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7和1988年的4~11月,对嗜人按蚊孳生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取各孳生地样本3764份,获按蚊幼虫2843条,养出成蚊2276只,其中嗜人按蚊1470只;共获按蚊卵2377粒,其中嗜人按蚊卵1836粒。小型积水、稻田、中型积水和水塘中,嗜人按蚊幼虫和卵密度指数分别为2.7,0.27,0.21,0.19,表明嗜人按蚊的主要孳生场所是各类小型积水,次为稻田。同时调查发现,该蚊在稻田中的孳生数量随禾苗的生长出现明显季节差异,而在小型积水中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发现该蚊对孳生地无严格选择,与土质属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湛江市市区蝇、蚊密度和蝇、蚊孳生地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湛江市市区蝇、蚊密度及蝇蚊孳生地的调查情况。随机方法抽查157户居民、商店、饮食行业等620个房间,结果阳性房间238个,阳性率为38.39%,成蝇阳性房间平均密度为19.44只/房。调查蝇孳生地103处,阳性孳生地19处,阳性率为18.45%。调查135户239个房间的成蚊密度,阳性房间60个,阳性率为25.10%。调查蚊孳生地106处,阳性41处,阳性率为38.68%。调查结果显示,市区蝇、蚊密度均较高,急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城区蝇蚊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龙岩城区蚊类季节消长与孳生状况,配合创卫,指导城区开展灭蚊活动。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进行成蚊季节消长密度监测;按照创建省级灭蚊先进城市现场考核办法,开展灭蚊前后不同孳生地蚊类孳生状况调查。结果6~9月份为蚊密度高峰期;灭蚊前后居民住宅和单位内外环境各种积水处蚊幼蛹阳性率分别为29.32%、1.67%,大中型水体蚊幼蛹均未检出,特殊场所蚊密度分别为0.24、0.11。灭蚊前花圃种植园地和居民住宅积水处蚊幼蛹阳性率分别为77.42%、29.20%;旧轮胎露天存放处的平均人诱蚊密度为1.11只,超过省级灭蚊标准。结论开展群众性灭蚊活动时间选择在春夏之交的4~5月份较为适宜。当年度开展的灭蚊活动成效显著,灭蚊后有关指标达到省级灭蚊标准。蚊类孳生地分布与以往不同,建筑工地已不在是主要的孳生地。居民住宅积水处、花圃种植园地和旧轮胎露天存放处作为蚊类主要孳生地是今后开展群众性灭蚊活动的重点治理场所。  相似文献   

4.
<正> 研究证明,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简称Bs)具有良好的灭蚊效果,Bs芽孢在幼虫孳生地,尤其是污水型孳生地,具有较长的残效,并有再循环的潜力。被WHO称为最有前途的微生物杀虫剂。但不同的Bs制剂对各种蚊幼虫的毒效不同,孳生环境中的水质:水温、pH值、食物含量等均可影响Bs的灭蚊效果。系统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Bs的现场应用具指导作用。一、生物性因素(Biologieal factors): 1、蚊虫种类对球形芽孢杆菌毒效的影响:Bs对按蚊、库蚊、曼蚊、鳞蚊、阿蚊及脉毛蚊幼虫均有较高的毒效,对库蚊幼虫的  相似文献   

5.
<正>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市,位于非洲中部,赤道南500公里。在该市,被称为城市蚊种的致倦库蚁是污水孳生的优势种。充当疟疾主要媒介的冈比亚按蚊在这些污水里也有孳生,但它主要孳生在另一些孳生地如市周围的灌溉池。令人棘手的是,目前尚无较好的方法来排除或净化这两类蚊孳生地。而且,这两种蚊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也给防治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问题。目前,应用苏云金杆菌(H-14)和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南省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的现状。方法采用幼虫勺捕法调查孳生地;以人诱和牛帐诱捕观察其吸血趋性;用牛帐诱捕观察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结果在渗出水、畜迹水体和废弃养殖池中捕获嗜人按蚊幼虫。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吸入牛血比例分别为5.66%和94.34%;该地区嗜人按蚊全年均有活动,主要集中在3~8月份,11月有个小峰,夜间活动高峰在19:00—20:00。结论该地区嗜人按蚊主要孳生在水质较清有植物的渗出水、畜迹水体中。其偏吸牛血;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吸血活动主要在傍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实验区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悬浮剂,处理蚊虫栖息的植被,治理成蚊密度;采用直接投入缓释剂和孳生地治理白纹伊蚊幼虫。对照区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实验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叮咬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控制效果。结果在采用防制方法后的1 d~4 w期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的布雷图指数达到70.11%~95.88%,而成蚊的叮咬指数达到40.39%~93.12%种群密度的下降效果;并且在第4周后幼虫密度的下降维持在95%以上,而成蚊的密度下降维持在90%以上。结论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相似文献   

8.
