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中药药性(性味、归经等)与现代药理学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10年有关文献,对决明子"归肝、大肠经,甘、苦、咸,微寒"等药性与药理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作一综述。结果:决明子"归肝经"能保护肝脏,明目,降压;"归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结论: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仍有待进一步总结与完善,从而为决明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决明子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中药药性(性味、归经等)与现代药理学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10年有关文献,对决明子"归肝、大肠经,甘、苦、咸,微寒"等药性与药理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作一综述。结果:决明子"归肝经"能保护肝脏,明目,降压;"归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结论: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总结与完善,从而为决明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厚朴归脾、胃、肺经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厚朴传统的中药归经药性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查阅198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分析厚朴归脾、胃、肺经等中药药性,以及厚朴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等相关文献,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对与厚朴的归脾、胃、肺经相关的药理作用进行汇总。结果发现,与厚朴归脾、胃经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消化功能,包括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减缓肠运动、止泻等作用;与归肺经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抑菌、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厚朴的中药归经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有部分吻合之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这将为厚朴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现代药理学来阐述菟丝子传统的功效及药性理论,分析总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机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08)和手检中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有关菟丝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把有关菟丝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其性味归经的相关性进行汇总.结果 菟丝子性味归经与其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菟丝子味甘性温,入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又可补脾,与"滋补肝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性激素样作用、延缓衰老、抗脑缺血、抗骨质疏松、降血糖和血脂、提高免疫、抗肝损伤;与"明目缩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抑制白内障生成、抗遗尿.结论 菟丝子的药理作用与其性味、归经有吻合之处,为菟丝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功效相关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述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功效.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等,分析1989~2007年期间与何首乌功效与药理相关文献,归纳汇总何首乌的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何首乌药理作用与其性味归经功效有相合之处.何首乌性温味苦涩,温能补肝,苦能补肾,收敛精气.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久服延年不老"与延缓衰老;"入血分,消痰毒"与调节血脂;"止心痛,益血气"与抗心肌缺血;"调气血,泻肝风"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专入肾,益精髓"与提高学习记忆;"补肝肾,入肝肾脾经"与增强免疫等.[2]与何乌"乌须发"功效相关的药理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3]生何首乌、制何首乌功效不同,药理研究应根据其功能主治加以辨别.结论:何首乌现代药理研究与其性味归经功效有一定的相吻之处,这为合理阐述何首乌的中药药性理论提供依据,并为何首乌进一步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述了黄连解毒汤功效的药性理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就近年来黄连解毒汤功效及药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对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展开药理作用进展汇总。结果与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的药效主要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脑缺血、保护心肌以及胃肠黏膜等。结论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功效涵盖多种现代药理学作用,可为完善黄连解毒汤的中药药性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的相关文献,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病因病机,对抗肿瘤中药治则进行分型,探讨抗肿瘤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相关中药可通过增强免疫、抑制肿瘤增生、改善血流变、促进脾胃功能、抗炎、抗感染、抗突变等机制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与中医抗肿瘤治则研究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介绍中药抗高血压的功效及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这一高发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10年的相关文献,查阅抗高血压中药的相关文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对抗高血压中药治则进行分型,探讨抗高血压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结果:相关中药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钙通道及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尿降压作用、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等机制而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与中医药抗高血压治则研究相吻合。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及钾离子、钙离子代谢的失调引起的血管收缩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中医中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现代药理药性及临床新用。方法:根据决明子现代药理分析、传统配伍规律及临床新用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对决明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传统的药性理论学研究以及现代药理学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都较少。