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于胎龄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小于胎龄儿出生后体格和智能发育进行了一年的随访,并与151例适于胎龄儿进行比较观察,研究发现:SGA出生时体重,头围和身高明显落后于AGA,出生后SGA出现一定的“追赶生长”,尤以体重的增长较为明显,但随访至1岁时,SGA在体重、头围和身高的发育上仍落后于AGA。  相似文献   

2.
早产小于胎龄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生长发育特征,为今后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胎龄在206-258 d的早产儿按体重进行胎龄评估,分为SGA组(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出生体重P10)45例,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组76例,对照组200例(正常足月儿)。三组均于出生后定期接受体格发育监测和52项神经运动检查,并进行相应干预指导。在1-2岁间做智力(CDCC)检查。【结果】早产SGA儿体重在3-6月时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9-12个月与早产AGA儿体重差异缩小,但仍与足月儿有差异。早产SGA儿52项神经运动检查部分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与足月儿差异有显著性,早产儿两组之间差异不大。早产儿贫血发生率高。【结论】早产SGA儿1岁以内的体格生长发育具有快速追赶特征,6个月后仍能保持较快的追赶速度。但1岁以内体重落后危险仍较大,神经运动发育也落后。早产儿2岁以内MDI较低,应该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GA)矫正12月龄内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方法将出生并系统随访SGA31例(男17例,女14例)为SGA组,早产适于胎龄儿(AGA) 101例(男56例,女45例)为对照(AGA组)。研究对象矫正6月龄内每月随访1次,6~12月龄内每2月随访1次,生长发育评价使用Z值(Z score)评价,对其0~12月内的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分别进行Z值评估并分析,计算年龄的身长Z值(LAZ)、年龄的体质量Z值(WAZ)、身长的体质量Z值(WLZ)和头围Z值(HCZ);分别于矫正6月龄和12月龄使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随访对象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并根据随访结果给予干预和指导。结果两组早产儿胎龄和男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GA组矫正1~12月龄LAZ低于0,其中1~6月龄LAZ低于AG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2月龄两组LA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GA组矫正1~6月龄WAZ低于0,且低于AG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产SGA矫正12月龄WAZ追赶至0. 47,SGA和A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GA和AGA组WLZ仅在矫正1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月龄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GA组矫正1月龄和3月龄HCZ低于AGA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6月龄和12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早产SGA矫正6月龄MDI和PDI分别为92. 9和91. 0分,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GA矫正12月龄MDI和PDI分别为88. 2和83. 1分,与AG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早产儿系统保健的早产SGA婴儿早期体格发育落后于早产儿AGA,矫正12月龄追赶上AGA,早产SGA神经心理发育可与AGA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30~34周小于胎龄儿(SGA)与同胎龄适于胎龄儿(AGA)校正18~24月时神经发育的差异,为临床上完善早产儿的诊疗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高危儿门诊随访的出生胎龄30~34周高危儿病例,按胎龄与出生体重分为SGA组与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出生情况、围产因素、早期合并症以及校正6~12月、18~24月龄时体格增长和神经发育情况,同时分析SGA早产儿早期并发症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随访早产儿共122例,SGA组58例,AGA组64例,两组早产儿围产及早期合并症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6~12月龄时SGA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发育商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18~24月龄时SGA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SGA早产儿发生神经发育迟缓(发育商≤75)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商落后于同胎龄AGA早产儿,早期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可能为神经发育迟缓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适于胎龄儿(AGA)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将1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其中AGA组95例,SGA组30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中AGA组和SGA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A组和SGA组新生儿并发症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低血糖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极低出生体重SGA患儿发病的高危因素,极低出生体重SGA患儿RDS发生率低于AGA患儿,而低血糖症的发生率高于AGA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2年内的生长模式及特点,以促进早产儿适宜的体格生长。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规律随访和管理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3例,分为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数据,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3、6、12、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早产儿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1)早产儿总体体重、身长及头围在生后12个月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12~24月龄间Z评分上升不明显。2)SGA与AGA比较,组内效应分析显示:两组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以6月龄之前最快,后增速放缓,SGA组身长Z评分在12月龄后转为下降趋势。组间效应显示:在3~24月龄期间,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身长及头围Z评分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3、5.644、 7.163,P<0.05)。AGA组在12、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接的评分接近于WHO标准同龄儿童的均值水平。