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柯琴梅  吴霁  杜以梅 《心脏杂志》2013,25(4):385-388
目的:探究慢性缺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的影响及其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10只)和慢性缺氧5 d、10 d、20 d及30 d组(各10只)。慢性缺氧组大鼠每天在低氧仓中予以缺氧8 h,分别取缺氧5 d、10 d、20 d及30 d的大鼠进行实验。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IK)。结果:慢性缺氧显著减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峰值及I V曲线漂移。慢性缺氧5 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及I V曲线与常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而慢性缺氧10 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及I V曲线与常氧组均有显著差异(P< 0.05),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IK密度的峰值进一步降低。与常氧组相比较,慢性缺氧10 d组大鼠的mPAP明显增加(P<0.05),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mPAP进一步增加;mPAP的增加与IK密度的下降呈负相关(r=-0.89769,P<0.01)。结论:慢性缺氧在引发肺动脉高压的过程中伴随有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通道的活性降低,提示Kv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上建立钙离子激活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KCa)电流、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y)电流和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 rectifier channel,Ku)电流的记录方法 .方法 用急性酶解的方法 分离出单个大鼠PASMC,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 记录钾电流.结果 ①急性酶解分离得到高质量的单个大鼠PASMC,呈梭形,边界清楚,胞浆均匀透亮.②Kv电流可以被5 mmol/L4-AP明显抑制,使电流-电压关系曲线明显下移,在55 mV时,Kv电流密度从(133.86±7.36)pA/pF减少到(59.09±3.35)pA/pF(n=6,P<0.05).③1 mmol/L TEA对KCa电流有明显抑制作用,使电流-电压关系曲线明显下移,在55 mV时,KCa电流密度从(9.03±1.42)pA/pF减少到(2.12±0.52)pA/pF(n=7,P<0.05).④KATP电流可以被10 μmol/L尼可地尔激活,使电流-电压关系曲线明显上移,在50 mV时,Kv电流密度从(29.08±5.90)pA/pF增加到(88.90±7.98)pA/pF(n=10,P<0.05).结论 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成功地建立了KCa、Kv和Kir电流的记录方法 ,可以为肺动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左旋精氨酸 (L Arg)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膜钾通道的作用 ,为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8只 ,每组 6只 ,随机分为三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 )、慢性低氧组 (B组 )和慢性低氧 +L Arg组 (C组 )。单个大鼠的PASMC获得采用急性酶分离法 (胶原酶Ⅰ型和木瓜蛋白酶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三组PASMC的静息膜电位 (Em)、电压门控钾通道 (Kv通道 )电流和钙激活钾通道 (KCa通道 )电流。结果  (1)B组大鼠PASMC的静息膜电位为 (- 31± 8)mV ,A组为 (- 4 2± 5 )mV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组大鼠PASMC的静息膜电位为 (- 39± 4 )mV ,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对Kv通道 (在 +5 0mV电压刺激时峰值电流 ) :B组大鼠PASMC的峰值电流为 (6 2± 5 )pA/pF ,A组为 (12 1± 9)pA/pF ,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C组大鼠PASMC的峰值电流为 (95± 3)pA/pF ,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0 1)。 (3)对KCa通道 (+5 0mV电压刺激时的峰值电流 ) :B组大鼠PASMC的峰值电流为 (74 7± 4 1)pA/pF ,A组为 (5 3 6± 5 9)pA/pF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应用L Arg后 ,C组大鼠PASMC的峰值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电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10只)和慢性缺氧5d、10d、20d及30d组(各10只)。慢性缺氧组大鼠每天在低氧仓中予以缺氧8h,分别取缺氧5d、10d、20d及30d的大鼠进行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IK)。结果:慢性缺氧显著减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峰值及Ⅰ~Ⅴ曲线漂移。慢性缺氧5d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及Ⅰ~Ⅴ曲线与常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缺氧10d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及Ⅰ~Ⅴ曲线与常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着缺氧时间延长,IK密度的峰值进一步降低。结论:慢性缺氧可降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通道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及电生理机制.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低氧组和低氧+DHA组.将大鼠三级肺动脉制备成去除内皮的血管环,急性缺氧溶液诱导血管环收缩后用二十二碳六烯酸处理血管环,测定其舒张血管的作用.