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微侵袭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方法。方法:总结应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9例经验,并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术后处理做初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存活5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对脑干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重型脑干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 :总结立体定向于血肿内、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重型脑干出血 12例经验 ,并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术后处理做初步讨论。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存活 8例 (存活率 6 6 %) ,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对脑干出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重型脑干出血的死亡率和重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16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存活14例.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是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重症脑室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经侧脑室至第三脑室置管结合终池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13例,对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获得成功,术后存活9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经侧脑室至第三脑室置管引流结合终池引流对重症脑室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可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冰  刘丽娟  崔玉莹 《吉林医学》2008,29(18):1513-151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CT定位,计算出血量,确定靶点,在定向系统引导下置管抽吸引流治疗小脑出血28例。术前、术中、术后对血压、呼吸、心率、瞳孔、体温、引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监护。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因脑干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死亡4例。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病情观察,引流装置的妥善管理,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8例,其中男5例,女3例;中脑出血2例,桥脑出血4例,中脑、桥脑出血2例;出血量8.5-19.7ml,平均14.7ml;意识状况(按Glasgow计分法),3-5分4例,6-8分4例。抽吸后通过引流管分次注入尿激酶持续引流,血肿大部清除拔除引流管。结果:术后20-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血肿清除85%-90%。随访2-25月,8例全部存活。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压脑干出血,术中再出血并发症少,血肿清除时间短,有利于脑干功能的恢复,是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FY-98II型立体定向仪,通过CT定位,计算以小脑血肿最大横截面中心为靶点的三维坐标,在定位系统引导下向靶点置管抽吸尿激酶灌洗引流治疗小脑出血16例。结果:16例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因脑干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死亡4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ADL评定I级3例,Ⅱ级7例,Ⅲ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小脑出血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杨利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118-11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M2000型立体定位头架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19例,观察其疗效。其中男11例,女8例,49~71岁,平均58.5岁,中脑血肿8例,桥脑血肿6例,中脑、桥脑联合出血5例。Glasgow昏迷量表(GOS)评分7~8分者9例,5~6分者6例,3~4分者4例,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范围为4~62 h,平均35 h,出血量8~30mL。结果:15例好转,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总成功率100(,血肿消失33例,2例再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例治愈,1例并发脑疝死亡。结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李苹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02-1003
目的探讨使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丘脑血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使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18例丘脑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抽吸出血肿量10-21ml,平均(16.5±4.5)ml。术后72小时血肿减少70%以上16例。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丘脑血肿,患者逆行脑室感染率少,疗程短,预后较单纯脑室引流好。  相似文献   

11.
张建平  张兴春 《吉林医学》2005,26(12):1300-1301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41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进行微创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72h血肿清除率>70%~90%,存活34例,6~12个月恢复良好率79.4%。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可降低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残死率。  相似文献   

12.
简易立体定位仪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该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采用脑内血肿定位仪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 ,观察疗效。结果 ADL1~ 3级 75 % ,病死率 8.3%。结论 颅内血肿定位仪定位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 ,具有效果肯定、定位准确、损伤轻微、适应症广的特点 ,超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T立体定位引导下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T立体定位引导下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开颅组,每组41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碎吸术清除颅内血肿,而开颅组则采用传统骨窗开颅方法,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1),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其近期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机器人系统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62例颅内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立体定向机器人系统引导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随访记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穿刺置入手术通道均一次性成功,术后CT证实手术实际路径与规划路径基本符合,血肿清除率91.3%,未出现医源性损伤。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KSP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立体定向机器人与神经内镜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微创、精准、安全的现代手术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微创手术组(手术组)16例,非手术组19例,均为高血压患者。有意识障碍20例,手术12例,非手术8例。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手术组基底节出血5例,非手术组9例;脑室积血手术6例,非手术7例;出血量手术组100ml,最少15ml,非手术80ml。手术时间:超早期10例,早期6例。手术方法:手术以钻孔及骨窗开颅为主,非手术组按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手术组死亡3例,均为基底节破入脑室;植物状态2例,不能自理生活1例,死亡致残率为37.5%;非手术组死亡4例,植物生存3例,不能自理生活4例,死亡率为57.9%。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内科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创手术即操作简单、安全且便宜,对血肿量、部位、年龄的选择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施鹏 《吉林医学》2013,34(11):2003-2004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颅手术组和微创血肿引流组,各为25例。两组患者预先给予基础护理、吸氧、脑保护剂等,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再分别进行开颅手术和微创血肿引流。结果:与开颅手术组作比较,微创血肿引流组预后明显,安全可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引流,可明显提高效果,安全可靠,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导航下微创穿刺在治疗丘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探讨丘脑出血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20例,为2011年6—12月期间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单纯行微创术。观察组24例,为2012年1—6月期间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均在立体定向下行微创术。结果术前年龄、性别、患侧经统计分析均无差异。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偏瘫、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深部出血,应用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术中在导航棒的指引下,精准地标记病灶范围,从而对脑内深部重要区域最大程度减少创伤,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侵袭手术。此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