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后24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有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发生在生后12个月内,呈先快后慢的模式,SGA 早产儿各月龄体格生长情况均低于AGA 早产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别评价各组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AGA、LGA组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月龄的BMI值均明显大于母乳喂养儿,且超出正常参考值;SGA组人工喂养儿不同时间的BMI值虽然也大于母乳喂养儿,但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儿更趋于体格匀称,人工喂养儿发生肥胖者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 SGA)1岁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追赶状况,为早产儿发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将早产儿分为早产SGA组(35例)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组(71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身长和体重追赶差异,生长迟缓发生率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校正年龄12个月时,SGA组早产儿体重低于AGA组[(9.70±1.41)kg vs (11.03±3.52)k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5);体重增长迟缓的发生率高于AGA组(31.4%vs 1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5,P<0.05);两组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GA组智能发育指数低于AGA组[(79.4±10.9)分vs (85.3±16.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运动发育指数较AG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时早产SGA体重增长和智能发育指数仍较早产AGA落后,应加强出院后营养监测和早期精神运动功能训练,促进早产儿综合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出生胎龄与小于胎龄儿(SGA)智能发育的相关性,为SGA的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式将纳入研究的SGA按出生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32周)、中期早产儿(32~33^+6周)、晚期早产儿(34~36^+6周)、早期儿(37~38^+6周)和足月儿(≥39周)5个组,应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纳入研究的SGA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胎龄与智能发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曲线拟合以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早期儿组SGA较早期早产儿组SGA发育商得分高23.06分(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8-33.55;P<0.01),较中期早产儿组SGA高7.03分(95%CI:0.74-13.32;P<0.05),较晚期早产儿组SGA高5.2分(95%CI:0.91-9.49;P<0.05),较足月儿组SGA高6.08分(95%CI:1.19-10.98;P<0.05)。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出生胎龄的关键时间点为37周,当出生胎龄<37周时,胎龄每增加1周SGA的发育商得分提高2.29分(95%CI:1.07-3.52,P<0.01);当出生胎龄>37周时,胎龄每增加1周SGA的发育商得分降低2.14分(95%CI:0.11-4.17,P<0.05)。结论 SGA智能发育水平与出生胎龄呈"U"型相关,在SGA的随访管理中应当将早产和足月SGA作为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合性团体干预模式对小于胎龄儿(SGA)体格发育及骨密度的影响,为提高SGA早期干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高危儿门诊SGA患儿67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33例给予整合性团体干预,非干预组34例只进行常规高危儿管理,随机选择同期体检的早产适于胎龄儿20例做对照,于纠正12月SGA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早产适于胎龄儿组进行体重、身长、头围及骨密度检测。结果 纠正12月SGA干预组、非干预组、早产适于胎龄儿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适于胎龄儿组体重、身长、头围>SGA干预组>SGA非干预组,SGA非干预组骨密度>早产适于胎龄儿组>SGA干预组。结论 整合性团体干预模式能促进SGA体格发育,尤其是体重追赶较快,在追赶过程中,SGA骨密度不足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查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是指出生时体重指数为适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适于胎龄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s)的新生儿,其成年后易出现身材矮小.近年来,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GH)用于治疗小于胎龄儿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于胎龄儿出生后48—72小时血清脂肪酸成分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传丰  吴圣楣 《营养学报》1992,14(2):176-181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29例小于胎龄儿(SGA)和57例适于胎龄儿(AGA)脐血清及出生后48~72小时的静脉血清总脂肪酸(TFA)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成分,以了解SGA儿出生后脂肪酸代谢特点,更好地指导喂养。 SGA儿和AGA儿生后48~72小时静脉血清C18∶2 φ6、C20∶4φ6、C18∶3φ和C22∶6φ3百分含量显著低于出生时水平,可能系营养源改变、体内有关去饱和酶活性不足及脑组织对必需脂肪酸(EFA)之需求所致,提示生后一段时间的SGA儿与AGA儿都有可能发生EFA缺乏。生后AGA儿血清EFA浓度显著高于脐血清,而SGA此时浓度与出生时无明显差异,提示SGA儿更易发生EFA缺乏,须强调出生后喂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以及高危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龄孕妇及缺陷胎儿比例逐年增加,小于胎龄儿(SGA)所面临的生长发育问题也逐渐显露。SGA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或低于相同胎龄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者。研究表明,SGA在体格生长及神经行为发育上与适于胎龄儿(AGA)存在诸多差异。本综述旨在总结近几年关于SGA最新研究进展,为其生长发育评价及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于胎龄儿(SGA)2周岁时体格发育的追赶情况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并探索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出生日期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的185名SGA进行纵向随访观察,在24月龄时使用统一方法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并采用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对追赶生长与未追赶生长SGA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体格发育方面,185名SGA中有179名在2周岁时接受了体格发育检查,其中达到追赶生长的儿童占56.98%(102/179);在神经心理发育方面,虽然同样是SGA,但非上海市户籍儿童、足月SGA的神经心理发育可疑/异常检出率更高(P<0.05);在调整了户籍、孕周因素后,发现体格追赶生长组儿童的Gesell评估可疑/异常检出率低于未追赶生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GA中,2周岁时体格发育未达到追赶生长的儿童,其神经心理发育落后不明显,追赶生长对于宫内发育迟缓的儿童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追赶的积极意义,在促进神经心理方面发展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小于胎龄儿婴儿期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及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其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对小于胎龄儿(SGA)早期营养干预提供了依据和线索。