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实验室检验能力是否取得进步。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调查,获取项目开展比例等指标反映地区实验室检验能力,并作地区间横向和年度间纵向比较。结果三年来,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能力普遍提高,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增加基本检验项目幅度最大,增长率为6·6%;县级次之,增长率为4·9%;省级增幅最小,增长了4·3%。但是距离卫生部和发改委的实验室建设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省级为标准的78·0%,市级58·3%,县级仅为52·6%,地区之间的不均衡性依旧存在,西部地区仅为标准的43·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突发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情况。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调查,获取应急处置各项要求的满足率等指标反映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并作地区间横向和年度间纵向比较。结果三年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应急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这种提高反映在以下几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职能分工、预案和技术方案制定情况、人力资源配置、物资储备、现场处置、快速监测和应急演练和培训。如全国样本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项要求的满足率从41·1%提高到80·8%,翻了近一番,信息通报制度设置率由47·9%提高至91·5%,机构平均应急处置人员数也比三年前增长了56·1%。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用房增长特征。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用房面积,计算实验室用房所占比例和人均实验室用房面积两个指标。结果在2005年,实验室建筑面积所占比例在20~4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54·0%,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均实验室用房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9·8、18·6和13·1m2,分别增加了36·6%、59·0%和72·4%。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公共职能落实情况的变化。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调查,获取项目开展比例,项目开展程度,项目完成度等指标反映公共职能落实情况,并作地区间横向和年度间纵向比较。结果2002~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履行情况,可用成绩喜人、任重道远来概括。成绩喜人表现在公共职能履行程度的明显提高。与2002年相比,2005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增加了14·9个百分点,市级增加了10·5个百分点,县级增加了6·3个百分点。任重道远表现在公共职能履行程度与政府期望还有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5.
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用房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用房结构变化情况分析。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工作用房面积,计算构成比,和建议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用房结构有所优化,2005年实验室用房所占比例比2002年,省级增加了4·0%,县级增加了3·2%,市级增加了2·4%,但行政用房等仍占有较大比例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了在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房屋建设的增长情况和地区差异。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防治机构房屋设施的基本情况,用工作用房面积和人均工作用房面积两个指标反映房屋建设状况。结果2005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平均工作用房面积为31374.2m2,市级为8979.2m2,县级为2766.9m2。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1·9%、29·2%、36·1%。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东部增长最快,达21·3%;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中部增长最快,为42·4%;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西部增长最快,为49·2%。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与否,通过设备种类数和设备种类达标比例两个指标计算设备配置程度。结果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省级平均有84种,市级有37种,县级有21种。相对于2002年,分别增加了22·6%、27·4%、38·1%。2005年,A、B、C三类设备中,C类设备配置增长最快,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增长为52·1%、44·3%、38·8%。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国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规律。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提取相关文献内容,并结合原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检出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文献1153篇,我国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始于1988年,2000年以后,发表论文占全部文献的74·85%。《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等8种期刊刊载文献占全部文献的55·6%。疾病控制中心、大学和医院发表论文占全部文献的7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多、经济发达地区发表论文占全部文献的74·85%。结论我国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疾病控制中心已承担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较多和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对象以学生和高危人群为主,研究方法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房屋建设自筹情况分析。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房屋建设的项目数量和投入资金,以及资金来源,计算自筹比例。结果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中,67·2%的建设项目有自筹资金,自筹资金总额达到8·44亿元,占建设投入资金的2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资产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种类和数量,计算设备资产,和标准比较得到缺口。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资产配置明显增加,但缺口仍然很大,就A类设备缺口达到50·2亿。  相似文献   

11.