华丽巨蚊是我省常见的品种,本文实验区是在广州宝岗居民点,实验组的孳生地放入200条白纹伊蚊幼虫和1条巨蚊幼虫;控制组的孳生地仅放入1条巨蚊幼虫;而对照组空白。由于实验区同时存在褐尾库蚊,统计时已排除其影响,实验组的防制率为83.8%;控制组为70%,其结果认为可作为生物防制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海南三亚农村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其密度变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6—11月,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对三亚市4个行政区和1个生态区管委会分别随机选取自然村或农场队的公共区域、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以目测法调查蚊幼孳生地、蚊幼阳性积水、成蚊数,蝇类孳生地、成蝇数,鼠类栖息地、鼠迹数及蟑迹数。结合该自然村或农场队的人居环境评分,分析其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三亚市163个自然村/农场队次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其中成蝇数(15.82±22.24)只、蝇孳生地数(4.45±3.21)处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其次是鼠类栖息地数(2.97±6.58)处、鼠迹数(2.79±2.88)只和成蚊数(1.69±6.40)只、蚊孳生地数(2.87±2.53)处、阳性积水数(2.33±2.82)处,蜚蠊蟑迹数(0.16±0.48)只数量较少。从6—11月,病媒生物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蝇类孳生地数未见明显改变,鼠迹数和鼠类栖息地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本研究观察到三亚农村的病媒生物孳生和栖息地类型很多,具有明显的热带地方特色。相关性分析显示,三亚市农村蚊幼孳生地数、蝇类孳生地、成蝇数、鼠迹数与整治成效,在5个月中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调查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8个指标中,除蝇类孳生地和鼠类栖息地外(P>0.05),蚊幼孳生地(P<0.01)、蚊幼阳性积水(P=0.04)、成蚊数量(P=0.01)、成蝇数量(P<0.01)、鼠迹数(P=0.04)和蟑迹数(P=0.04)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庄清洁整治后,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三亚农村环境中的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高,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病媒生物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龙岩地区白纹伊蚊孳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调查孳生地种类,捕捞幼虫计数密度,户外诱捕成蚊计算棘叮率(只/人工小时)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最高密度依次达960条/勺,900条/勺,500条/勺和93条/勺,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分别为186只/人工小时,112只/人工小时,18只/人工小时和10只/人工小时,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仅为16.3%。结论:龙岩市白蚊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锥形束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鑫  汪学华  陆钰  汪庆胜  甘朝兵  沈洋 《安徽医学》2011,(10):1701-170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技术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在门诊常规X线检查中发现的埋伏多生牙病例,行锥形束CT扫描,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然后拔除。结果锥形束CT结果显示:16例患者20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13颗位于腭侧,5颗位于唇侧,2颗位于牙槽骨中部,与术中所见一致。锥形束CT可以准确显示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结论锥形束CT技术的应用是精确定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颌骨宽度发育不足是错合畸形的常见问题,常常会影响下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上颌快速扩弓(Rapid palatal expansion, RPE)是正畸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上颌骨邻近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快速扩弓的矫治力通过牙以及腭部施加到周围骨组织,并传导分散至全部上颌骨和它边缘组织。腭中缝骨性扩弓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由于青春期后的患者腭中缝骨化程度增高,牙性扩弓代偿使上颌骨缝扩弓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临床治疗中亟需一种切实可行的腭中缝骨化程度的预测方法,指导上颌骨缝扩弓策略。本文就评估青春期前后上颌骨缝快速扩弓不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78-80
目的分析直丝弓矫治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恒前牙反颌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予直丝弓矫治加颌垫矫治,分析和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下颌突缩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下颌长度、下颌体陡度、下颌骨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上颌长度、面部生长方向及高度、上颌骨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上下颌骨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下颌中切牙角观察指标及上颌中切牙角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前牙反颌的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治加颌垫矫治,矫正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反颌状态,恢复患者口腔功能及侧貌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引导下微创拔除前磨牙区多生牙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拔除前磨牙区多生牙提供经验参考。 