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兔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各兔L2/3、L3/4、L4/5、L5/6节段分为正常组、退变组、成纤维细胞(SFs)移植对照组、MSCs移植治疗组.MSCs和SFs分别经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后,注射植入退变椎间盘的髓核.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退变椎间盘凋亡髓核细胞形态;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退变组织中髓核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ox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标记髓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并通过TUNEL法标记凋亡髓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髓核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率和细胞凋亡比率.结果 透射电镜下,退变椎间盘中凋亡髓核细胞呈现出核染色质边集,空泡形成,核膜断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变化.MSCs移植治疗组bcl-2 mRNA的表达量高于退变组和SFs移植对照组(P<0.05),bax mRNA的表达量与退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s移植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75±2.14)%和(6.86±1.08)%;Caspase-3表达率分别为[(20.34±1.03)%和(6.09±0.77)%](P<0.05),低于退变组和SFs移植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87±4.16)%和(29.02±2.16)%;Caspase-3表达率分别为(31.50±3.78)%和(30.20±4.93)%](P<0.05).结论 髓核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SCs移植能有效抑制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BX8在小鼠椎间盘退变的表达以及其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自小鼠椎间盘中分离出髓核细胞并行免疫组化鉴定,传代培养后用RT-PCR分别检测CBX8、Ⅱ型胶原、蛋白多糖m RNA的表达变化。分别建立正常对照、假手术和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分别于建模手术后8、12、16周进行检测,观察小鼠脊柱大体形态,Westblot检测Ⅱ型胶原和CBX8蛋白含量。[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小鼠髓核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在第5代时Ⅱ型胶原mRNA基本不表达(0.002±0.001),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也明显下降(0.23±0.02),但是CBX8的mRNA表达却显著增加(1.68±0.26)。体内实验显示,椎间盘退变模型组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变性侧弯,椎体的高度也明显下降。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相反,模型组的CBX8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CBX8在小鼠退变模型以及传代多次的髓核细胞中表达比在正常的椎间盘以及髓核细胞明显升高,CBX8与髓核细胞的衰老退变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5.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指标的平均灰度值。结果:退变组BMP-2的mRNA和蛋白(109.51±8.32和104.48±14.24)表达较对照组(146.93±16.35和146.38±19.53)增强(P<0.05和P<0.01);而退变组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139.49±16.05和140.34±18.26)表达较对照组(113.09±15.28和113.72±13.59)减弱(P<0.01)。退变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蛋白表达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02和-0.614,P<0.01)。结论: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BMP-2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对椎间盘退变的调节作用与Ⅱ型胶原有一定关系;BMP-2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GF-β3基因修饰后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效应以及植入兔退变椎间盘后对退变椎间盘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腺病毒载体Ad-TGF-β3与第2代退变髓核细胞按10∶1比例混合培养转染(Ad-TGF-β3组),待细胞融合后传代,MTT检测转染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GF-β3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对数生长期转染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率;采用病毒空载体转染髓核细胞(Adv组)和未经转染髓核细胞(空白组)作为对照。取30只新西兰兔,体重3.2~3.5 kg,雌雄不限,通过针刺L3、4、L4、5和L5、6椎间盘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将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转染细胞组(A组,n=12)、退变细胞组(B组,n=12)和空白对照组(C组,n=6)。A、B组将100μL浓度为1×105个/mL对应细胞悬液注射入退变椎间盘,C组同法注入等量PBS。注射后6、10、14周取A、B组各4只、C组2只实验动物处死,取L3、4、L4、5和L5、6椎间盘行组织学观察,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结果 Ad-TGF-β3转染后髓核细胞活性明显改善;转染后3、7、14 d,TGF-β3在髓核细胞内表达逐渐升高;Ad-TGF-β3组髓核细胞细胞质内见棕黄色Ⅱ型胶原阳性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Adv组及空白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B、C组明显减轻。6、10、14周A组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3基因修饰退变髓核细胞后可明显改善细胞生物活性,转染后髓核细胞植入兔体内可明显增加退变椎间盘的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3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TGF-β3转染椎间盘髓核细胞,研究转基因TGF-β3对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方法制作椎间盘突变模型,从而获取原代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通过脂质体将真核载体pEGFP-TGF-β3导入髓核细胞,然后对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活性(MTT法)进行观察,应用Westen Blot检测TGF-β3在髓核细胞的表达含量,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后髓核细胞的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髓核细胞转染后,细胞活性增强,TGF-β3表达增加,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Ⅱ型胶原表达增加。结论TGF-β3转染退变髓核细胞可起到维持髓核细胞表型,并在细胞传代后仍发挥调节作用。