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评价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评价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89例肝硬化患者行SE-EPI序列MRE扫描、实验室及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GEV程度为金标准,对诊断GEV、轻/中重度GEV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判定,并进行GEV分级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脾容积及肝、脾弹性值均为诊断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分别为1.02(95%CI 1.01~1.03)、2.37(95%CI 1.50~3.75)及2.76(95%CI 1.59~4.82,P均<0.01)。仅脾弹性值为鉴别轻度与中重度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为2.42(95%CI 1.71~3.43,P<0.01)。GEV分级与血小板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指数、肝弹性值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2、0.55,P均<0.001),与脾弹性值、脾容积具有较高相关性(r=0.77、0.60,P均<0.001)。结论 SE-EPI MRE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GEV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0T MR弹性成像(MRE)诊断梗阻型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对32例疑诊梗阻型慢性胰腺炎且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病变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MRE检查,测量胰腺弹性值。评价2名医师间及重复测量胰腺弹性值的一致性;比较两组胰腺弹性值,绘制ROC曲线,评价以胰腺弹性值鉴别梗阻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2名评估者间及重复测量胰腺弹性值一致性好(ICC均>0.9);正常对照组及病变组胰腺体部弹性值分别为(1.21±0.11)kPa、(1.51±0.2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7,P<0.001);MRE弹性值诊断有无、轻度与中重度、轻中度与重度慢性炎症的AUC分别为0.900、0.941和0.960(P均< 0.001)。结论 MRE可测量胰腺弹性值,有助于临床无创性客观评估慢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对动态增强扫描(DCE)表现为环形强化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DWI资料,病灶DCE-MRI均表现为环形强化。根据病理结果将67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DCE-MRI病灶整体形态学指标、"强化环"形态学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DCE-MRI半定量参数指标及"强化环"多点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应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itc回归模型构建新的联合参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良、恶性组间"环形强化"环壁形态(χ2=14.19,P=0.001)、是否具有壁结节(χ2=12.48,P=0.001)、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χ2=19.6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间早期强化率(t=2.35,P=0.02),峰值达峰时间(Tmax;t=-4.66,P=0.007),ADC环内t=1.35,P=0.001)、ADC环壁值(t=-2.8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构建"强化环"形态学指标+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Tmax+ADC环内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约登指数最高为0.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96%和91.31%。结论 乳腺MR多模态成像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氨基质子转移成像(APT)及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宫颈鳞癌[高分化组(n=11)、中分化组(n=16)、低分化组(n=9)]患者APT、DKI等资料,分别于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asym)、平均峰度系数(MK)、平均扩散系数(MD)伪彩图上测量宫颈鳞癌组织的MTRasym、MK及MD值,并比较各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效能,观察各参数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MTRasym、MK、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2、15.21、15.35,P均<0.01)。MTRasym值鉴别高、中分化及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诊断效能均最佳(AUC=0.85,0.90,P均<0.01),分别优于MD(AUC=0.83、0.78,P均<0.01)和MK(AUC=0.82、0.82,P均<0.01)。MK值、MTRasym值与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r=0.78、0.69,P均<0.01),MD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68,P<0.01)。结论 APT和DKI参数均有助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相比DKI,APT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技术评估干燥综合征(SS)涎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43例临床确诊的SS患者(S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行含T2* mapping的MR扫描,测量腺体T2*值。基于T1WI、T2WI及MR涎腺导管成像对腮腺、颌下腺进行形态学诊断,对比SS组与对照组间腮腺、颌下腺T2*值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估MR形态学、T2*值及二者联合对SS涎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同种病变诊断、同一诊断方式对不同病变诊断准确率的差异,分析T2*值测量结果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SS组双侧腮腺平均T2*值[(12.88±3.37)ms vs(10.18±1.88)ms,t=-6.40,P<0.01)及双侧颌下腺平均T2*值[(23.58±3.73)ms vs(21.36±1.86)ms,t=-0.49,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R形态学与T2*值联合诊断SS腮腺及颌下腺病变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独立诊断(腮腺病变:Z=0.803、4.471,P均<0.01;颌下腺病变:Z=8.398、5.329,P均<0.01),而单纯MR形态学与单纯T2*值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腮腺病变:Z=1.388,P=0.165;颌下腺病变:Z=0.553,P=0.579)。