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华法令抗凝治疗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将78例房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华法令(芬兰)1.5~3 mg/d,维持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50~325 mg.结果:平均随访3.2年,治疗组1例出现脑栓塞,发生率为2%.对照组4例出现脑栓塞,2例出现肢体动脉栓塞,发生率为1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意义(P<0.005).结果:华法令能有效预防房颤病人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3.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32例具有中高危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108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224例(B组)口服华法令,B组依房颤性质再分为阵发性房颤组(B1亚组)和持续性房颤组(B2亚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令剂量。随访观察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出血、死亡等终点事件。结果 A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28.7%vs 15.2%,P<0.01),B1、B2亚组均在第6~9天达到有效抗凝,第12~15天稳定,华法令剂量无显著性差异[(3.16±0.55)mg/d vs(3.18±0.62)mg/d,P>0.05]。结论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栓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房颤时心房率为400~600次/min,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因此体动脉血栓栓塞是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现状及分析。方法 对我院252例老年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不同年龄层高危因素的分布,对比服用华法令和阿斯匹林等抗血栓药物后,患者脑卒中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龄患者(≥75岁)的患者中,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机率比65~75岁组的患者显著增多;其中,48例接受华法令治疗,185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华法令组脑卒中发病率同阿司匹林组比较显著下降;华法令组并发非致死性出血机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中,年龄本身是个高危因素,随着年龄增大,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几率增多;对于持续性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华法令比阿司匹林效果明显,但临床实际应用中,华法令的使用率仍较低,且监测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护杂志》2005,2(3):194-194
题目 华法令和阿司匹林预防慢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合并症的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哥本哈根AFASAK试验)  相似文献   

7.
吉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57-1058
目的观察华法令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35例心房颤动应用华法令治疗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无栓塞、无出血,症状相对平稳。有1例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瘀斑,3例肉眼血尿,1例脑出血,2例脑栓塞。结论华法令能明显降低栓塞的发生率,但同时应注意其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石开玖  马治刚  赖晓惠  陈波  周彬 《西部医学》2010,22(7):1232-123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组(150mg/d)和阿司匹林2组(250~300 mg/d)各120例。常规门诊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比较,阿司匹林2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2.50%(3/120),明显低于阿斯匹林1组8.33%,(10/120),相对危险性下降50%以下,但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相比,阿司匹林2组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且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250~300 mg/d阿司匹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赵春丽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06,28(3):362-36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105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组(治疗组)52例与阿斯匹林组(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华法令2.5mg/d,口服,每3 d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目标值2.0~3.0并稳定后,改为1~2周测定1次,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d,门诊随访记录1年,观察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令组栓塞发生率为1.96%,阿斯匹林组15.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华法令组出血发生率为3.92%,阿斯匹林组为3.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使INR值保持在2.0~3.0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刘树红  高顺元  朱爱武 《吉林医学》2012,33(8):1625-1626
目的:通过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低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以明确低危NVAF患者抗栓治疗的最佳选择。方法:根据国际指南中关于NVAF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建议,明确低危NVAF患者,入选的低危NVAF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目标INR1.7~2.5)与阿司匹林组(150 mg/d),比较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仅1例(1.39%)发生脑栓塞,阿司匹林组3例(3.70%)发生脑栓塞,华法林组脑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3例(4.17%)发生出血,阿司匹林组2例(2.47%),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危NVAF患者,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疗效相似,但由于华法林需严密监测INR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而阿司匹林具有有效、安全性好、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华法林抗凝强度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强度。方法入选≥60岁的NVAF患者220例,按1:1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华法林治疗,低强度组INR控制在1.5-2,标准强度组INR控制在2-3,所有患者均同时治疗其他疾病。随访24个月。结果共19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低强度组102例,标准强度组92例。低强度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7.8%,标准强度组为9.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强度组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出血,标准强度组有23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5.0%(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强度组即华法林(INR1.5~2.2)更适合老年NVAF患者防治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高龄(≥7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组(35例)和阿司匹林组(4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依INR目标值(2.0—2.5)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7%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6%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INR(2.0~2.5)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数据的分析,揭示本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6年1—12月共628例昆山市3家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并计算 CHA2DS2?VASc 评分,评分≥ 2 分为卒中高危;计算 HAS?BLED 评分,评分≥ 3 分为出血高危。结果:628例患者中接受抗凝的有161例(25.6%),其中接受华法林151例(93.8%),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0例(6.2%),新型抗凝药物应用远远少于华法林。患者平均 CHA2DS2?VASc 评分为(4.04 ± 1.84)分,CHA2DS2?VASc≥2分者565例(90.0%),其中138例(24.4%)接受抗凝治疗;平均 HAS?BLED 评分为(1.96 ± 1.13)分,HAS?BLED 评分≥ 3 分者190例(28.0%),其中70例(36.8%)接受抗凝治疗。年龄≥75岁患者中CHA2DS2?VASc≥2分共323例(100%),其中61例(18.9%)接受抗凝治疗;HAS?BLED 评分≥ 3 分的患者有126例(39.0%),其中36例(28.6%)接受抗凝治疗。医师未告知、患者依从性差和阿司匹林当作抗凝药是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结论:昆山市非瓣膜病性房颤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90.0%的患者CHA2DS2?VASc 评分≥ 2 分,仅24.4%的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低,且多使用华法林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建华  张茁  张菁  张亮 《北京医学》2001,23(5):272-274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57.9%),共次为冠心病(17.8%)。805的病人有房颤或房扑等心律失常,口服过华法令的患者仅20.8%。69.8%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4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率28.8%,全组死亡率12.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口服华法令用量不足可能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房颤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华法令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华法林不同抗凝治疗对阵发性房颤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低强度组起始剂量为1.8 mg,根据INR调整用剂量,维持INR值为1.3-2.0;高强度组起始剂量为2.5 mg,根据INR调整剂量,维持INR值为2.1-3.0。统计两组患者复律率和维持窦律率,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3周内复律率比较(80.39%VS 88.00%)(P0.05);高强度组维持窦律率与低强度组比较显著较高(74.51%VS 52.94%)(P0.05)。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比较出血性并发症无显著差异(25.49%VS 13.73%)(P0.05)。结论华法林高强度抗凝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律维持效果佳,出血性并发症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抗凝,初始计量为3 mg/d,根据国际标准化率维持于2.0~3.0调整剂量,维持1周。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200 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例发生出血,对照组4例发生出血,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1/36)比8.3%(3/36)、2.8%(1/36)比8.3%(3/36)、5.6%(2/36)比16.7%(6/3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1%(4/36)比30.6%(11/36),P<0.05]。结论华法林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效果较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华法林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采用华法林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达比加群联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凝血功能、血脂指标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TT、D-二聚体、FDP、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华法林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均可用于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达比加群联合益气活血中药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脂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对90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计算超敏CRP及INR基线值的平均值.结果:(1)高血压病,冠心病为其主要并发症;(2)予西地兰静推16h后房颤转复率为17%,心室率控制有效率为55%,使用可达龙及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明显改善;(3)超敏CRP平均值明显升高;未用华法林患者INR基线值平均值低于房颤引起栓塞的最低INR值1.5.结论: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选用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限;需强调运用华法林抗凝;炎症是患者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