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笔者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8年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28例,疗效满意,且无感染,无1例神经损伤。说明对部分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选择性使用椎间盘镜手术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对该疾病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1803年,Pofla首先发现椎管内容物受挤压的原因是椎管径变窄,1954年荷兰外科医生Verbiest系统地介绍了椎管狭窄症,而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则可追溯到1882年Lane为缓解马尾综合征而施行的椎板切除术。此后,全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切除术逐渐成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主流手术方法,但由于脊柱后部结构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全椎板切除术对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易导致医源性的腰椎不稳,Johnsson等报道在不使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术后腰椎滑脱的发生率为20%,腰椎退变滑脱伴腰椎管狭窄术后滑脱加重者高达65%。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合并管狭窄症是老年人常见骨病之一,1999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采取椎板减压,复位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滑脱合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侧凸现代概念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椎间盘退变所致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退变性椎滑脱症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症。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减压后对脊椎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8年2月~1994年5月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得到随访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合并退变性脊椎滑脱中的4例术后原有滑脱程度增加,32例术前无滑脱中2例术后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本文讨论了术后腰椎滑脱的原因。认为对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的植骨融合术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DRFS系统加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于1998年3月~2001年2月应用脊柱滑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videdreduciblefixedsystem,DRFS)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38~60岁,平均48岁。患者均无明显的腰部外伤史,经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证实腰椎滑脱系由腰椎退变所致,可见关节突增生及椎间隙狭窄。CT示合并椎间盘突出6例,侧隐窝狭窄12例。本组不包括椎体骨质疏松明显合并有“真空征”者。滑脱椎体中L418例,L510例。滑脱按Wiltse分类,Ⅰ度13例,Ⅱ度15例。所有病例均有明显下腰痛,腰…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患者78例,比较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丢失率。结果术后28例Ⅰ度滑脱及37例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获得解剖复位.9例Ⅱ度滑脱及4例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矫正至Ⅰ度滑脱。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89.72%,42例椎体间植骨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36例后外侧植骨者有12例复位丢失,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小于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以上峡部裂性单纯腰椎滑脱者以及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卢廷胜,吕则文,桑仲亮,马春山,高瑞成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8年12月~1991年12月,应用椎管扩大成形、聚丙烯线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症25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能提高椎间融合率的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例。结果 5例病人随访1年~4年9个月,术后腰腿痛及马尾压迫症状均缓解,滑脱腰椎复位满意,椎间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 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植骨块嵌合牢固,椎间融合率高,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吴继功刘永才刘景发周明钦刘洪涛退变性腰椎滑中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若伴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自1991年元月至1997年12月间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1例,实施手术治疗,随访1至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预测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退变性腰椎滑脱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71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人3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35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度(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腰椎骨盆前凸角(PR-LI,PR-L2,PR-L3,PR-L4,PR-L5)、骨盆形态(PR-S1)、腰4椎体倾斜角(L4S)、腰5椎体倾斜角(L5S)。所测退变性腰椎滑脱病例脊柱骨盆参数分别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正常国人脊柱骨盆参数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异。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组PI[(57.67±11.78)°]、SS[(37.83±9.17)°]、LL[(54.65±11.45)°]明显大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44.47±8.75)°,(28.18±9.02)°,(38.97±15.59)°]及正常参考值[(44.75±9.01)°,(33.57±7.64)°,(48.75±10.03)°](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L4S[(8.18±9.98)°]、L5S[(19.96±8.33)°]明显大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3.32±7.95)°,(10.87±8.02)°](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PR-L4[(57.63±13.44)°]、PR-L5[(45.76±10.92)°]及PR-S1[(27.91±10.41)°]明显小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65.48±10.70)°,(56.33±9.15)°,(38.63±7.29)°](P0.05)。结论高PI可能引起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及发展,L5椎体倾斜角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预测因素之一,退变性腰椎滑脱下腰椎骨盆前凸明显小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3.
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以及腰椎滑脱症,手术减压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术后治疗效果。双侧椎板切除及神经根的减压,可充分缓解上述疾病所致症状,短期内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却容易引起日后发生的腰椎失稳、腰痛、滑脱复发或加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进行脊椎融合。自2000年10月以来,应用BAK或TFC椎间融合器置入技术治疗上述疾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 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以及滑脱复位是难点,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康复更快.目的:分析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依据随...  相似文献   

17.
应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整复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腰椎滑脱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有了很大提高。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加自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8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男性 33例 ,女 5 1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5 6 .1岁 ;包括Ⅰ°滑脱 5 1例 ,Ⅱ°滑脱 33例。33例接受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 ,5 1例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84例经过平均 5年 3个月的随访 ,两种手术方法疗效优良率分别是 90 .90 %、84 .2 7% ,两种疗效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9.0 9%、17.6 4 % ,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滑脱症手术适应症和减压范围要掌握恰当 ,二种手术方式减压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腰椎滑脱症是指腰椎前滑后形成的椎管狭窄 ,神经孔狭窄等病理变化 ,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 ,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自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6月 ,作者采用椎体间植骨结合RF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30例 ,疗效满意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年龄 2 4岁~ 6 6岁 ,平均 5 2岁。真性滑脱 2 4例 ,假性滑脱 6例。 6例为装卸工 ,1 8例为从事农业种植专业户 ,3例为司机 ,3例为无任何诱因。生活不能自理 5例 ,下腰痛 30例 ,间歇性跛行 1 8例 ,坐骨神经痛 30例 ,鞍区麻木 1 7例 ,大小便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F系统加PROSPACE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2002年21例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66岁,平均42岁。合并腰椎间盘脱出7例,腰椎狭窄14例。对神经受压部位针对性的彻底减压,并采用AF椎弓根螺钉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从椎间后外侧置入填充自体骨PROSPACE进行椎间融合。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20例术后原腰腿痛等症状均消失,优良率达95.2%。结论 AF系统加PROSPACE椎间融合器可在有效地解除神经受压的基础上,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脊柱融合,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