在腮腺病变和颌下腺病变之间,单纯MR形态学(Z=2.525,P=0.05)、T2*值(Z=0.677,P=0.498)及二者联合(Z=0.207,P=0.835)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T2*值测量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T2* mapping技术测量T2*值能够评估SS早期腮腺、颌下腺病变,与MR形态学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3.5 ppm)]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良恶性病变中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32个良性(良性组)和3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良性组ADCmean、ADCmin及MTRasym(3.5 ppm)值均高于恶性组(t=-5.63、-5.94、-0.24,P均<0.05);ADCmin、ADCmean及MTRasym(3.5 ppm)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827及0.729(P均<0.01);ADCmin的AUC大于MTRasym(3.5 ppm)值(Z=1.990,P=0.046),其余各参数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MTRasym(3.5 ppm)值与ADCmeanr=-0.325,P=0.046)和ADCmin值(r=-0.384,P=0.017)均呈负相关;良性组MTRasym(3.5 ppm)值与ADCmin值呈负相关(r=-0.357,P=0.045)。结论 APTWI及DWI均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相比DWI,APTWI的诊断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诊断干燥综合征(SS)涎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SS患者38例(SS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29名(对照组),以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所有受检者双侧腮腺和颌下腺行ARFI,检测其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获得SWV诊断SS的最佳阈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SWV值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S组腮腺、颌下腺SWV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ARFI诊断腮腺SS的最佳阈值2.14 m/s,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7%、86.2%、0.809及0.971。ARFI诊断颌下腺SS的最佳阈值1.94 m/s,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AUC分别为86.8%、82.8%、0.696及0.899。腮腺SWV值与SS患者的血沉(ESR)、IgG、类风湿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颌下腺SWV值与SS患者的IgA、ESR、IgG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ARFI诊断SS具有较高价值,可定量提供SS腺体的硬度值,并可反映疾病活动状况,进而对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唾液腺显像诊断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临床怀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唾液腺显像资料,在双侧腮腺、颌下腺勾画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对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唾液腺摄取指数(UI)和排泌分数(EF),分析UI和EF与唾液腺显像定性分级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并比较其诊断SS的效能。结果 与非SS患者相比较,SS患者唾液腺UI和EF均明显减低(P均<0.05)。定性诊断评价唾液腺功能受损程度分为0~3级,双侧颌下腺、腮腺UI与定性诊断分级呈负相关(P均<0.001);除右侧颌下腺EF与唾液腺显像定性分级呈负相关外(r=-0.312,P=0.039),其余腺体EF与定性诊断分级无相关性(P均>0.05)。UI的综合诊断效能均高于定性诊断,但是其ROC曲线下面积与定性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唾液腺显像定量分析可准确评价唾液腺功能,对诊断S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MS BLOCK T1rho、MS HS8 T1rho及3D BLOCK T1rho序列肝脏MR图像质量及T1rho值。方法 分别采用MS BLOCK T1rho(n=33)、MS HS8 T1rho(n=34)及3D BLOCK T1rho(n=22)序列对4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腹部MR扫描,比较3种序列肝脏图像质量及T1rho值,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3种序列T1rho值的相关性。结果 3种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及T1r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MS HS8 T1rho图像质量评分及T1rho值均高于其他2种序列(P均<0.05)。MS BLOCK T1rho序列图像的T1rho值与MS HS8 T1rho、3D BLOCK T1rho均呈正相关(r=0.59、0.73,P均<0.05),MS HS8 T1rho的T1rho值与3D BLOCK T1rho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MS BLOCK T1rho、MS HS8 T1rho及3D BLOCK T1rho序列均可应用于健康人肝脏MR成像,但用于诊断肝脏疾病时需设定不同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并经病理确诊为PCa(PCa组)或BPH(BPH组)患者,根据病理分级结果将PCa组分为低分亚组与高分亚组,比较组间及亚组间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对差异有意义的参数绘制鉴别诊断PCa与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分析PCa组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4例,PCa组24例,BPH组20例,组间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10.87,P均<0.01),而ADC值(0.99)及D值(0.98)鉴别诊断PCa与BPH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4)。PCa组内低、高分亚组的ADC值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3.86,P均<0.05),ADC值(0.76)及D值(0.88)预测PCa病理分级的AUC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PCa组ADC值(r=-0.44)及D值(r=-0.56)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超高b值DWI与IVIM成像对PCa有一定应用价值。ADC值与D值鉴别诊断PCa与BPH的效能相当,而D值预测PCa病理级别的效能高于ADC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R T1rho成像诊断肝硬化的可行性,分析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42例肝硬化患者和2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肝脏MR T1rho检查,对比T1rho值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拟合T1rho值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结果Child-Pugh A、B、C级组肝T1rho值分别为(46.32±3.80)ms、(48.08±3.97)ms、(54.43±2.48)ms,均高于健康志愿者(41.45±2.51)ms(P均<0.01)。Child-Pugh A与C级、B与C级T1r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A与B级T1rh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Child-Pugh分级与T1rho值呈正相关(r=0.81,P<0.01),根据肝T1rho值鉴别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的AUC为0.82~0.95(P均<0.01)。结论MR T1rho成像可用于定量诊断肝硬化,并可初步评价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所致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纳入33例CCC致肝纤维化患儿(病例组),以14例无肝肾疾患儿童为对照组。