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疗效. 方法 将2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均分为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给药初始剂量为每天2.0mg,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在2.0~3.0;阿司匹林组给药剂量为150 mg,每天1次.两组常规门诊随访,平均随访21(3~24)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 结果 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3.3%,10.7%,P<0.05),相对危险下降69.2%,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9.5%,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71.3%,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9.8%,22.1%,P<0.01).华法林组总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8%,2.5%,P<0.05). 结论 与阿司匹林比较,华法林能更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但其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如果严密监测INR,华法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和调整剂量的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达比加群酯组(110 mg/次,2次/d)和华法林组(初始剂量为2.5 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有效性终点指标:达比加群酯组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华法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 vs 1.2%, P>0.05);安全性终点指标:两组均无重要出血事件发生,达比加群酯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4例,华法林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5例,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发生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危房颤患者120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17%,阿司匹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及皮疹、消化道反应。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较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明显优越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徐中林  赵义发  吴兰兰 《重庆医学》2013,42(9):1010-1011
目的探讨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26例,按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的抗栓治疗策略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华法林抗栓治疗的329例为华法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2.5mg并适时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到2~3;采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299例为阿司匹林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另298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任何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华法林组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均能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宋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5-1507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雷娇  薛睿 《重庆医学》2018,(1):114-1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141例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剂量华法林组和标准剂量华法林组.低剂量组开始口服华法林1.25 m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范围为1.5~2.1;标准剂量组开始口服华法林2.5 mg,INR达标范围为2.2~2.7,随访患者临床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血栓时间)和安全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并分析血栓事件和出血安全事件与INR的关系.结果 共有13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LEVF)、合并症数量、肌酐清除率、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全因死亡、缺血性脑卒中、无症状脑卒中、肺栓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腔隙性脑梗死及外周血管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胃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准剂量组在肾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方面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华法林服用剂量和IN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INR水平明显低于标准组,INR值越小,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越低,而栓塞事件发生率越高,INR值越大,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越高,而栓塞事件发生率越低.结论 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均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AF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安全,低剂量华法林安全性优于标准剂量.  相似文献   

9.
王建锋  殷乐  范标 《黑龙江医学》2008,32(4):269-27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令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00~150 mg/d)19例和调整剂量华法令组〔初始剂量2.5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的INR为1.8~2.5〕38例。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令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情况。结果对57例患者进入分析,平均年龄(67.2±9.5)岁,阿司匹林组19例,华法令组38例。男性30例(52.6%),女性27例(47.4%),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中位数24个月(2~36个月)。华法令组发生脑栓塞1例,发生率为2.63%。阿司匹林组发生脑栓塞4例,发生率15.79%。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华法令组有3例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9%,发生时INR均>3.0。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2%,虽然华法令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令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令组出血的发生率虽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86例,利伐沙班20mg/d,肾功不全者15mg/d;华法林组8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3.0。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3例,占3.49%;出血2例,占2.33%。华法林组发生栓塞4例,占4.65%;出血9例,占10.47%。两组间血栓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相当,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该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