TGF-β3确实具有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和Ⅱ型胶原合成的能力,从而有可能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多能诱导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方法] 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40只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不行治疗,材料组注射不含髓核细胞的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材料,细胞组注射诱导分化的髓核细胞,联合组注射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与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材料复合物,治疗8周后,采用组织学Mankin评分评估各组椎间盘软骨退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组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MM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组比较,联合组兔椎间盘软骨退变改善最显著,各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对照组(1.27±0.19)分,模型组(19.43±3.48)分,材料组(18.59±4.01)分,细胞组(13.11±3.81)分,联合组(5.90±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组比较,联合组兔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增加更显著,MMP3蛋白下调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可显著改善椎间盘内环境,促进退变椎间盘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注射构建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探讨该模型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和炎性细胞因子在促进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选取12只健康成年日本白兔,雌雄随机,体质量2.5~3.0kg.手术暴露L2~5 3个间隙共36个椎间盘.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TNF-α 5 ng、TNF-α 10ng、TNF-α 20 ng,于术后第8周统一处死,取椎间盘髓核组织作苏木素-伊红(HE)-番红O染色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各组分别随机选取4个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β-catenin蛋白含量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HE-番红O染色病理切片显示,在5、10、20 ng组椎间盘组织中髓核细胞数量减少,正常网状结构破坏,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肥大空泡样软骨细胞,组织基质蛋白聚糖含量明显降低,番红O淡染,生理盐水对照组椎间盘形态基本正常,无退变发生.蛋白印迹结果显示β-catenin蛋白含量在注射TNF-α组明显增加,各组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142±0.036、0.351±0.041、0.472±0.052和0.710±0.0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TNF-α浓度相关.结论 通过外源性TNF-α盘内注射能够成功构建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且退变程度与TNF-α呈浓度依赖性;在退变模型髓核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含量增高且与TNF-α浓度正相关,提示炎症细胞因子触发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髓核细胞凋亡可能与髓核组织代谢障碍产生缺氧,导致BNIP3基因表达有关。通过观察兔退变椎间盘中髓核组织的细胞密度、细胞凋亡率及BNIP3的表达,为进一步了解髓核细胞凋亡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3±0.2)kg,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及对照组(n=10)。实验组大白兔采用针刺L3、4、L4、5及L5、6椎间盘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对照组仅暴露椎间盘后缝合。术后4、8周通过MRI检查评价椎间盘退变情况,采用组织学观察和TUNEL法检查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兔椎间盘髓核细胞BNIP3的表达。结果 MRI检查示实验组术后4、8周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实验组术后4、8周椎间盘退变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及TUNEL检查示:对照组椎间盘髓核中细胞密度高,可见少量散在的凋亡细胞;实验组术后4、8周时椎间盘髓核组织内细胞密度逐渐降低,可见较多凋亡细胞。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密度、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实验组各指标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中无BNIP3表达;实验组术后4、8周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中BNIP3表达逐渐增多,BNIP3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3.45%±1.16%、32.00%±1.82%,BNIP3灰度值分别为194.32±4.65、117.54±2.11,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与髓核组织中细胞密度下降有关,细胞凋亡是椎间盘髓核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BNIP3参与了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髓核细胞衰老凋亡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理基础,探讨髓核细胞表型分子及延缓髓核细胞衰老退变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8~10周龄雄性SD大鼠髓核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髓核细胞表型分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HIF-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Ⅱ型胶原表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瞬时转染髓核细胞沉默p53、p21后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siRNA转染前后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检测髓核细胞衰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髓核细胞周期变化,MTT法生长曲线分析髓核细胞增殖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髓核细胞表达HIF-1α、HIF-1β、MMP-2及Ⅱ型胶原。第35代髓核细胞转染p53、p21 siRNA后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p53、p21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第35代髓核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第1代髓核细胞(P<0.001);正常第35代髓核细胞经p53 siRNA(p53转染组)和p21 siRNA(p21转染组)转染后,SA-β-gal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第35代髓核细胞(正常组)和加入脂质体LipofectaminTM2000而无siRNA的第35代髓核细胞(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p53转染组及p21转染组G1期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S期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MTT生长曲线显示转染p53、p21 siRNA后可促进髓核细胞增殖。结论沉默p53、p21基因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而抑制髓核细胞衰老退变,改善椎间盘退变过程;沉默p53、p21基因可能是潜在的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常见病因.