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最终药物制 剂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中药制药业的现代化水平。在简述传统中药提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近5年来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等。这些提取技术包括:超临界萃取(SFE)、连续逆流提取(CCE)、微波萃取(MAE)、超声提 取(UAE)、酶提取(ETE)、半仿生提取(SBE)、液泛提取(FE)、压榨提取(PE)、组织破碎提取 (STE)、免加热提取(HFE)、空气爆破提取(AEE)、常温超高压提取(UHPE)等,并展望了中 药提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提取工艺研究概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近年来中药提取的3种方法--热水提取即煎煮法,乙醇提取的冷浸法或热提、超临床流体萃取,以及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的3种方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法的具体工艺研究2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提取工艺的3条建议;(1)建立量化指标,制定工艺参数;(2)注重成方研究和新药制剂提取工艺;(3)对采用絮凝剂对提取液精制进行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3.
野菊花中绿原酸的不同提取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绿原酸含量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从野菊花中提取该成分的新工艺.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及超声波提取法3种提取工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冰醋酸:水(体积比为18:1:8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测定3种提取方法的绿原酸含量及浸膏率.结果:绿原酸在0.015 18~0.151 8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热回流提取法绿原酸含量为(0.421 1±0.013 7)%,超声波提取法为(0.336 1±0.010 7)%,组织破碎提取法为(0.406 6±0.006 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61,P=0.001).加热回流提取法的浸膏率为(32.48±0.68)%,超声波提取法为(22.53±1.16)%,组织破碎提取法为(26.79±0.5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13,P<0.001).结论:组织破碎提取法具有简便迅速和节能高效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提取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冰冻切片法破碎大鼠心肌组织提取RN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液氮研磨法和冰冻切片法破碎大鼠心肌组织来提取RNA的效果,证明利用冰冻切片机破碎动物组织提取RNA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方法:用液氮研磨法和冰冻切片法破碎大鼠心肌组织并提取RNA,通过RNA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以及扩增β-actin基因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液氮研磨法和冰冻切片法提取的RNA浓度分别为2.59μg/μl、2.05μg/μl。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见两条明显的条带。28s rRNA与18s rRNA条带亮度之比大于1。β-actin基因的PCR扩增在约445bp处有与预期长度一致的明亮条带。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冰冻切片法破碎心肌组织能达到液氮研磨法的效果,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快速简便的破碎动物组织提取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其提取率.方法:本文分别阐述了9种提取方法,包括超高压提取、酶解、半仿生提取、真空冷冻干燥、超声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组织破碎提取法和酶法提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结论: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丹参组织破碎提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丹参组织破碎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3D3,即用8倍量的水,浸泡12 h,破碎提取2次,提取9 m in。结论:破碎提取法简单、高效,可节约大量能源。  相似文献   

7.
对冬凌草不同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冬凌草甲素为指标分别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破碎提取法较其它提取法提取的冬凌草甲素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张曾 《医学教育探索》2000,(11):W010-W010
我们经多年研究实验 ,于 1 996年初研制成一台集煎煮、分离、渗漉、回流提取和薄膜浓缩同步运行的多功能高效中药提取器 (图 1 ) ,可大幅度地节省药材 ,降低成本 ,稳定药效 ,方便服用。图 1 多功能高效中药提取器简图1 设备的特点及与相关产品的比较1 .1 符合中医临床辨证施治 ,随证加减的需要 :该提取器制备速度快 ,批量小 ,可为每个患者单独组方 ,实现个体化给药。1 .2 提取有效成分彻底 ,减少了药物资源的浪费 :该提取器对中药有效成分煎出率为砂锅煎药的 2 .5~ 1 9.6倍 ,在保证同等疗效的前提下 ,可减少处方药量 ,减轻患者负担。1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冻结破碎法和匀浆法提取组织蛋白的效率,拟建立一种提取组织蛋白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用冻结破碎器具SK-100和匀浆机处理小鼠不同部位的组织,提取总蛋白后进行蛋白定量,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β-actin蛋白表达.结果 冻结破碎法虽比匀浆法耗时稍长,但与匀浆法提取的总蛋白浓度以及β-actin蛋白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匀浆法与冻结破碎法均可以用于提取小鼠各种组织的蛋白,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展开,进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相关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酵母多糖具有很高的医学功效,因此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然而啤酒酵母具有坚韧的细胞壁,欲提取啤酒酵母中的多糖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破碎细胞壁的方法。目前,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较多,如:超声波提取技术,常规水提法,碱溶法及盐法,微波法,酶法,高压匀质法,索氏提取法等。本试验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常规水提法及碱溶法等方法提取啤酒酵母中的多糖,比较各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优缺点,旨在优化提取方法及工艺。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文题所述塔的操作特征及隔板高度对其影响。为了提高此种塔的流通能力,作者引入温和的脉冲,并对此改进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塔的性能。作者发现,引入温和脉冲后塔的流通能力可增加一倍以上,各种操作性能也较好。可以认为,脉冲闭式涡轮搅拌萃取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萃取塔。  相似文献   

12.
微波提取设备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微波提取装置在中药提取车间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配套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酸浆水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精称酸浆粉20 g,按正交试验列号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结果 影响酸浆出膏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水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结论 酸浆水提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水量6倍,提取温度11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姜黄药材中总姜黄素的提取纯化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研究,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姜黄素的含量。并对超声辅助提取法做了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声提取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姜黄粉碎成40目,75%的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时间为60min.,姜黄素的提取得率为4.96%。  相似文献   

15.
综述传统中药提取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中药提取的本质和影响固液萃取作业的因素为理据,分析国内中药厂现有提取装置的状况,并着重介绍RL连续逆流提取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研究润肠丸的提取溶剂和提取工艺条件。方法:用小肠推进实验筛选比较方剂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推进率,以浸膏得率和大黄素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合理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其中以水提物小肠推进率最大,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分别加6倍水,每次提取1.5h。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能使有效成分充分提取,保证药效与制剂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从原料药提取结构分析与生产数据采集的角度,对传统与现代提取工艺多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提取方法对麻黄中麻黄碱提取得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比较优选麻黄浸提方法。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为化学成分指标 ,对中药麻黄 5种提取方法 (半仿生法、水煎煮法、温浸法、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结果 麻黄碱的提取得率为半仿生法 >水煎煮法 >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法 >温浸法 >水蒸气蒸馏法。结论 半仿生法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丁酯为萃取溶剂,采用预分散溶剂萃取法从含菌丝发酵液中直接萃取林可霉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胶状液沫、胶状气沫和菌丝体的相互作用,被萃取液中适量菌丝体的存在有利于萃取和分层,分层效果好于不含菌丝体的林可霉素水溶液。当发酵液的菌丝体含量控制在15~150g/L时,分层效果较好,油相富集迅速,在实验条件下一次萃取率最高可达78.6%。  相似文献   

20.
以正辛醇为萃取剂,研完了从酸性(HNO_3)介质中萃取甲醛的动力学。实验是在一恒界面池中进行的。通过改变搅拌强度、两相接触面积、操作温度和酸浓度,判定甲醛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在有机相膜内反应与扩散并列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有机相膜的界面反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