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东平邑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为山东平邑金银花药材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相及干花得率为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金花期5个不同采收期药材的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有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有明显变化。结论:金银花质量与采收期密切相关,在二白期、大白期采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及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酚酸及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所测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均以花蕾期最高,确定金银花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时各指标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及其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金银花药材的采集,药用价值的提高及质量优劣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忍冬枝枯病对金银花产量、金银花和忍冬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忍冬枝枯病的防治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银花头茬花期比较各病级忍冬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并称量花蕾的鲜重、干重;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测定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以及忍冬藤样品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忍冬0~7级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鲜重、干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健株结蕾量最多,7级植株结蕾量最少。病级越高,植株结蕾量越少,产量越低。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以及忍冬藤样品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2.31%~3.46%,其中1级病树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健株(0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健株,差异极显著(P0.01)。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质量分数为0.050%~0.065%,健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最低。健株和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43%~0.54%,健康植株忍冬藤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马钱苷的质量分数为0.82%~1.58%,各发病等级植株忍冬藤中马钱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忍冬枝枯病的发生,有利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积累,但会显著降低忍冬藤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以及金银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苏省东海县金银花药材基地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银花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2010 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结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和干花收率等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及金花期的质量。结果: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存在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存在明显变化。结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与大白期,与地道产地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8)
目的: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研究不同加工方法、不同采收期对湖南灰毡毛忍冬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湖南溆浦、隆回、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的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药材的绿原酸含量影响明显,表现为烘干晾干晒干,但对药材的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较小且无明显规律性。不同采收期的绿原酸含量表现为绿蕾白蕾银花金花,木犀草苷含量表现为白蕾绿蕾银花金花。其中,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最高,且高于对照"密银花"的绿原酸含量;隆回和中方产灰毡毛忍冬的白蕾的木犀草苷含量较高,但低于对照"密银花"的木犀草苷含量。结论:花蕾期(绿蕾和白蕾)是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加工方法以烘干为宜;三地的样品中,中方县的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对比主产区和部分新产区金银花的差异,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分级规律,建立广泛通用的金银花等级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8个地区共计78批样品,测定外观性状指标,包括颜色、黄条率和枝叶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总酚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使用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 8个地区金银花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为1.17%~3.66%,总酚酸质量分数为3.34%~6.59%,木犀草苷质量分数为0.045%~0.185%。主成分分析对比发现甘肃通渭、云南云龙地区金银花同主产区金银花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加工方式处理的金银花区分较为明显。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将金银花分为4个等级。结论 部分样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总酚酸含量不达标。主产区金银花特征相似,不同新产区的金银花质量差异较大。建立的金银花等级质量标准能够反映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金银花九丰一号和中花一号不同花期不同生长部位的药效成分含量,为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临沂产九丰一号和中花一号在不同花期的花和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九丰一号幼蕾期到金花期的绿原酸含量大于1.5%,中花一号除幼蕾期的其他时期均在1.5%以上,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九丰一号只有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050%,中花一号大白期和叶的木犀草苷含量高于0.050%,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结论根据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综合分析,确定中花一号大白期为最佳采收期,确定九丰一号三青期到二白期为最佳采收期,叶中的木犀草苷含量最高,可充分利用金银花的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张雪  李隆云  杨宪  杨水平 《中草药》2009,40(7):1146-1150
目的 测定不同母株年龄及不同部位灰毡毛忍冬叶和枝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方法 采用·HPLC-PDA测定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量,应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不同母株年龄的样品中,叶和枝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量随着年龄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上部叶的绿原酸量都高于中部和下部叶,而上部、中部、下部叶中木犀草苷的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嫩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明显高于老叶,不同个体中,叶中绿原酸的量在0.15%~3.67%,木犀草苷的量在0.056%~0.386%,枝中绿原酸的量0.09%~1.57%,木犀草苷的量在0.003%~0.051%.叶和枝的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量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庆地区灰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呈规律性变化,这对后续的品种选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HPLC测定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pheny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5%醋酸水溶液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25 ℃。结果: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的含量为花>叶>枝;木犀草苷的含量为叶>花>枝。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灰毡毛忍冬不同部位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忍冬的生长特性与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重义  李萍  许小方  宋越  陈君  王丰青 《中药材》2004,27(3):157-159