结论:决明子在降血压、降血脂、増强免疫力、消炎杀菌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何首乌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何首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数据库,汇总1989—2009年间何首乌的药性与药理的相关文献,对何首乌的药理学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何首乌具有保肝、降血脂、抗衰老、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性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在中药药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药药性及其成分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中药"性-构关系"研究的构想,讨论在分子结构层次利用系统论的思想与信息论的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解析中药药性,以期从中药"性-构关系"研究中探索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的构建,并对其研究方法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Gibbs Free Energy等结构参数与中药寒热药性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关系,提示中药药性与相关成分的结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从中药"性-构关系"探索构建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和科学诠释探索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半夏为常用毒性中药,麻舌特性是传统评价其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炮制火候要求“微有麻舌感”。本文分析了半夏麻舌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麻舌机理、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评价麻舌新方法的思考,并以鸡胚尿囊绒膜-苔盼蓝吸收(CAM-TBS)试验评价半夏麻舌程度为例进行阐明。为毒性中药麻舌评价研究及新方法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色泽与品质关系密切,历代本草有对颜色质量评价的记载,现代研究也表明中药颜色与化学成分具有相关性。对古本草、现代文献、《中国药典》等进行查阅整理,将中药颜色与质量的关系从中药颜色的药性、临床药效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颜色影响因素,辨色论质的历史渊源、研究进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达到利用现代化方法更全面地认识中药色与质的内在联系,更科学地传承传统理论与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清  邵欣欣  付晓凡  周梦婕  陈聪 《中草药》2021,52(11):3344-3352
目的解析中药复方中抗抑郁中药的宏观属性(四气、五味、归经等)分布规律及中药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018篇文献,整理出163首复方,涉及262味中药,8种现代药理作用机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起到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多为苦、辛,温、寒,归肝、脾、心经的中药,且不同时代的用药规律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明代以前以"肺脾二经"为主,明代后期至现代以"肝脾二经"为主的用药规律。结论具备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抑郁症可从肝脾论治,且与脑肠轴相关机制关系密切。这为新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成分的活性筛选以及抗抑郁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数据以及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中药学教学要从通过药证结合、方药结合,在中药学教学内容上,更加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观念;以中药学传统药性功用为教学内容主体,紧密联系现代临床用药现状,充实中药临床新用内容;以中药学课程为中心,放射性地与现代相关学科相融汇,以现代药物学理论知识印证传统药性功用,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调整中药学教学内容,并删减教材中突出却不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内容,重点在于建设适宜于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合理构建教学内容。要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合理建构中药学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中医药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整理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用计算机以关键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ALI”“ARDS”,全文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进行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ALI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文献87篇,使用方剂90次,中药107味;(2)经分析宣白承气汤使用频次最多;(3)使用频次前三的单味中药分别是大黄、甘草、葶苈子;(4)中药四气以寒温常见,五味以苦辛甘居多,多归属于肺经、脾经和胃经;(5)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ALI/ARDS新处方2个。结论客观呈现了目前中药治疗ALI/ARDS以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泻下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药单体或者成分复方的使用正在远离中医理论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阐明中药方药机制的研究没有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本文借鉴中医学对智力的认识,以益智健脑类方药对智能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益智健脑方药的中医机制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认为从改善脑供血角度探讨养心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物质代谢和保护脑血管的角度探讨健脾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脑的自身功能的角度探讨补肾方药益智的机制,有利于阐明益智健脑方药中医机制,为这类新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加速中医药方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8.
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肠上皮细胞AQP丰富表达,AQPs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药物(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为大黄"泻下"功效的药理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大黄这一"水泻作用"是否与结肠AQP变化有关。通过对中医药理论、大黄功效与药理和AQPs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大黄对结肠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泻下"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亦可能是大黄具有多重功效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四气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气与味、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 356味具有四气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四气与辛、甘2味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苦、淡2味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脾、胃、肾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肠、心、膀胱、胆、小肠、肺六经(按相关性递减排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毒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药性越“热”则越可能具有辛、甘2味,越常入脾、胃、肾三经,其毒性更大;药性越“寒”则越可能具有苦、淡2味,越常人大肠等六经.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按照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虚实夹杂体,西药降压多以血压数值来评价,但兼顾不了患者亦虚亦实临床症状,因而现代许多医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医领域,尝试用中医的手段解决这一局限性,丰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中医治疗原则:平衡五脏及阴阳。虽然其发病部位在清窍,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因而从肝脾肾三脏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