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白介素-1α和β、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环氧化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退变椎间盘中有较高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及Sox9基因等表达降低,可能是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因治疗为椎间盘退变带来了希望,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诱导蛋白-1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分化因子-5等生长因子基因,以及Sox9基因成功导入人或动物椎间盘细胞中发现,这些外源基因可促进Ⅱ型胶原和(或)蛋白多糖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将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因成功导入椎间盘细胞,可从抑制分解代谢方面为基因治疗提供另一条可行的途径.基因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转基因技术方法的提高,基因治疗可望进入临床为椎间盘退变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3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作用以及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在体外用TGF—β3或(和)IGF-1诱导藻酸钠微球中的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Sox9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该软骨细胞在壳聚糖支架上的生长。结果TGF-β3。能诱导藻酸钠微球中的MSCs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和Sox9,IGF-1能显著性地增强这种作用(P〈0.05)。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和Sox9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1。诱导的软骨细胞能在壳聚糖支架上黏附、迁徙、增殖。结论在TGF-β3诱导MSCs分化成软骨细胞地过程中,IGF-1可能通过促进Sox9的表达起到协同作用。诱导分化后的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复合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 ml,实验1组(n=15)和实验2组(n=15)注入平阳霉素1 mg+碘油0.2 ml,2周后实验2组再次化疗栓塞.分别于第1、2、4、8周取材,并行苏木素-伊红(HE)、VG染色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分级在第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4、8周时实验2组肝纤维化的级别高于实验1组(P<0.01).实验1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在第4周时最高,第8周时下降;实验2组在第2周时上升,持续到第8周实验结束,实验2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实验1组(P<0.05).结论 经兔肝TACE术可引起肝纤维化,纤维化的程度与次数有关,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在TACE术后不同时间点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IgA肾病有无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MSC注射组、生理盐水(NS)组及健康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改良法建立IgA肾病模型。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MS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鉴定MSC,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体外标记培养的MSC。移植后1周及4周分别观察3组的体质量、尿蛋白量(24 h)、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变化;ELISA法检测尿中的MCP-1、TGF-β1量;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TGF-β1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因子及BrdU标记的MS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 移植后1周,MSC组尿蛋白量(24 h)(36.86±4.78) mg,Scr(53.50± 6.28) μmol/L;NS组尿蛋白量(24 h)(66.98±5.86) mg,Scr (82.50±8.36) 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同时,MSC组MCP-1、TGF-β1在尿中的含量及肾脏中表达均显著低于NS组(均P < 0.05)。移植后4周,MSC组体质量、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P-1、TGF-β1在尿中的含量及肾脏中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的MSC在肾组织中分布却逐渐减少。 结论 MSC输注可促进大鼠IgA肾病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并不完全是依赖于MSC的直接分化,而是通过调节肾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或)其他的功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梗死心肌移植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分泌及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 骨骼肌卫星细胞经结扎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梗死区,2、4、8周后取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及梗死区血管密度。结果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2、4、8周后梗死区IGF-1和bFGF表达分别为81.68±3.34、96.87±7.78、90.43±7.36及81.87±3.58、65.66±4.57、74.20±6.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移植2、4、8周后梗死区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骼肌卫星细胞梗死心肌移植除有心肌再生外,尚可通过细胞因子分泌对梗死心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探讨其对糖尿病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链脲佐菌素按60 mg/kg诱导的糖尿病组,血糖>11.2mmol/L为诱导成功.均造成左侧胫骨骨折,于1、2、3、4、6、8周摄X片,取骨痂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骨痂及血清TGF-β1.