建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法并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 二十二碳六烯酸(1 μmol/L、10μmoL/L)可显著舒张急性缺氧诱发的血管收缩(P<0.05,n=6),最大舒张率为48.63%±9.16%.二十二碳六烯酸可显著激活总钾离子电流(P<0.01).在指令电位+60 mV时,细胞外给予10μmol/L二十二碳六烯酸后,该电流由121.52±17.43 pA/pF增加至209.81±12.57 pA/pF.该钾电流为混合电流,能被蝎毒素和4-氨基吡啶部分阻断.二十二碳六烯酸(10μmol/L)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可产生显著激活作用(P<0.05,n=6),指令电压+60 mV时的增加率是125.21%±5.62%;对电压门控钾通道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n=6),指令电压+60 mV时的抑制率是63.21%±7.32%.结论 二十二碳六烯酸可通过开放大电导钙激活的钾离子通道而舒张急性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雌激素(E)对非高血压(NH)及原发性高血压(EH)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HMASM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 channels)及自发性瞬时外向电流(STOCs)的作用,探讨雌激素在NH及EH下对该通道作用的差异性.方法 急性酶分离法分离获取单个HMASMC,采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该细胞上的BKCa和STOCs.结果 雌激素可明显激活NH组HMASMC上的BKCa和STOCs,在测试电压范围内,雌激素使膜电位从0到+60 mV时BKCa的电流密度均显著性增加,在0和+60 mV时其电流密度分别从(1.95±0.39)pA/pF、(15.40±4.27)pA/pF增加到(2.81±0.84)pA/pF(P<0.05,25例)、(26.55±6.24)pA/pF(P<0.01,25例),其中0 mV时增加了0.44倍,+60 mV时增加了0.72倍;电位为-20 mV时STOCs的幅度和频率分别从(7.920±2.031)pA、(3.15±0.79)Hz增加到(12.92±3.41)pA(P<0.05,25例)、(4.41±0.96)Hz(P<0.01,25例),其中幅度增加了0.63倍,频率增加了0.40倍.而EH组在测试的-60到+50 mV电压范围,雌激素没有这种显著性激活作用,在0和+60 mV时其电流密度分别从(1.34±0.43)pA/pF、(4.91±1.40)pA/pF增加到(1.53±0.55)pA/pF(P>0.05,14例)、(8.04±2.0)pA/pF(P<0.05,14例),其中0 mV时增加了0.14倍,+60 mV时增加了0.63倍;在电位为-20 mV时STOCs的幅度和频率分别从(5.39±1.93)pA、(0.75±0.37)Hz增加到(6.70±1.06)pA(P>0.05,14例)、(2.34±0.98)Hz(P<0.05,14例),其中幅度增加了0.24倍,频率增加了2.12倍.结论 雌激素对NH组HMASMC上的BKCa和STOCs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在EH组这种激活作用显著降低,由此推测EH组HMASMC对雌激素的反应性较NH组低,这种差异性将为雌激素合理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雌激素;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性瞬时外向电流;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方法以开腹胆总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白鼠急性胰腺炎实验模型,24~48h后处死动物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以正常大白鼠心肌细胞的Ito为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大鼠心室肌细胞的瞬间外向钾电流受到抑制,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下移,其峰值电流密度由对照组的(52.16±13.12)pA/pF下降为急性胰腺炎组的(11.83±4.20)pA/pF,+70mV的Ito电流密度较对照组下降了58.15%(P〈0.001),其失活曲线左移,半数最大失活电位对照组为(-45.2±8.3)mV,急性胰腺炎组为(-55.0±8.6)mV,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01),失活速度加快;急性胰腺炎组Ito恢复速度明显减慢,恢复时程延长(与对照组比较P〈0.001)。结论急性胰腺炎后心室肌细胞的Ito受抑制,可能为急性胰腺炎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BK通道)电流的特点,为研究疾病状况下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异常变化提供正常对照。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不同阻滞剂,对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钾通道进行鉴定;采用全细胞和单通道膜片钳实验技术分别记录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计算开放幅度和电导,观察BK通道电压敏感性和钙敏感性及加入特异性BK通道阻滞剂IBTX后BK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正常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约占总钾离子流65%±4%(t/,=12),BK通道电导为(258±42)pS(n=6),在刺激电位150mV时,电流密度为(275±40)pA/pF(n=8);在电极外液钙离子浓度为1μmol/L,刺激电位为0、20、40、60、80、100、120、140和160mV条件下,BK通道开放概率(NP0)分别为0、0.0002、0.0016±0.0005、0.0283±0.0081、0.05694±0.0102、0.3533±0.0514、1.4922±0.1578、2.5975±0.3632和4.6041±0.7834(P〈0.05,n=5);在刺激电位60mV,电极外液钙离子浓度为0、0.001、0.01、0.1、1、10、50和100μmol/L条件下,BK通道NP。分别为0、0.0001、0.0031±0.0008、0.0042±0.0090、0.0808±0.0105、0.7591±0.1274、2.7242±0.4612和3.2366±0.5728(P〈0.05,n=6)。结论BK通道广泛分布于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具有电压敏感性和钙敏感性,对冠状动脉血管张力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Western印迹法,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电流及Kv1.