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通过对320例保守治疗及296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6年的随访,根据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经过统计学处理,观察手术与非手术的疗效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1.63P>0.05。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规律.[方法]分析2000~2005年住院的536例凸起型及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破裂型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破裂型腰腿痛多呈突然加剧(P<0.01),疼痛分级多为重度疼痛(P<0.01);破裂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破裂型与凸起型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疼痛程度较轻、根性损害较少,非手术治疗疗效好;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疼痛因素并存,腰腿痛症状较重,首选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前后VAS、ODI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SF - 36生活量表的变化.[结果]共获得有效随访99人,随访率为26.3%.下腰痛VAS评分,手术组(52例)术前:5.84,末次随访:1.78.非手术组(47例)治疗前:6.03,末次随访:2.17,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VAS评分有显著差异,但两组疗效间没有显著差异.下肢放射痛VAS评分,手术组(52例)术前:7.45,末次随访:1.52;非手术组(47例)治疗前:5.72,末次随访:2.21,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痛VAS评分有显著差异,两组疗效间有显著差异.Oswestry伤残指数(ODI),手术组(52例)术前:68.18%,末次随访:13.44%;非手术组(47例)治疗前:60.98%,末次随访:17.04%,两组治疗前后ODI有显著差异,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SF - 36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患者在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情绪角色功能(RE)等5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健康(GH)、心理健康(MH)和社会功能(SF)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组随访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手术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下肢放射痛,对恢复患者的总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8例,分为A组(非手术治疗组)571例,确诊后主要行药物、牵引、大推拿整复术治疗;B组(手术治疗组)337例,确诊后平均7d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开窗226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术56例,全椎板减压术13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随访时间6.4年;再根据随访时间的长短(以5年为界),将A、B组分别分为A1、B1组(远期疗效组,平均随访时间9.2年)和A2、B2组(近期疗效组,平均随访时间4.31年)。结果A组治愈率为61.29%,B组治愈率为76.85%,两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的差异(P〈0.05);A1组治愈率为52.02%,B1组治愈率为63.10%,两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的差异(P〉0.05);A2组治愈率为65.32%,B2组治愈率为82.90%,两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的差异(P〈0.05)。手术组共有36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0.68%。非手术组有100例(17.51%)患者复发腰腿痛。结论我们认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首先要进行非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有其局限性且症状容易反复,同时尽管手术治疗能快速缓解疼痛与恢复患者功能,却有一定的并发症存在。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疗效.但文献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需再次手术率为2.0%~9.2%~([1]).  相似文献   

6.
蔡鑫  施咏毅  陆祯  王震  姜宏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73-87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4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组(A组),单纯髓核摘除手术组(B组),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组(C组);其中A组219例,B组115例,C组87例。根据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及随访时病变椎间隙高度并观察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据此对各组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7.4年(5~10年)。A组219例中优良184例(优良率84%),差35例;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3.07±1.75)mm,31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B组115例中优良102例(优良率89%),差13例;病变间隙高度平均减低(4.91±1.63)mm,18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变。C组87例优良81例(优良率93%),差6例;病变间隙高度随访中无明显丢失,21例出现邻近间隙的退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手术组)68例确诊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B组(非手术组)50例采用臣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手术组治愈率为94.1%,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0.0%,再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后路椎间盘镜(MED)与微创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川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将两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NAKAI评定标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常规手术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同70例小切口髓核摘除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小切口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出血量、优良率、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术后引流量、创伤、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显微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显微手术在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种微创技术均应以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手术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出血量略多于MED组,手术时间少于MED组。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Macnab评定标准,小切口手术组:优28例,良18例;MED组:优30例,良24例,二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手术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且操作方便。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后行路加侧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后路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效果及VA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7%和72.0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具有显著优势,对比(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加侧路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VAS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80例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根据180例临床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保守治疗123例,手术治疗57例。结果;随访6月~5年,保守治疗优良率75.36%,手术治疗优良率94.73%。结论:手术治疗疗效优于保守治疗,而对于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非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魁玉岩 《骨科》2012,3(4):213-214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3%和7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这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94例对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适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非手术治疗组44例。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锻炼;手术组50例,确诊后3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5~7天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两组腰背肌锻炼均在6个月以上,且不进行重体力劳动平均随访2年9个月。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为90.9%,手术组治愈率为9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  相似文献   

16.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了解综合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和疗效,从而选择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和疗效观察,分析了不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患者经治疗后疗效分别为优108例,良22例,可15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96.7%。不同性别之间的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同突出类型患者的治疗时间与效果均不同。结论正确选择治疗的适应证,综合的非手术疗法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神经及无重要血管损伤。优84例,良30例,差7例,优良率达94.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应全面探查骨性和软组织,认真探查并切除退变的椎间盘组织,椎管狭窄手术减压一定要彻底,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6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PELD技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PLIF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及MacNab疗效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 d、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ELD技术与传统P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疗效相当,但PELD技术手术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75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X线、CT、MPI及腰椎管造影)变化特点。结果 经平均30个月的随访,非手术治疗29例,优良率33.3%,手术治疗46例,优良率90%。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增生狭窄型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方式以破碎游离型为主,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MED治疗的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并与接受传统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182例,优良率91.7%。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临床效果略好,但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MED治疗损伤小,恢复快,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