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9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源性死亡(简称DID)指健康人或病情平稳的患者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因用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引起的死亡,不包括因原患疾病或与ADR无关的死亡.近年来,随着药品品种不断增加,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本文对1997年~2000年,国内中文期刊中159例DID病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源性疾病不仅使患者身心遭受痛苦,有些患者甚至致残或致死,而且因药品不良反应所致疾病的治疗导致医药费用的大幅度上升,给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蒙受极大损失.20年前,因国内药品数量较少,临床医务人员对各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较为熟悉,对发生的不良反应一般能辨别.近10年来国内药品数量剧增,临床医务人员对新药的不良反应的了解甚少,许多临床医生仅通过药品说明书、药厂宣传广告资料和(或)医药代表所提供的资料了解新药的不良反应,对一些少见或罕见的不良反应十分生疏,以致于常把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严重毒性作用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损害,作为患者新的疾病进行治疗,而不是采用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药品风险指已知或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药品变质等,任何上市的药品都可能存在风险.近年我国先后发生了几起重大药源性事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药品风险管理及防范的重要性.以上事件均在医院这一药品流通最后关口被发现和上报,说明医务人员在预防此类药害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我院从保证药品质量、强化药品使用过程中安全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方面对医院药品风险进行管理及防范,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人类在治疗用药或诊断用药过程中,因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使机体的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称为“药源性疾病”。它不包括药物极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 从“药源性疾病”角度研究药物与疾病之间有下列关系:  相似文献   

5.
药品风险指已知或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及药品变质等,任何上市的药品都可能存在风险.近年我国先后发生了几起重大药源性事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药品风险管理及防范的重要性.以上事件均在医院这一药品流通最后关口被发现和上报,说明医务人员在预防此类药害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我院从保证药品质量、强化药品使用过程中安全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方面对医院药品风险进行管理及防范,现将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59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蒂芳  易爱纯 《中国药房》2002,13(4):230-231
药源性死亡 (简称DID )指健康人或病情平稳的患者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或治疗过程中 ,因用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引起的死亡 ,不包括因原患疾病或与ADR无关的死亡。近年来 ,随着药品品种不断增加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本文对1997年~2000年 ,国内中文期刊中159例DID病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按分类词、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1997年~2000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和《药物不良反应光盘1960年~1997年数据库》。根据DID定义 ,剔除非正常用法、用量所致的死亡 ,获得符合…  相似文献   

7.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但目前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要求“可疑即报”,准确地说,是在对“药源性疾病”进行报告。虽然和ADR的概念有出入,但能从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发现临床用药未注意的细节及误区,从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新药源源不断问世,同时药源性疾病也相继增加.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伴随预期治疗效果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作为药剂人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合理用药,配合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按临床用药规律制定协定处方,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对防止药源性疾病无疑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已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谈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9.
《首都医药》2004,11(4):53-53
为配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系统介绍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高临床医药工作者对药源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定于2004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培训班》,为期6天,该项目已列为2004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将邀请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的知名专家授课。1.主要内容(1)药源性疾病总论(2)药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原则(3)药源性肺部疾病(4)药源性胃肠疾病(5)药源性肝脏疾病(6)药源性心血管系统疾病(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发生中药药源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方法收集2004-2012年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共计3446例,共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药饮片4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最大限度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药源性疾病及中药不良反应。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药源性疾病所造成的药源性伤害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仅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药品调剂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客观、全面地分析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更有利于避免及减少药源性伤害的发生,保障群众健康,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采取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药源性事件造成死亡的人数达几十万人。药品是特殊商品,具有双重性,治病又致病。一个药品由于上市前实验室研究和各种试验条件的限制,一些发生率低但可能造成人体重大伤害的反应只有通过广泛使用才能发现。因此,对上市后药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专访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曹立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谈合理用药与安全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相似文献   

14.
陈正超 《齐鲁药事》2009,28(2):96-98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们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合格中药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不良反应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临床在使用药物时不仅要求药品的治疗作用具有有效性,还要考虑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1].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随着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深入,药品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现根据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各种因素,希望为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药源性肺部疾病的致病药物及临床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及特点,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136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类型及临床特点。结果: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类型包括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误服和不合理用药,涉及的药品以解热镇痛用药、抗微生物用药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呕吐和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误服和不合理用药是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类型。国家监管部门、企业、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保障儿童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25例药源性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2004~2006年上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符合药源性心律失常的ADR报告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报告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为循环系统用药和抗微生物药,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期间,剂型以注射剂和片剂为主。25例心律失常病例经合理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注意可能导致药源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观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疾病系指药物所致的疾病或药物反应性疾病,它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于症状和诊断上酷似自然或生理发病的一机体异常表现。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10%~20%,出院后患者在门诊治疗中,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为32%。而药源性心血管疾病(drug-induced cardiovascular dis- ease)则是药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我们综合近年来发现的药物所致心血管系统方面的损害,并提出了一些用药监护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的心理损伤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伤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病人生理条件,也与病人的心理影响有直接联系。现将护理报道如下:1 不良反应的心理损伤1.1 焦虑心理: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中,焦虑反应比较普遍。由于病人不了解药品性能,出现副作用、过敏反应等非预期效果,而疾病又未被治愈,此时就觉得难以忍耐,显得焦虑不安和烦躁好动,如曾服过阿司匹林的病人,因用药后出现荨麻疹,显得性情比较暴躁,在医务人员面前发泄对药物治疗的不满,甚至缠着医生要求调换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