方法收集CBCT定位下使用种植机微创拔除前磨牙区多生牙的病例,分析多生牙的上、下颌分布情况、位置特点、手术时间及拔牙术后反应等情况。 结果前磨牙区多生牙中下颌占 70.13%,埋伏位置偏舌(腭)侧者占 89.61%,手术平均时间上颌(26.96±7.60) min,下颌(27.70±7.35) min,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术后1 d[上颌(2.48±0.90)分,下颌(2.54±0.98)分],术后7 d[上颌(0.57±0.51)分,下颌(0.59±0.53)分]。 结论前磨牙区多生牙以偏舌腭侧最为常见(89.61%);CBCT引导下使用种植机拔除前磨牙区多生牙时间较短,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40-142
目的 探讨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第三磨牙缺失、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的牙位分布和性别差异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第三磨牙的缺失率为25.7%,且上颌的缺失率显著多于下颌;缺失的牙位分布依次为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侧切牙.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的发生率在上颌与下颌、左侧与右侧、男性与女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80例患者出现左、右两侧恒牙同时缺失的现象,占总数的69.2%.结论 除了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是最易缺失的牙齿,对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患者应采取早期干预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III类错?患者经上颌慢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包括22例患者,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9.8岁,治疗时间0.7年,慢速螺旋扩大器扩弓每周旋转90°~270°,(90°相当于0.25?mm)前方牵引力值为600~800?g/侧,治疗结束时覆盖至少为2?mm。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4年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及下颌平面角匹配的未经治疗的骨性安氏I类错?骨面型正常儿童22例。结果:治疗组上颌骨前部较对照组每年前移量多1.6?mm,上颌骨后部较前部明显下移,下颌骨后下旋转同时下切牙直立。1.4年后上颌骨前部相对后缩、后部上移,抵消部分治疗效果。下颌骨的生长方向趋于正常,下切牙略唇倾。结论:上颌扩弓和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III类错?有利于减轻错?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牙齿正畸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薄层重建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并联合运用横轴面图像进行术前诊断。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牙齿畸形,尤其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数目、形态、唇鄂侧位置及与邻牙关系,54例牙齿畸形患者术前与术后诊断一致,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牙齿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4637名青年人恒牙发育异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青年人恒牙牙齿形态和数目发育异常状况。方法2004至2006年对榆林市4所中学的4637名17-21岁学生进行恒牙数目和形态异常的调查。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牙位发育异常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的总患病率为16.35%。女性过小牙、过大牙或锥形牙、畸形中央尖和先天性缺牙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内陷、过小牙、过大牙或锥形牙好发于上颌侧切牙,畸形中央尖好发于下颌第二前磨牙,融合牙和先天缺牙好发于下颌切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小牙、过大牙或锥形牙与先天性缺牙伴发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种牙齿数目和形态异常的患病率、性别差异和好发牙位与以往的研究相符。但过小牙、过大牙或锥形牙、畸形中央尖的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即刻加载自攻微种植体在上下颌后牙区成功率有否区别。方法在10例上下颌牙列重度拥挤的I类骨面型均角患者(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17.5岁)的上下颌后牙区植入自攻微种植体支抗(每例患者4枚,共40枚),即刻加载50~100g。当尖牙到位后(平均3.5个月),统计各区种植体失败数。结果上下颌后牙区即刻加载的自攻微种植体支抗的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后牙区即刻加载的自攻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比上颌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生长发育高峰期唇腭裂患者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弓(SARME)前后牙颌系统的变化. 方法 选择11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双侧颊侧骨皮质切开术+快速扩弓治疗,手术前(T1)及扩弓后(T2)拍摄CBCT.利用EZ3D2009软件对上颌牙及牙槽骨的变化进行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扩弓后,牙弓宽度和牙槽骨宽度明显增加(P<0.05);牙槽骨高度无明显改变(P>0.05).牙槽骨厚度在牙1/3处颊侧减小,舌侧增加(P<0.05).裂隙两侧支抗牙颊向倾斜移动.结论 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唇腭裂患者进行SARME治疗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