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ACS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记录方法,记录淋巴细胞膜Kv的电流密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Kv1.3蛋白的表达。结果ACS患者淋巴细胞Kv的电流密度为(2694-94)pA/pF,明显高于正常人[(1914-64)pA/pF,P〈0.01]。ACS组淋巴细胞膜电容为(2.3±40.7)pF,对照组为(2.2±0.5)p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CS患者淋巴细胞Kv1.3通道表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ACS患者淋巴细胞Kv表达明显增多,说明Kv在调节ACS患者淋巴细胞的激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IMI)对家兔左室肥厚心肌(LVH)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跨室壁不均一性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家兔LVH模型,并口服IMI[0.625mg/(kg·d)]连续8周进行干预。取心脏分离左室游离壁3层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K1。结果因LVH模型心肌细胞膜电容增加所致IK1密度明显减少,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从(5.9±0.7)pA/pF、(6.1±0.5)pA/pF和(4.9±0.3)pA/pF降低为(4.4±0.5)pA/pF、(4.5±0.4)pA/pF和(2.1±0.2)pA/pF,各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加大。IMI处理后,可逆转心肌的病变,IK1的密度明显高于IMI未干预的LVH组(P<0.05),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5.4±0.8)pA/pF、(5.8±0.6)pA/pF和(4.3±0.5)pA/pF,使3层细胞间电流密度的差异减小。结论IMI可逆转LVH后心肌细胞IK1的改变,减少跨室壁差异,提示可能是其减少LVH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一周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兔开胸,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1周后酶解分离梗死周边区心外膜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0-6mol/L伊布利特细胞外液(伊布利特组)对梗死周边区心外膜心室肌细胞ICa-L活性的影响,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及AMI但未灌流伊布利特组(AMI组)比较。结果①AMI 1周时兔梗死周边区心室肌细胞ICa-L受到抑制,电流密度-电压曲线(I-V)上移,ICa-L电流密度峰值降低[-3.52±0.91 pA/pF(n=10)vs-5.68±1.53 pA/pF(n=10),P<0.05];伊布利特组电流密度峰值为-4.84±1.22 pA/pF(n=8),较AMI组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虽有减小,但无差异(P>0.05)。②AMI组、伊布利特组ICa-L失活曲线明显左移,以AMI组左移更加明显,对照组半数失活电压(V0.5)为-32±4 mV(n=10),AMI组V0.5增加为-46±7 mV(n=10,P<0.05),伊布利特组V0.5为-36±6mV(n=8),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AMI后1周梗死周边带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受阻滞,伊布利特对缺血引起的ICa-L的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表达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并观察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对钠通道的影响。方法:野生型SCN5A基因和SCN1B基因共表达于HEK293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使用FA(0.15μM)前后的钠电流。结果:转染效率约为70%,和使用FA前相比,用药后在每一指令电压上钠电流都减小;在测试电压为-4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159.74±63.80)pA/pF降至(-94.48±62.63)pA/pF(n=7,P=0.012);通道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51.66±7.69)mV和(-58.19±2.45)mV(n=7,P=0.048);稳态失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83.55±3.21)mV和(-85.25±4.78)mV(n=7,P=0.041);通道失活后恢复τ分别为(33.86±23.18)ms和(67.71±58.58)ms(n=7,P=0.048)。结论:FA可以减小各测试电压下的钠电流峰值(电压电流曲线向上漂移);加速通道的电压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从丹参中分离提取的药物单体——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细胞上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L型钙电流(ICa,L)的电生理学作用。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IK1和ICa,L。每个细胞采用加药前后自身对照,用含100μmol/L丹酚酸B的细胞外液灌流心室肌细胞,记录加药前、后的电流,所有数据均在细胞破膜后20min内完成。结果 100μmol/L的丹酚酸B对Ito和ICa,L具有抑制作用,使Ito和ICa,L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下降,电流密度-电压曲线下移;且丹酚酸B主要抑制Ito的快速电流成分Itof,而对Ito的缓慢电流成分Itos无明显作用。在60mV测试电压下,Itof的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23.51±3.29pA/pF降为16.85±2.36pA/pF,抑制率为28.31%±10.6%(n=8,P0.05)。在-10mV测试电压下,100μmol/L丹酚酸B作用后ICa,L的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8.66±-2.40pA/pF降为-5.91±-2.14pA/pF,抑制率为31.84%±10.23%(n=11,P0.05)。