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出生的小于胎龄儿为SGA组,正常对照(NC)组为同期同一家医院出生的健康适于胎龄儿(AGA)。两组新生儿进入本院儿童保健中心随访,进行常规体格测量,以及空腹血浆血糖(FP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的测定,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根据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然后根据SGA组的IRI是否高于NC组的中位数将SGA又分为对胰岛素不敏感和对胰岛素敏感两组。结果 SGA组在1岁内生长发育速度快于NC组,但在1岁时仍未能追赶上NC组。在1岁时,SGA组婴儿的IRI值显著高于NC组(t=3.715,P<0.05)。生后早期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SGA胰岛素敏感性更高(χ2=7.02,P<0.05)。结论 SGA在婴儿期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正常体重儿,但未能追赶上正常体重儿。SGA在婴儿期末已经表现出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生后早期喂养方式不同对SGA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2~4岁足月小于胎龄儿出生后早期生长追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研究方法,分析44对足月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和足月适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生长追赶与以上指标的关系。结果 SGA儿出生时生长发育指标、0~6月龄期生长追赶指标与AGA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岁组、3~4岁组SGA儿胰岛素抵抗指标低于AGA儿,胰岛素敏感指标高于AGA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4岁组0~6月龄期身长Z积分增值与Homa-IAI呈正相关;大于4岁组7~12月龄期体重Z积分增值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SGA儿早期存在明显的生长追赶现象,尚未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胰岛素抵抗的改变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逐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2007年4~12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对68例小于胎龄儿(SGA,病例组)和68例适于胎龄儿(AGA,对照组)生后48~72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HDL-C、LDL-C、TG等指标进行检测,计算葡萄糖/胰岛素比值(G/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BCI),分析宫内发育迟缓与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SGA组FPG、HDL-C低于AGA组,而FINS、LDL-C、TG高于AGA组(P<0.01);②SGA组G/I比值、ISI低于AGA组,HOMA-IR高于AGA组(P<0.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B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发育迟缓在生命早期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足月小样儿生后2年内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制定足月小样儿生长发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广州出生的足月小样儿为小于胎龄儿(SGA)组,选取同种族、同社区、同年龄的足月正常体重儿为适于胎龄儿(AGA)组,定期对生长参数进行了纵向评估,比较两组儿童体格发育特点。结果 1) 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和身长Z评分均小于AGA组,但生后第一年Z评分呈上升趋势,体重增长(△Z评分为1.17±1.10)、身长增长(△Z评分为0.65±1.23)均大于AGA组。2) 67.65%和50.98% 的SGA在婴儿期出现体重和身长追赶生长;婴儿期生长速率与2岁时营养状况相关(P<0.01)。3) SGA组在各年龄的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率均高于AGA组,2岁时发生率在8%~15%。超重和肥胖率低于AGA组,2岁时超重率为2.94%。两组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超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18、5.38,P<0.05); SGA组6月龄贫血患病率高达43.63%。结论 足月小样儿生后一年内体重和身长均有追赶生长。营养不良发生状况不容忽视,应注意预防足月小样儿营养不良和6月龄贫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高危因素、发病情况的差异,为早产SGA进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l月-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 3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分为SGA组(675例)与AGA组(695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SGA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均小于AGA组,住院天数较AGA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1.62、-7.12、-5.25、-5.72、-2.1、4.46,P<0.05);2)SGA组其母系高龄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异常、剖宫产与AG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41、170.937、19.558、92.719,P<0.05);3)早产SGA组并发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损伤、喂养不耐受、肺炎、败血症、低血糖、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比例高于A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5、4.162、6.035、3.97、5.180、5.21、4.71、5.031,P<0.05);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OR=5.64,95%CI:1.28~16.16)、胎盘异常(OR=3.65,95%CI:1.16~7.69)、多胎妊娠(OR=2.89,95%CI:1.05~8.84)是早产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胎儿宫内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对孕母进行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早产SGA的发生;加强早产SGA的监护治疗,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0~6岁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生长发育特点,为其生后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普查方法对所有于2004年9月1日-2011年10月1日出生的SGA建卡,回顾性调查收集SGA儿童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2岁以下为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四个指标;分男、女12个年龄点,共计25 431名。儿童SGA分为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类,与适于胎龄儿比较其各年龄段发育水平及增长值。结果 上海市SGA总发病率3.15%,城区发病率约1.87%,郊区发病率约3.42%;SGA 0~6岁期间体格发育水平一直落后于正常儿童;0~6岁三组长速排序为早产儿SGA>足月儿SGA>AGA。结论 SGA儿童0~6岁期间均显示追赶生长模式,早产儿SGA具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