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7种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3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2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5例。结果 除l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期换药伤口愈合外,其余38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肘部皮肤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肘部创面患者12例,年龄20~52岁。7例单纯皮肤缺损,5例伴有骨外露,2例伴尺神经缺损。神经缺损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桥接,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约4.0cm×5.0cm~6.0cm×8.0cm。供区游离植皮。结果12块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范围5.0cm×6.0cm~7.0cm×9.0cm。8例获随访(包括电话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肘关节可自由活动。2例尺神经缺损病例随访6~10个月,爪形手畸形明显改善。结论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修复肘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证实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可靠性。方法 :对 2例手背皮肤缺损的病例 ,取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7cm× 8cm。结果 :皮瓣均成活 ,随诊 1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前臂背侧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 ,血管变异少 ,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 ,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手背皮肤大面积缺损 ,提供一个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带血管蒂胸脐皮瓣修复会阴,手和前臂远端缺损20例,取得较好效果。会阴部缺损以腹壁下血管为蒂岛状胸脐皮瓣修复;手及前臂远端缺损以腹壁下血管脐旁穿支为蒂胸脐皮瓣修复。修复手和前臂远端的胸脐皮瓣其远端1/2~2/3都修薄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解剖学要点,手术操作及皮瓣修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1979年以来,我们采用了足背动脉岛状皮瓣、食指近节背侧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了跟骨慢性骨髓炎皮肤缺损、拇指外伤截指、手掌、背侧皮肤缺损和拇指脱套伤8例,7例皮瓣成活,1例部分皮瓣坏死。体会一、大多数皮肤切伤、撕裂伤,均可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覆盖创面。对遇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暴露的创面,岛状皮瓣尤为适宜。手术时就近切取带有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经适当转位,一次修复创面,几乎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起到同样的治疗目的。二、处理拇指损伤时,保留长度是发挥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6.
1984年11月至1985年11月,我科应用各种皮瓣和筋膜瓣修复手部损伤11例,其中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例和拇指再造1例:前臂逆行岛状筋膜瓣加中厚皮片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及手背不稳定性疤痕并骨髓炎各1例;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腕掌侧疤痕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4例和拇指再造1例.移植的皮瓣和皮片均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效果满意。病例①女,47岁,热压伤,左手第3~5指经中节指骨近1/3水平离断,自掌指关节平面皮肤套状撕脱,清创后前臂逆行岛  相似文献   

7.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不同类型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临床应用八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4例皮瓣部分坏死,成活73例。术后随访,皮瓣血运、质地良好。结论: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是临床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周喆刚 《中外医疗》2011,30(21):36-37
目的研究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将岛状皮瓣的血管蒂改良筋膜血管蒂修复手背皮肤缺损25例。结果 25例岛状皮瓣全部存活。随访8个月~4年,皮瓣色泽基本能够与邻近皮肤相同,局部平坦而且质地较软,手指与手掌功能正常,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改进后的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既不牺牲前臂主要血管,皮瓣成活率高,而且手术安全、简便,适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以来,我院应用六种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5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12~59岁。急性外伤40例,挛缩疤痕11例,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部位:拇指29例,手背8例,手掌7例,虎口5例,其它手指4例。皮瓣类型:烧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6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17例,骨间背侧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第二拿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例,指动脉岛状皮瓣2例,皮神经血管束逆行岛状皮瓣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2例,边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愈合。有2例掌脱部挛缩疤痕,行软组织松解…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来,作者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裸露深部结构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应用桡动脉皮瓣16例,尺动脉皮瓣6例,正中动脉皮辩1例。转移的皮辫全部成活,治疗结果满意。皮瓣最大者165cm~2,旋转角度最大者180。。逆行动脉岛状皮瓣的血供来源于掌动脉弓逆流来的血液。皮瓣的静脉回流通过血管蒂两条伴行静脉之间分布广泛的交通支迂曲逆流,故血液循环良好,不发生危象。文内对桡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主要优缺点、手术适应症以及皮瓣的血供和回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自己设计的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部裸露深部结构的软组织缺损22例,21例皮瓣全部成活,治疗结果满意。此种皮瓣能一次完成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手指再造。前臂尺侧皮下脂肪少,部位较隐蔽,皮肤移动性好,供皮面积大,皮瓣不雍肿,对外观和功能影响小。本组皮瓣最大者130平方厘米,平均65平方厘米。血管蒂最大旋转角度为180°,平均为166°。用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须作皮瓣移植的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不需特殊设备,既实用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游离前臂双静动脉化皮瓣修复16例16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缺损,在切取皮瓣时,找到包含在皮瓣内的皮神经支,与创面内神经残端吻合。结果:16例16指皮瓣全部成活,5例于皮瓣中远端出现张力性小水泡。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0.2)个月。皮瓣1.5个月时即开始有明显保护性触觉。6个月时皮瓣浅痛觉部分恢复,二点分辨觉14~17mm,皮瓣质地适中,弹性较好,2例色素沉着,其余15例颜色与周边皮肤无明显差异。结论: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能够较好地修复中小型手指创面,皮瓣内皮神经支与创面内神经残端吻合有助于皮瓣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武朱明  许瑾  李勇  杨蔚 《安徽医学》2009,30(6):599-600
目的探讨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含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骨间前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成活,术后形态及功能好,效果满意。结论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修复手部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2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1-06-2009-0122例手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急诊清创后换药至创面条件好转后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植修复创面,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均成活,随访7—24个月,手部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皮瓣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不损伤前臂主要动脉,能恢复手掌部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部软组织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随访6 ̄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外形和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可加以推广用于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5例前臂皮瓣的临床应用,14例成功,1例失败。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9例,岛状皮辩逆转移位5例,顺转移位1例。作者指出:前臂皮辩具有血供好、质地优、厚薄适宜、成活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同样也适用于手外伤和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收治的手部外伤患者46例,观察组25例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主要皮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和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皮瓣远端坏死2例。术后12例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同,未出现破溃。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