通过对忍冬植株生长、开花习性与金银花药材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药材质量与忍冬植株的生长节律密切相关.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花蕾发育的大白期,不同株龄、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产量与质量差异较大.第1、2茬花产量高、质量好,可为金银花的质量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玲娜  孙希芳  张芳  张永清 《中草药》2017,48(15):3182-3188
目的通过探索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颜色和每个花蕾活性成分量的相关性,为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色度计测量不同发育时期金银花的颜色;HPLC法测定金银花样品中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14种化合物的量;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金银花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花蕾的发育,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在二白期、大白期最高,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量在大白期、银花期最高,从活性成分量结果考虑,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量与亮度(L*)呈显著正相关,酚酸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量均与褐变指数(B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金银花的颜色与活性成分量密切相关,L*与BI可以更好地将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冬剪方式对金银花产量、质量的影响,为金银花的合理冬剪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轻剪、中剪、重剪3种不同的冬剪方式,然后测量其生长指标、分枝数、产量和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采用源库理论探讨金银花冬剪方式的合理性.结果:不同冬剪方式对金银花的各项生长指标、分枝、产量达到显著水平,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金银花冬剪宜轻不宜重,中剪分枝最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颜色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的颜色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联系,探索颜色与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批不同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的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利用电子感观分析方法(色度仪)测量金银花的颜色.结果:绿原酸的含量与色度测量值L*值呈负相关,木犀草苷的含量与颜色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通过该方法对颜色的测量,快速地判断或预测绿原酸的含量,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期苍耳草Xanthium sibiricum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阿魏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量。结果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量呈动态变化,总酚酸量7月中旬较高,总蒽醌量7月下旬较高;绿原酸、原儿茶醛、阿魏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5种主要酚酸总量7月中旬较高,其中绿原酸量以6月下旬较高,其余均以7月中旬较高。结论为确定苍耳草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2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含量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为优良品种选育与金银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建立基于HPLC-ESI-MS/MS同时测定金银花2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测定5种种质金银花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研究其变化规律,并筛选差异性活性成分。结果 建立的HPLC-ESI-MS/MS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好,5种种质金银花总黄酮含量:华金6号>九丰一号>四季花>红白忍冬>华金3号,木犀草苷含量:华金6号>红白忍冬>九丰一号>四季花>华金3号;在各种质金银花发育过程中,木犀草苷和总黄酮含量在二白期或大白期最高;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种质间存在9...  相似文献   

16.
施肥和覆盖地膜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施肥和覆盖地膜等农艺措施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福田河菊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测定不同农艺措施下菊花的产量,用比色法测定菊花中总黄酮,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结果 偏施氮肥时,菊花产量和品质均较低;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料(氮、磷,钾、硼、锌等)配合施用时,菊花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均大幅提高.高氮配方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菊花产量,但降低了其品质;而高钾配方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菊花中总黄酮与绿原酸的量,且菊花产量也较高.采用覆盖地膜栽培时,可促进菊花花期提前,并显著提高菊花前期花产量与总产量,从而也提高了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结论 在福田河菊花生产上,应采用覆盖地膜栽培,并应施用高钾配方的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  相似文献   

17.
彭亮  杨冰月  张琳  颜永刚  陈国栋  陈国良  赵璠  胡本祥 《中草药》2018,49(21):5018-5023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花色(黄花、紫花、深紫花)款冬花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为款冬花药材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HPLC法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花色款冬花药材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花色的款冬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1个共有峰;30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极高,在0.901~0.995;根据峰面积可以判断出款冬花药材在不同生长阶段其积累特征存在差异,不同花色间差异明显;通过PCA和PLS-DA可将不同花色款冬花样品完全区分开来,4号峰没食子酸、6号峰绿原酸、8号峰芦丁、9号峰金丝桃苷、11号峰异绿原酸B、17号峰槲皮素等12个成分是导致不同花色款冬花质量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质量评价以深紫花质量最好,紫花次之,黄花最差。结论 HPLC指纹图谱能够反映款冬花有效成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积累特征和不同花色间的差异,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为款冬花药材的生产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隆云  张应  马鹏  吴叶宽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060-3064
为了确定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外观形态、产量和质量,比较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花蕾的质量。结果表明,开花型和花蕾型灰毡毛忍冬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外观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花蕾发育,产量逐渐增加;开花型灰毡毛忍冬花蕾开放后(银花期、金花期)绿原酸含量极显著降低,开花前(幼蕾期、青色期、大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花蕾型灰毡毛忍冬黄白期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显著降低,幼蕾期和青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的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开花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大白期,采摘时段为10:00以前和18:00以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青白期,采摘时段为8:00以前和18:00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