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开放环境饲养条件下,实验用小鼠所感染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干扰试验结果。某些寄生虫可使人致病,具有公共卫生意义。我们对杭州市5个单位繁殖饲养的3个品系小鼠肠道蠕动感染情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昆明系小鼠取自浙江医科大学动物室、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动物室和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鼠龄3-7个月,共60只;NIH小鼠取自浙江医学研究院动物所,30只,鼠龄1-2.5个月;BALB/c小鼠取自杭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查明动物室的温度条件,笔者等曾就环境温度对小鼠、大鼠的繁殖,体重增加,摄食量,脏器重量,血液性状等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报告。这次,用同样方法对裸小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材料及方法;供试动物原放在温度22°±1℃,相  相似文献   

3.
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一直是免疫学和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作者采用微细胞毒法,用11个同类系小鼠品系(其中8个品系为B10背景的同类系),对自制的3种H-2抗血清(33,31,和23)进行了滴定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材料方法一、实验动物:各品系的实验小鼠均取自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育种室的同类系小鼠和近交系小鼠保种群。二、抗血清:用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育种室提供的同类系小鼠,经免疫后制成3种H-2抗血清: 1.B10.D_2×A/He F_1αB10.A(5R)制得抗血清33。  相似文献   

4.
最近,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白求恩医科大学等6个单位部分实验动物室的设施条件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 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部普通小鼠饲养室,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部近交系小鼠饲养室,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部普通大鼠饲养室,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部豚鼠饲养室,白求恩医大实验动物部家兔实验观察室,白求恩医大地方病研究所家兔实验观察室,白求恩医大地方病研究所大鼠实验观察室,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普通小鼠饲养室,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小鼠实验观察室,省药检所大鼠饲养室,省药检所大鼠、小鼠实验  相似文献   

5.
清洁级NIH系小鼠种群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向国内各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适合于乙肝疫苗检定用的实验小鼠,通过遗传筛选、剖腹产净化及引入清洁环境扩大繁殖,培育成清洁级NIH小鼠种群。现将NIH小鼠在清洁饲养室扩大繁殖和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动物来源:本室遗传组用生化检测方法从普通NIH小鼠种群中筛选出适用于乙肝疫苗检定使用的H-2~q型小鼠,由裸鼠组剖腹产净化后,引入清洁饲养室。第一次引入雄鼠13只,雌鼠17只;第二次雌雄各25只。均为30~50日龄。同时,引入一批非H-2~q型的清洁级NIH小鼠和SPF级的BALB/c小鼠,以保持动物饲养室的动物数(20米~2饲养室,保持90~150盒小鼠)。动物饲养室灭菌:动物室为“封闭式”,使用前以  相似文献   

6.
白鲜皮粗多糖升白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鲜皮粗多糖系从芸香科植物白鲜Di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中提取的混合多糖。本文观察了白鲜皮粗多糖对小鼠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下降的对抗作用。1 实验材料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0g,雄性,由本校实验动物室提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动物饲育室内的有害因子——氨的研究引起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重视。饲育室中氨对动物呼吸道、肺脏有较大的影响,过高的氨浓度会使仓鼠发生死亡及食仔现象。我国及日本等国实验动物标准要求饲育室空气中氨浓度小于20ppm。但饲育室空气中氨浓度是否能代表动物生活的微环境(即笼内)氨浓度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在不增加饲育室换气次数及换笼频率的情况下,通过对目前使用的笼具进行改进,以降低笼内微环境氨浓度?木文报告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结果。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SS-1-B改进型小鼠笼,作者将SS-1-B型小鼠笼箱体降低6cm,降低部分由不锈钢网罩代替,整个笼子的体积和形状与原型相同。  相似文献   

8.
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动物室为保证满足本所对清洁级实验小鼠的需求,在1987年3月开始购入JJG型超净空气层流架小规模培育小鼠的基础上,改建了一座面积约300m~2的清洁级实验动物室。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勤俭办事业的精神,经过约半年的筹建布置,该室于11月建成后开机试运转,并进行全面技术性能测试。随即在其中3室(各约12.5m~2)各安置1台层流架,引入5个品系的小鼠作种群饲育。经3个多月的观察,环境控制较为理想,生长、发育、繁殖情况良好,无疾病、死亡等问题发  相似文献   