结果 X片和HE染色均示实验组较对照组骨形成滞后;实验组4周TGF-β1表达达高峰,迟于对照组3周,3周灰度值:实验组189.59±2.76,对照组166.74±1.33(P<0.05),3周血清含量:实验组(12.05±1.56) μg/L,对照组(17.48±0.56)μg/L(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骨折后血清及骨痂TGF-β1减少是致其延迟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vasiveness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IH) trophoblast cell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GF-Ⅱand TGF-β1 on cytotrophoblast invasion.Methods: Cytotrophoblast cells from normal and PIH placenta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Cytotrophoblast invasiveness of normal and PIH placenta was measured by in vitro invasion assay. Effects of IGF-Ⅱand TGF-β1 on cytotrophoblast invasion were also studied.Results: In PIH group, cytotrophoblast invasiveness w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In normal group, trophoblast invasiveness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IGF-Ⅱ but inhibited by TGF-β1. Neither IGF-Ⅱ nor TGF-β1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IH trophoblast invasion.Conclusions: PIH cytotrophoblast invasiveness dramatically decreases a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level. IGF-Ⅱand TGF-β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llow trophoblast invasion on PI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雌性大鼠尿道括约肌损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 雌性未育SD大鼠55只分3组,治疗组(n=25)采用阴道扩张模拟产伤方法建立尿道括约肌损伤模型,尿道中段注射IGF-Ⅰ 1.0 μg(浓度0.1μg/μl);生理盐水对照组(n=25)尿道括约肌损伤模型建立后中段尿道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正常对照组(n=5)无损伤不做任何处理.RT-PCR法检测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后2、4、6、8、14 d时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尿道括约肌组织IGF-Ⅰ和Ⅱ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尿道括约肌损伤后不同时间IGF-Ⅰ和ⅡmRNA的表达差异. 结果 尿道括约肌组织伤后2、4、6、8、14 d,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IGF-Ⅰ mRNA表达量分别为未测出、0.58±0.15、1.73±0.31、2.30±0.29、0.46±0.06,治疗组分别为0.69±0.21、1.45±0.17、2.25±0.45、2.90±0.49、1.92±0.3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第4、8、14天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尿道括约肌组织伤后4、6、8 d IGF-Ⅱ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2±0.14、1.51±0.59、1.31±1.04,治疗组4、6、8、14d表达量分别为1.04±0.23、1.94±0.29、1.75±0.41、0.81±0.1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尿道组织无IGF-Ⅰ、Ⅱ mRNA表达. 结论 局部注射IGF-Ⅰ能促进尿道括约肌损伤局部内源性IGF-Ⅰ和ⅡmRNA表达,IGF-Ⅰ对尿道括约肌损伤所致压力性尿失禁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组除抽血检测外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行肝癌细胞种植,对照组尾动脉抽血检测,手术组行手术切除肿瘤,消融组消融肿瘤,ELISA法测定血清IGF-Ⅱ、VEGF、IL-2和IFN-γ水平并比较3周后4组间IGF-Ⅱ、VEGF、IL-2和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第5周较第3周时血清IGF-Ⅱ[(1.93±0.45) μg/L比(1.16±0.21)μg/L]和VEGF[(395.72±55.28)ng/L比(248.43±1.71)ng/L,P<0.05].经手术治疗或微波消融治疗后血清IGF-Ⅱ(0.65±0.18比0.73±0.16)和VEGF[(129.35±51.46)ng/L比(135.63±33.37)ng/L]水平明显下降,而IL-2、IFN-γ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 IGF-Ⅱ可直接或通过增加VEGF的合成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判断愈后与跟踪随访的重要指标.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新型可注射生物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为支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构建成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体内成骨效应.方法 采用中国青山羊双侧胫骨平台下腔穴型骨缺损模型.30只中国青山羊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骨缺损部不植入任何组织工程材料;单纯材料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材料壳聚糖β-磷酸三钙;PRP组:植入单纯复合PRP组织工程材料:MSCs组:植入单纯复合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PRP/MSCs组:植入复合PRP、MSCs的组织工程材料.于术后第4、8周取出骨缺损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图像分析骨缺损区域骨小梁的生成数量.结果 术后8周,大体观察显示PRP/MSC组骨缺损区域表面新生骨连续,外观类似正常骨.术后4、8周,组织学显示PRP/MSCs组骨缺损边缘区域类骨质数量明显增多,骨缺损部多为点片状新生骨组织,其中大的片状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术后4周空白组、单纯材料组、PRP组、MSCs组、PRP/MSCs组的成骨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79±3.63、14.49±3.72、24.18±5.38、24.42±5.10、31.10±3.49:8周时分别为15.41±4.21、25.36±5.37、30.71±4.39、33.97±4.45、48.60±5.97,4周、8周PRP/MSCs组骨修复效果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负载PRP和MSCs的新型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GATA-4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开展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家兔股骨和胫骨中抽取骨髓分离BMSCs进行培养,心肌细胞由新生兔的心室获得,然后按1∶1的比例混合进行共同培养,将8个培养瓶中的4瓶细胞加入HGF(150 ng/ml)和IGF-1(200 ng/ml),另4瓶不加HGF和IGF-1进行共同培养,分别培养1 d,3 d,1周直到6周后,分化的BMSCs运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进行捕获,搜集并提取核糖核酸(RNA)。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证实BMSCs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并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BMSCsGATA-4的动态时序表达。结果在共同培养前,α-肌动蛋白在BMSCs呈阴性表达,BMSCs有多个核仁。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后,部分BMSCsα-肌动蛋白表达呈阳性,并呈现有心肌细胞样超微结构,包括肌纤维、线粒体和内质网,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的BMSCs表达心脏转录因子GATA-4。与未给予HGF和IGF-1的细胞比较,联合给予HGF和IGF-1后可明显提高BMSCs GATA-4的表达。给予生长因子后捕获的BMSCs GATA-4表达从第1 d开始增强,在2周时达到高峰,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BMSCs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后可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并表达心脏转录因子GATA-4。联合应用HGF和IGF-1可促进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提高GATA-4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