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通过与心导管法测定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肺移植受者肺动脉压力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经我院肺移植中心确诊为终末期肺病,欲行肺移植手术的23例受者(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力>25 mm Hg),男13例,女10例,年龄16~74岁,平均(53.2±12.5)岁.病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例(CC)PD),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9例,双侧肺支气管扩张致损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组织多普勒(TDI)评价永久起搏患者左心室(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方法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患者,分别将起搏模式程控为AAI、DDD和VVI,每种起搏模式稳定5min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每搏输出量,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下取左室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4.2脱机分析软件,获得左室整体与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比较左室16、12、6节段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3DLVEF)、左室最大充盈速率、左室17节段的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和节段射血分数(rEF)。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12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和标准差、12节段收缩峰速度和平均值、12节段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S-SD)和标准差(TD—SD)、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结果心室同步性指标在AAI模式明显优于DDD和VVI模式(P〈0.05),心功能指标在AAI模式下显著高于DDD和VVI模式(P〈0.05);DDD和VVI模式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较AAI模式,DDD与VVI模式时左室前间隔、下壁和后壁基底段、心尖段rEF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RT-3DE和TDI可客观准确地评价永久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改变情况及手术效果。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E)测量30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封堵前(术前组)后(术后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S)、应变率(SR)及位移(D),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ASD患者收缩期右室游离壁各段心肌D减低(P<0.05);ASD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减低(P<0.05)。ASD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Rs、SRe减低(P<0.05)。SRa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②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S)、应变率(SR)及位移(D)均较术前组增高(P<0.05)。结论 ASD患者右心室功能显著减低,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从而评估手术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糖尿病心肌病组(17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均降低(P<0.05)。结论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组织多普勒(TDI)评价永久起搏患者左心室(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方法 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患者,分别将起搏模式程控为AAI、DDD和VVI,每种起搏模式稳定5 min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每搏输出量,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下取左室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 4.2脱机分析软件,获得左室整体与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比较左室16、12、6节段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3DLVEF)、左室最大充盈速率、左室17节段的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和节段射血分数(rEF).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12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和标准差、12节段收缩峰速度和平均值、12节段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S-SD)和标准差(TD-SD)、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结果 心室同步性指标在AAI模式明显优于DDD和VVI模式(P<0.05),心功能指标在AAI模式下显著高于DDD和VVI模式(P<0.05);DDD和VVI模式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较AAI模式,DDD与VVI模式时左室前间隔、下壁和后壁基底段、心尖段rEF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RT-3DE和TDI可客观准确地评价永久起搏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对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灌注的评价主要采用核素显像、MRI显像等,但这类方法重复性较差,并具有放射性。目的:分析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再灌注的评价。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单个核细胞移植前后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测量平台期的心肌显像增大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及A与β之积在移植前后的变化,并与心肌核素显像随访结果相对照,判定心肌再灌注情况。结果与结论: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示,患者移植后相关心肌节段的A、β及A?β之积均较移植前显著增加(P<0.01),其中血管开通后β值的变化幅度最大,随访6个月后A值变化幅度增大,说明血管开通即刻先有灌注速度加快,移植后6个月心肌灌注缺损明显改善。移植后6个月梗死区即刻和延迟相心肌核素摄取均较移植前增强,SPECT心肌灌注图像评分较移植前显著下降(P<0.05)。说明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结果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基本一致,可床旁无创评估移植心肌细胞微循环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Sigma新一代声学造影剂经周围静脉注射心肌声学显象效果。方法:对10条闭胸犬麻醉后经周围静脉注射Sigma造影剂(1ml/kg)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同时观察其对实验犬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注射Sigma造影剂共45次,心肌显影成功率100%,心肌显影强度2级25%(11次)、3级75%(34次)。心肌显影-时间强度曲线,造影前前壁、侧壁、后壁峰值密度(PI)分别为:0.6±0.09、0.7±0.095、0.68±0.07;曲线下面积(AUC)为0.2±0.015、0.22±0.21、0.21±0.02。心肌造影后前壁、侧壁、后壁PI分别为:11.9±1.1、10.9±0.9、10.8±1.0;AUC为13±1.3、11.7±1.05、12.7±1.2,造影前、后PI、AUC差异显著,P<0.01。造影后心率、血压均无影响。结论:Sigma新型声学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心肌显象作用,可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sigma新一代声学造影剂经周围静脉注射心肌声学显象效果。方法对10条闭胸犬麻醉后经周围静脉注射Sigma造影剂(1ml/kg)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同时观察其对实验犬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注射Sigma造影剂共45次,心肌显影成功率100%,心肌显影强度2级25%(11次)、3级75%(34次)。心肌显影-时间强度曲线,造影前前壁、侧壁、后壁峰值密度(PI)分别为0.6±0.09、0.7±0.095、0.68±0.07;曲线下面积(AUC)为0.2±0.015、0.22±0.21、0.21±0.02。心肌造影后前壁、侧壁、后壁PI分别为11.9±1.1、10.9±0.9、10.8±1.0;AUC为13±1.3、11.7±1.05、12.7±1.2,造影前、后PI、AuC差异显著,P<0.01。造影后心率、血压均无影响。结论Sigma新型声学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心肌显象作用,可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应变延迟指数(strain dyssynchrony index,SDI)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测定25例CRT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同步性和左室收缩功能。长轴SDI、径向SDI和圆周SDI分别通过左室长轴、径向和圆周应变峰值与收缩末期峰值差值之和的平均值计算得出;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的变化,CRT临床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以上,CRT超声心动图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15%。结果在评估CRT患者术后反应的3种SDI中,径向SDI≥6.6%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3%,曲线下面积0.88(P〈0.001);圆周SDI≥3.2%和长轴SDI≥3.5%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和0.76(P〈0.05)。3种SDI均阳性预测CRT有反应率为100%,且它们均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相关。结论径向SDI能较好地预测CRT患者术后反应,而联合使用3种SDI更能准确评估CRT患者术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