在洛仑茨曲线和GINI系统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医疗保健、医疗费用对居民收入公平性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测量方法,结果发现:(1)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对居民收入公平性影响不大,筹资不至于导致经济负担;(2)医疗费用支付对居民收入公平性影响极大,次均医疗费用增长因素对社会公平的负面影响达34.97%;(3)合作医疗偿付对医疗服务费用所带来的公平性问题作极其微弱,目前的合作医疗未能有效关注居民最担扰的问题。切实控制次均费用的增长已成为中等发达地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与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适宜的养老服务模式。方法:随机抽取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00例,城乡各半,采取问卷法进行养老需求调查。结果:有79.0%的老人选择家庭养老,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11.2%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障形式、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拥有养老金、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城乡等。结论: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是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公平程度,为进一步优化卫生监督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orenz曲线、Gini系数,对全区10个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2年,浦东新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人力资源总量在人口配置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98、0.178,均在0.2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按工作量配置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7、0.184,都处于最佳的平均状态;在按区域面积配置上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22、0.347,也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但是按区域面积配置的公平程度要低于按人口、按工作量配置的情况。结论:派出机构卫生监督人员总数不足,人力资源配置的地理可及性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儿科服务提供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儿科服务能力,发现我国儿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城市,对提供儿科住院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出院人次占辖区儿科总出院人次的比例最高(51.2%);2008—2010年不同级别的机构儿科出院人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县区级机构增长幅度最大,2010年增长幅度达到16.1%。能提供综合性新生儿科服务的机构中,以市级及以上机构比例最高(70.O%),其次是县区级机构(64.9%),乡级机构最低(16.0%)。23.6%的乡级机构尚不能提供基本新生儿科服务。新生儿死亡病例以发生在县区级机构比例最高(46.3%),其次是乡级机构(32.6%)。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死亡比例最高。结论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儿科医疗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儿科服务能力.需重点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儿科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广,提高其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3887名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10个市县的3 887名60岁以下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对体检结果和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检妇女的两周患病率是6.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妇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妇女组患病有影响的因素是地区、文化程度、就医机构、去医疗保健机构距离、医疗保险类型、家庭饮用水类型和饮酒情况等。体检检出最多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结论:海南省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状况处于一般水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影响妇女人群的常见多发疾病。距离医疗保健机构的路程远和饮酒是妇女健康的危险因素,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已婚妇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已婚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能力,是降低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率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e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 program is a set-aside program designed to support innovative research conducted by small businesses in the U.S.A. Innova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commercialization are included in the review criteria.Ten U.S. federal agencies invite grant applications from small businesses in research areas described in their solicitations. Support under the SBIR program is normally provided for 6 months/$100,000 for NIH Phase I grants and for 6 months/$70,000 for USDA Phase 1 grants. Support is available for 2 years/$750,000 for NIH Phase II and 2 years/$275,000 for USDA Phase II projects.The NIH 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 (STTR) Program is a similar but smaller set-aside program also designed to support innovative research with commercialization possibilities. STTR projects must be conducted cooperatively by a small business and a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the U.S. Innova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commercialization are two of the review criteria. At least 40%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is to be conducted by the small business concern and at least 30% of the work is to be conducted by the single, “partnering”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se grants have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ous applications expanding the use of nutrient data.  相似文献   

17.
A consistent finding from many reviews is that undergraduate Grade Point Average (uGPA) is a key predictor of academic success in medical school. Curiously, while uGPA has established predictive validity,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eliability.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medical schools use different weighting schemas to combine years of study. Additional concerns relate to the equivalence of grade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and institutions, with little hard data to guide conclusions. At the Michael G. DeGroote School of Medicine Class of 2007 at McMaster University, every undergraduate grade of 2,138 applicants, along with field of study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was analyzed. Individual grades were aggregated into an overall uGPA using published algorithms from several medical school, and correlated with a non-weighted sum. Correlations of the different schemas with equal weights ranged from 0.973 to 0.990. The extent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elds of study was small, accounting for only 1.5% of the variance. However, differences among 16 Ontario universities were larger, and accounted for 9.3% of the vari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ll weighting schemas are virtually equivalent, making any formulation reasonable. Differences by field of study are small, but do not show any bias against non-science students. Differences by institution are larger, amounting to a range in average score from 78.7 to 84.6;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is reflects candidate ability or institutional policy, so attempts to correct for institution may be diffic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