可靠,不开胸、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在大的医疗中心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而随着病例的积累及随访时间的延长,某些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我院已完成了586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治疗,近期和中期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封堵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由于具有可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且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2001年Amplatzer发明的新型VSD封堵器应用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对117例VSD患儿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VSD并发PDA 5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6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17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9% (1/17),1例VSD并ASD术后发生残余分流伴溶血经治疗后停止,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有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产生的心血管畸形所致的一类疾病。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畸形之一,在美国,每1000例存活的新生儿中有8例存在CHD,每年有32000例先心病患儿出生。在我国,CHD的自然发病率为出生人口的0.6%~0.8%,每年有10~15万的先心病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16.
李维光  于明华 《新医学》1999,30(7):404-405
1引言婴儿期室间隔缺损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其发生率在8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中排第一位。婴儿期大型室间隔缺损,由于大量血液由左向右分流,在婴儿期常引起心力衰竭,反复肺部感染,喂养困难,发育迟缓。我院从1990年12月至1998年10月手术治疗72例婴儿期室间隔缺损,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17.7%。现报道如下。2临床资料2·l一般资料男45例,女27例,月龄(7.1土2.0)个月,其中2~6个月16例,7~12个月56例,手术时体重3.7~9.5kg,其”中5kg以下的17例,6~9·5kg的55例。室间隔缺损(室缺)的病理分类:膜周型4…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其分型方法很多,主要以缺损上缘所在位置为依据。从心脏外科角度看,VSD分型应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多数学者将VSD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缺损,其中以膜周部最为多见,该型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我院2002年5月-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VSD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尽管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VSD已被人们所接受,但随着封堵器械和技术的日益完善,VSD的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经心室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已有报道。我院自2007年4月—2008年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经心室穿刺封堵膜周部VSD 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术中器械护士的配合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丁宁  严义培  刘淑华 《临床荟萃》2006,21(7):481-482
室间隔缺损(VSD)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0%左右,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目前,小儿VSD是否伴有心功能不全,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功能检查因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患儿不配合等原因,在儿科未被广泛应用。随着国内外在成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中,血浆利钠肽(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钠素和脑钠素(BNP)在判断各种疾病所致的心功能不全方面的优越性,而在儿科领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少,现就我院测定的48例VSD患儿的BNP水平情况报告如下。以期探讨其在VSD中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在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文献报道,手术病死率为4.9%。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施行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48例,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