9.
将一间约80m~3普通动物室改建成净化室,结合层流架进行裸小鼠的繁殖生产,取得满意效果。经检测,饲育环境已达SPF级标准。裸小鼠的繁殖性能良好,nu/+(?)鼠受孕率为78%,窝产仔8.0只,窝产裸仔4.1只。裸小鼠的成活率为78%,生长速度略高于国内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1.
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漏报率、科别感染率和部位感染率,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我院1998~2004年的129103位住院患者及5512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率的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院感染率4.3%、漏报率9.6%,科别感染率内科6.2%、外科3.2%、妇产科6.1%、儿科4.9%、五官科0.4%、肿瘤科3.2%、传染科4.5%;部位医院感染率下呼吸道1.31%、上呼吸道0.81%、胃肠道0.51%、手术伤口0.45%、皮肤0.35%、泌尿道0.31%、其他部位0.53%。结论全面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全员教育、全院参与、全面监测、科学防控,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病人负担、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加替沙星400 mg/d口服,疗程7~14 d。结果2004年2月—2005年2月,共入选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失访2例,中途停药2例,剔除1例。安全性可评价病例34例;治疗效果可评价病例31例,其中男7例,女24例,年龄23~69岁,平均44.8岁;肺炎1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3例;治愈28例,显效1例,进步2例,有效率93.5%。筛选痰培养细菌15株,阳性率44%,治疗结束全部清除,清除率100%。4例出现不良事件,表现为输液局部发痒、口服药物后出现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和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11.8%。结论加替沙星口服每日1次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脑瘫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7年1~12月,731例病例逐一进行登记,并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脑瘫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43%,营养程度、住院天数、年龄、清蛋白值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儿科脑瘫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肺部医院获得性丝状真菌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珍  吴丽娟 《重庆医学》2006,35(24):2209-2210
目的了解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特点并调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过去5年临床肺部医院获得性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8例肺部感染病例中发生肺部医院获得性丝状真菌感染36例(3.16%),感染菌种以曲霉菌为主,包括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土曲霉菌等。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呼吸机、皮质粪田醇激素、侵入性诊疗措施等。感染病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病例,预后差。结论肺部医院获得性丝状真菌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应采取综合措施将其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肺癌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肺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42例肺癌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27%,其发生与高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的关系,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提高机体全免疫力、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张华  任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67-1468
目的探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以2009年1月-2010年4月干部病房老年院内感染患者35例为感染组,设同一时期住院的老年非院内感染患者40例为未感染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院内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天数、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情况均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是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年5月至2000年4月住院的206例脑梗死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培养结果、药敏试验及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中段尿培养共获得272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223株(81.98%),革兰氏阳性球菌41株(15.07%)。革兰氏阴性杆菌占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肠杆菌、变形杆菌、阴沟杆菌。尿路感染与年龄、意识障碍、格拉斯哥评分、留置导尿管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严格控制导尿的适应症,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素,避免习惯和模式化用药。  相似文献   

18.
陈岗 《中原医刊》2007,34(21):33-34
目的 了解医院内与医院外泌尿系细菌感染致病菌与临床特点,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泌尿系感染病原学阳性的患者中,取符合诊断标准完整病例157例,对其临床情况和192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医院外泌尿系感染患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G-杆菌占多数,医院内泌尿系感染患者多有慢性病、导尿、糖耐量异常、长期卧床史,且有抗菌药物使用史者多,致病菌因真菌、G+菌增多,G-杆菌低于院外泌尿系感染,特别是泌尿系真菌感染医院内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外感染,且耐药菌较多。结论 医院内外泌尿系细菌感染有着不同特点,注意病原学检查,及时了解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和药物敏感状况,对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造成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增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ICU获得性败血症致病菌的种类、药敏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ICU收治的各科患者(入科不到24h死亡、自动出院和转科的患者除外),住ICU期间临床怀疑发生败血症送检血培养或导管标本培养证实的85例92次败血症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获得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为9.99%,感染者多存在败血症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致病菌分布和药敏特点:①G-菌分离率最高,以条件致病菌为主;②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③耐药率较高。结论:败血症ICU获得性发病率高,真菌感染、病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肾衰是影响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本院1985年10月至1990年10月收治的171例次细菌学阳性的医院内外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院内组88例,共分离出致病菌124株,革兰阴性菌占81.9%,院外组85例,共分离出致病菌105株,革兰阳性致病菌占55.3%;治愈率院内组31.6%,院外组80.3%(P<0.01):死亡率院内组为9.1%、院外组为2.4%(P<0.01);并分析了两组在抗生素敏感性、耐药率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