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报告大剂量激素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疗效观察,将哮喘持续状态患者82例随机分组,分别予地塞米松10mg每6h(40mg/d)或每24h(10mg/d)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52例均获治愈,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H值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PMW)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0例PMW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0.625mg与安宫黄体酮(MPA)2mg隔日交替应用16例为试验组;口服CE0.625mg/d,每月连服25d后10d加服MPA2mg1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连用4个周期,治疗前后各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的疗效。方法 20例住院病人,用丙种球蛋白200mg/kg/d静脉滴注,连续5d对照组18例用激素治疗1 ̄2mg/kg/d。结果 用丙球治疗组5d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上升数显著优于激素组(P〈0.01)。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短期疗效好,特别适用于重症ITP或急需提高血小板数目的ITP患者。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甙伍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燕池 《河北医学》1999,5(4):14-16
目的:为观察雷公藤多甙片伍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组35例)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与常规量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35例为对照组;雷公藤多甙20mg,3次/d;强的松0.7mg/kg.d诱导缓解后渐减量以10 ̄15mg/kg.d维持,疗程6 ̄1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6、14例,12、13例,7、8例,80%、77.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  相似文献   

5.
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短程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短程治疗,即抗生素头孢三嗪100mg/(kg.d),每日静脉输注1次,疗程2周,激素地塞米松0.6mg/(kg.d)分 4次静脉输注,连胜4天,同时对照组25例仍采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疗程3-4周。两周治愈率治疗组为95.5%, 对照组为52%。  相似文献   

6.
吸入皮质类固醇对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吸入皮质类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15例正常人及32例哮喘患者的晨血皮质醇浓度,并检测15例和17例哮喘患者分别在静注地塞米松5mg/d2周及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干粉剂必酮碟800μg/d8周后的晨血皮质醇浓度。结果:哮喘患者晨血皮质醇浓度与正常人差异不明显(P〉0.05),地塞米松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BDP组虽也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可引起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的严重抑制,而吸入皮质类固醇也可对肾上腺皮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用高抗素与氯丙嗪治疗64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对照研究。高抗素组36例,氯丙嗪组28例,剂量:高抗素48.2±18.4mg/d、氯丙嗪380±98.5mg/d高抗素显效率55.6%(20/36),有效率86.2%(31/36);氯丙嗪显效率57,1%(16/28)、有效率82.1%(23/28).两组显效率与有效率采用Ridit分析均无显著差异;BPRS各因于减分及Tess因子分两组间对照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4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自发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探讨血压和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SHR42只雌性,周龄16周,随机分为6组,(1)高血压基础对照组,在16周时处死观察有关指标,(2)高血压对照组,(3)卡托普利组(100mg/kg.d^-1)(4)培哚普利组(5mg/kg.d^-1)(5)双氢克尿塞组(100mg/kg.d^-1)(6)普萘洛尔组(40mg/kg.d^-1)给药16周,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在治疗重症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69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人,除采用哮喘常规治疗方法外,再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每4~6h1次;对照组37人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疾病的恶化率,助功能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治疗组中有2名患者病情恶化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占6.25%(2/32),而对照组37人中有9名需行辅助呼吸机通气占24.3%(9/37),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是否增加恩丹西酮的止吐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方法,比较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与单药恩丹西酮的疗效。45例化疗患者,顺铂剂量为80mg/m2,在第1~3d内给药,均完成两个周期化疗,两组治疗结果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组第1d对呕吐、恶心有效率为97.8%(44/45)、93.3%(42/45);单药恩丹西酮第1d对呕吐、恶心有效率为82.2%(37/45)、73.3%(33/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第2、3d,4、5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比单药恩丹西酮预防含顺铂化疗引起的呕吐、恶心疗效更好,且对顺铂的延迟呕吐反应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 (A组 ) 5 0例采用小剂量激素 (泼尼松每天 15mg)联合阿昔洛韦治疗 ,两个对照组分别为B组 5 0例及C组 4 6例 ,使用较大剂量激素 (泼尼松每天 30mg和每天 6 0mg)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其他治疗措施及方法基本相同。 结果 A组在止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疱疹后神经痛 (PHN)发生率上与B、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无禁忌证的老年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每天 15mg)辅助治疗 ,可收到较好疗效 ,同时能避免大剂量应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最佳方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方法将68例早期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5 mg地塞米松组27例、10mg地塞米松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5 mg地塞米松组:27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5mg,间断给药,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100μmol/L停用激素;10 mg地塞米松组:21例早期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10 mg/天静脉滴注,使用一周后,开始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20例仅采用综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以及每组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及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两个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 mg地塞米松组的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比10 mg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激素,间隔用药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疗效明显,病程缩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3组进行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120mg/次,1次/8h,静脉滴注;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60mg/次,1次/8h,静脉滴注;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rag/次,2次/d,静脉滴注。