丹酚酸B使Ito通道失活后的恢复减慢,但不改变ICa,L的通道动力学。丹酚酸B对IK1无显著作用。结论丹酚酸B对Ito和ICa,L具有阻滞作用,而对IK1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期间不同时相(缺血时、缺血后再灌时)氟比洛芬酯处殚对乳鼠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1组(对照组)为体外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Ⅱ组(I/R组)为相同的细胞,缺血3小时,再灌注1小时;III组(氟比洛芬酯缺血时处理组)在I/R缺血时相加入氟比洛芬哺(0.15μM);IV组(氟比洛芬酯缺血后再灌注时处理组)在I/R再灌注时相加入氟比洛芬酯(0.15μM)。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分别记录并比较四组的钠电流。结果:和I组相比,II组存每一指令电压上都增大钠电流;在测试电压为-2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375.47±70.31(pA/pF)增至-557.11±12786(pA/pF)(n=5,P〈f0.05);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4281±1.21mV和-3149±2.40mV(n=5,P〈005);稳态欠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7424±5.89mV和-68.70±6.26mV(n=5,P〈005);通道失活后恢复T分别为2569±19.47ms和7.534±3.24ms(n=5,P〈0.05)。III、IV组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375.47±70.31(pA/pF)分别降至-208.80±121.44和-278.91±188.26(pA/pF)(n=5,P〈0.05);通道稳念激活V1/2分别为-40.89±9.81mV和-39.49±3.70mV(n=5,P〉O05);稳态失活V1/2分别为74.45±5.02mY和-75494±3.32mV(n=5,P〉0.05);通道失活后恢复T分别为24.98±16.41ms和26.30±11.82ms(n=5,P〉005)。III、IV组之间各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处土型可以增大钠电流的峰值电流,并使电压电流曲线下移;减慢通道的时间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爪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快。而在I/R缺血和再灌注两个时相使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阻制钠通道的这螳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ar)对大鼠心房肌细胞起搏电流(If)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心房颤动的机制。方法选择22~24月龄SD大鼠分离心房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f。结果Car可明显降低老龄大鼠心房肌细胞的超极化激活起搏电流,在-150mV时,1.0μmol/L Car使If的电流密度从(3.2±0.4)pA/pF降至(2.4±0.3)pA/pF(P%0.01)。Car的抑制电流效应呈电压依赖性,即随着超极化电位的增加,Car的效应也增加。在0.1~30.0μmol/L的范围内,Car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阻滞起搏电流,其IC50为1.37μmol/L(95%可信限为1.96~0.57μmol/L)。进一步,Car可以使If的稳态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使半激活电压从(-87.5±2.3)mV移至(-96.2±4.7)mV。从而使电流激活减慢,这可能是其减少,If的主要原因。结论卡维地洛可明显降低老龄大鼠心房肌细胞起搏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钙释放通道稳定蛋白FK506结合蛋白12.6(FKBP12.6)基因转染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室肌细胞钙通道(ICaL)和钠-钙交换电流(INCX)的影响。方法用携带FKBP12.6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FKBP12.6-GFP感染分离的心衰心室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转基因的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CaL和INCX。结果①心衰心室肌细胞的FKBP12.6蛋白表达显著下调,Ad.FKBP12.6-GFP感染细胞的FK-BP12.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d.GFP感染细胞;②Ad.GFP组心室肌细胞的ICaL密度峰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6.81±0.83pA/pFvs11.43±1.14pA/pF,P<0.01),而FKBP12.6基因转染细胞电流密度峰值较Ad.GFP组显著升高(9.60±1.09pA/pFvs6.81±0.83pA/pF,P<0.01);③Ad.GFP组心室肌细胞的INCX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FKBP12.6基因转染使心衰心室肌细胞的INCX显著降低(P<0.05)。结论FKBP12.6基因转染显著升高心衰心室肌细胞ICaL,并显著降低INCX,从而逆转心衰时上述离子通道电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L-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并探讨其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n=15)、rhBNP治疗组(n=15)和假手术组(n=15)。采用酶解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Ca-L。结果①心律失常发生率:与I-R组比较,rhBNP组兔室速、室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下降,而且其心律失常的评分也明显低于I-R组[(2.6±0.7)vs.(3.6±0.8),P〈0.05];②电流密度峰值:I-R组、对照组、rhBNP组ICa-L电流密度峰值(0mV)逐渐升高,分别为(-4.34±0.92)pA/pF、(-3.42±0.76)pA/pF、(-3.13±1.22)pA/pF。结论 rhBNP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ICa-L明显增高,rhBNP可使ICa-L下调,逆转电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