采集肝脏DCE-MRI后,拟合Tofts模型,获得参数Ktrans、Kep及Ve,观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定量参数差异及其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肝纤维化的AUC和最佳截界值。结果 Ktrans、Kep在不同纤维化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下降(r=-0.764、-0.720,P均<0.05);Ve在不同纤维化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249,P>0.05)。Ktrans、Ke判别正常与肝纤维化、轻度与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949、0.748和0.933、0.731,截界值分别为0.239、0.186和1.814、1.663。结论 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ep对诊断儿童CCC致肝纤维化及其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病灶及背景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方法 收集41例接受乳腺DCE-MRI检查的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1个(良性组),恶性病变24个(恶性组),测量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对2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参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病灶Ktrans和Kep、背景实质Ktrans和Kep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2组病灶Vp和背景实质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时,背景实质Ktrans的AUC较其他参数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76.19%。所有参数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值最高,为0.86(P<0.001)。结论 DCE-MRI相关参数中,背景实质Ktran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定量分析DCE-MRI数据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背景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有望成为无创诊断乳腺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 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21例肝癌28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27例共37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的病例数及结节数均多于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癌变结节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DWI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较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DCE-MRI联合IVIM-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乳腺病变接受DCE-MRI及IVIM-DWI检查的患者8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共9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2个(良性组),恶性病灶51个(恶性组).对两组的DCE-MRI参数(病变形态、强化特点、峰值时间、最大增强斜率和TIC类型)及IVIM-DWI参数(f、D和D*值)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CE-MRI、IVIM-DWI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DCE-MRI、IVIM-DWI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形态、TIC类型,D值,形态、TIC类型及D值.DCE-MRI、IVIM-DWI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43%、71.43%、75.27%,70.59%、66.67%、68.82%,84.31%、78.57%、81.72%.3种方法的AUC分别为0.75、0.69、0.81.结论 DCE-MRI联合IVIM-DWI可提高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基于多参数MRI(mpMRI)和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评价其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的价值。方法 结合纹理分析、MR动态增强定量分析、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和部分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LR)、逐步回归(SR)、经典决策树(cDT)、条件推断树(CI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运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上述模型和变量的重要性。结果 验证组中RF模型诊断CSPC的AUC大于SVM、cDT、SR模型(P均<0.05),RF模型与LR、CIT模型诊断CSPC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模型间诊断CSPC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概率阈值为16%~91%时,RF模型的净获益最大,优于其他模型;概率阈值为23%~91%时,SVM模型的净获益仅次于RF模型而优于其他模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部分纹理分析参数的重要性较高。结论 RF模型诊断CSPC优于其他模型,SVM模型次之。PSAD和纹理分析相关参数诊断CSPC的重要性高于PI-RADS评分和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小肠超声造影检查(SICUS)诊断小肠克罗恩病(CD)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35例小肠CD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水平将其分为轻微组(n=66)和严重组(n=69),对比观察常规肠道超声(IUS)、SICUS及MR小肠造影(MRE)诊断小肠CD及其并发症的效能。结果 对所有135例及轻微组66例患者,SICUS对检出小肠CD 的敏感度均高于IUS而低于MRE(P均<0.05);对严重组69例患者,SICUS检出小肠CD的敏感度高于IUS(P<0.05),而与M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SICUS检出小肠CD的特异度高于MRE(P<0.05)。SICUS检出小肠CD合并狭窄的敏感度均高于IUS及MRE(P均<0.05),而其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SICUS有助于诊断小肠CD及其并发症,特别是肠腔狭窄;结合MRE可提高检出轻微小肠CD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动态增强MRI(DCE-MRI)相关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初诊患者行DCE-MRI,获取ROI的DCE-MRI参数,观察其曲线特征,并分析DCE-MRI相关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鼻咽癌患者的曲线最大上升斜率(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MS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咽癌DCE-MRI相关参数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DCE-MRI技术对辅助诊断鼻咽癌及准确分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