结果B组、C组临床症状改善天数、哮鸣音消失天数显著少于A组(P〈0.05);A组治疗后pH、Pa02、Sa02明显上升,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360mg/d)甲强龙冲击治疗重症哮喘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重症哮喘患用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滴注(1000-2380mg/24小时),持续(1-3)天,对照组18例给予一般剂量静滴(400-800mg/24小时)。结果:治疗组呼吸困难减轻,哮鸣音消失,呼吸衰竭纠正,肺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危重型哮喘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作用。 方法 将9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地塞米松组(Dex-L组)、高剂量地塞米松组(Dex-H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1、0.2 mg/kg地塞米松或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及术后1、3、5、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分值和POCD发生率。 结果 两组地塞米松组患者术后切口静息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Dex-H组患者运动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Dex-L组与对照组比较,MMSE评分上升,POCD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可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和POCD发生率,而大剂量地塞米松(0.2 mg/kg)仅能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对术后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芩荑合剂对哮喘大鼠肺组织模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6)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影响,探讨芩荑合剂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芩荑合剂低剂量组、芩荑合剂中剂量组、芩荑合剂高剂量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芩荑合剂高、中、低剂量分别按生药量5.4、2.70、1.35 g/(kg·d)灌胃,地塞米松按1.4 mg/(kg·d)灌胃,采集肺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哮喘大鼠模型STAT6m 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中、高剂量组STAT6 mRNA及蛋白表达较哮喘组显著减弱,有显著差异(P〈0.0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芩荑合剂通过降低哮喘大鼠STAT6蛋白含量以及减弱STAT6 mRNA在气道上皮细胞的表达,来干预气道炎症,从而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预先应用胆木提取物的干预,了解其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剂量相关性。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胆木提取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实验组通过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随后每日一次雾化吸入OVA激发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每次哮喘激发前30 min腹腔注射给药(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 mg/kg,高剂量组4.0 mg/kg,地塞米松组2 mg/kg)。在连续雾化激发28 d后断颈处死小鼠,留取BALF,用ELISA方法对IL-2、IL-4、IL-5、IL-10、IFN-γ浓度进行检测;瑞氏染色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结果 与哮喘模型组对比,经胆木提取物干预处理,哮喘小鼠BALF中WBC、EOS、NEU均降低,其数值与胆木提取物的干预剂量呈负相关;而细胞因子IL-2、IL-10、IFN-γ的浓度则比哮喘模型组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干预剂量呈正相关,细胞因子IL-4、IL-5浓度比哮喘模型组降低,降低幅度与干预剂量呈负相关。结论 胆木提取物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IL-2、IL-4、IL-5、IL-10、IFN-γ)的分泌及炎性细胞在气道中的浸润,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36例重症111P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400mg/kg·d^-1,中剂量200mg/kg·d^-1,静脉滴注5d。联合地塞米松10mg/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后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升至≥50×10^9/L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疗效基本相似,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相对安全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发作患者,病程程度为重度。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大剂量氨溴索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为(8.1±3.5)d;对照组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为(14.5±4.1)d;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PEF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辅助作用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与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对照组给予大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联合安慰剂。治疗前后评价PEFRv、哮喘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诱导痰上清中IL-17及IL-8含量的变化。结果: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吸入性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可显著降低PEFRv及改善症状评分(包括每日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的喷数),两组间PEFRv改善百分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的诱导痰上清中IL-17及IL-8的水平,其中实验组治疗前后水平分别为:(168±43.2)vs(99±56.2)pg/mL,(542±121.4)vs(285±89.5)pg/mL。两组间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羧甲司坦和大剂量吸入性激素对治疗轻中度哮喘的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