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使用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进行治疗(略去负荷剂量,应用10 mg/d进行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1.5~2.0 g/d。两组观察期均为18个月,疗效观察指标包括:1重点观察指标包括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医患对疾病的总体评价;2非重点观察目标包括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水平(CRP水平)、健康评价问卷(HAQ),同时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结果:治疗第18个月后,对照组在肿胀关节数、医患总体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VAS、HAQ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77.5%和73.8%的患者达到ACR20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60.9%和40.8%的患者达到ACR50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血压升高5例,肝酶升高6例,退出治疗5例;对照组退出治疗3例。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论在疗效方面,还是患者的耐受性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2.
王军  祖比亚  林德帅  杨俊生  覃学勇  廖明 《重庆医学》2012,41(35):3704-3706
目的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RA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对照组单用甲氨喋呤治疗,7.5~15.0毫克/周。观察12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有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同时记录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占80%,对照组占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66.7%、3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有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出现肝酶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疗效优于单用甲氨喋呤而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依那西普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依那西普组、来氟米特组治疗12周.治疗第6、12周时,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来氟米特组比较,治疗6、12周时依那西普组患者达到ACR 20、ACR 50的比例较高,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低,晨僵时间较短,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减少更明显.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RA疗效确切,优于来氟米特,且起效时间短,更能持续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6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24周疗效及对RA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南方医院试验中心确诊的活动期RA受试者40例,依照方案以3:1比例,随机分为rhIL-1Ra组(治疗组)和MTX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rhIL-1Ra联合MTX治疗,对照组10例予MTX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疗程均为24周。主要评价指标为12周和24周时较基线期达到RA疗效评价标准20(ACR20)的患者比例;次要评价指标包括随访12周及24周时较基线期达到RA疗效评价标准50、70(ACR50、ACR70)的患者比例、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触痛计数、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急性期反应物水平(ESR、CRP),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双腕关节进行影像学Sharp评分。结果第12周时治疗组ACR20为73%、ACR50为37%、ACR70为13%,对照组ACR20为10%、ACR50为10%、ACR70为0%(P=0.000);第24周时治疗组ACR20为87%、ACR50为50%、ACR70为37%,对照组ACR20为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物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平行试验,纳入72例活动性RA患者,按2: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试验组48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为传统药物(来氟米特20 mg,1次/d+甲氨蝶呤10 mg,1次/周+非甾类抗炎药)联合物理治疗(超声波+微波+电疗)组,对照组为单纯传统药物(来氟米特+甲氨蝶呤+非甾类抗炎药)治疗组。受试者在试验第1周和第2周随访,评价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和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以及实验室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试验组患者ACR20、ACR50缓解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炎症指标ESR、CRP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药物联合物理治疗RA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1周内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实验室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胸腺肽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早期RA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10 mg/d,口服)联合胸腺肽(40 mg/d,肌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5)min比(40±6)min,(3.8±1.0)个比(4.6±1.1)个,(4.0±1.2)个比(4.8±1.4)个,(1.5±0.2)m U/L比(1.7±0.3)m U/L,(31±9)mm/1 h比(35±10)mm/1 h,(35.6±6.6)mg/L比(39.6±7.2)mg/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39/41)比75.6%(31/41),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胸腺肽治疗早期RA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方法:104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1次·d-1,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乌头汤,1剂·d-1。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疾病活动程度采用DAS28评分,进行关节功能分级评价和寒湿痹阻证评分,主要指标评分包括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ACR)标准、关节压痛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晨僵情况和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tic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观察组ACR20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69.23%(χ2=7.219,P0.01);观察组ACR50为51.92%,高于对照组的30.77%(χ2=4.797,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6.54%,高于对照组的67.31%(χ2=5.416,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VAS、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肿胀程度和HAQ评分和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沉、CRP、RF、IL-1β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χ2=7.011,P0.05)。结论:加味乌头汤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症状,提高关节活动能力,抑制IL-1β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控制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激素泼尼松(PDN)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未接受过治疗的早期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予PDN联合MTX治疗(PDN 10~15mg/d,MTX7.5~20mg/w),对照组30例,予MTX(7.5~20mg/w)加安慰剂治疗,疗程均12周。治疗0、4、8、12周评估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DAS28-ESR指标、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VAS评分、医生对病情活动的总体V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健康评估问卷(HAQ-DI)评分、晨僵持续时间、CRP和ESR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观察组达到ACR20改善者分别为43.3%、66.7%,对照组分别为16.7%、3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周,观察组83.3%(25例)达到ACR20的改善,对照组为43.3%(13例)(P=0.001)。第4周起,观察组DAS28-ESR评分均持续低于对照组(P均0.05,P0.01)。治疗12周,除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CRP,观察组其它各项临床和实验室炎症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RA病程与12周DAS28-ESR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3,P=0.000)。结论小剂量GC联合MTX治疗能显著改善ERA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疗效优于单用MTX。两者联合治疗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李丹丹  陆进明  徐亮 《安徽医学》2012,33(5):534-53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按激素用量分为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结果①中等剂量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的缓解,ESR、CRP及DAS28评分的减低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②尚不能认为3组患者的RF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③3组患者达到ACR20标准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组达到ACR70标准的比率高于其他组(P0.05);④中等剂量组患者体质量增加比率高于其他组,出现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组(P均0.05);⑤3组患者出现血压、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①短期应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②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使用五味甘露药浴颗粒,对照组使用"洗腿方",两组均以正清风痛宁片(60 mg/次,3次/d)为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上比较,其ACR20、ACR5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2周内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五味甘露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痰瘀湿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痰祛瘀利湿解毒中药及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分析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对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PGA)、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以及血、尿常规、血生化、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完成24周治疗,观察组上述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ACR50,ACR70缓解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利湿解毒法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耐受性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基石,而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双联与MTX、HCQ、来氟米特(LEF)三联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活动性RA的联合用药方案,但尚缺乏头对头研究数据。目的 比较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市仙岳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活动性RA患者100例,按照1∶1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双联组和三联组,每组50例。双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治疗,三联组患者采用MTX联合HCQ及LEF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70、ACR50、ACR20、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疗效评估者88例,其中双联组42例,三联组46例;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周ACR70、ACR50、ACR20、使用NSAIDs者所占比例、泼尼松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纳入安全性评价者94例,其中双联组45例,三联组49例;双联组患者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三联组(P<0.05),而两组患者头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参考范围上限2倍)、过敏性皮炎、高血压、视力下降、口腔溃疡、消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HCQ双联与MTX、HCQ、LEF三联治疗活动性RA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高,但MTX、HCQ、LEF三联方案有利于减少严重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来氟米特合并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合并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给予来氟米特合并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环磷酰胺合并小剂量激素,疗程6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29%(25/2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19/26)(P<0.0...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34-37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胶囊的佐治效果及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1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DAS28评分结果,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0.00%、超敏C反应蛋白(6.12±1.66)mg/L、类风湿因子(101.82±2.36)U/mL、DAS28评分(2.18±0.71)分;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6.67%、超敏C反应蛋白(9.65±2.07)mg/L、类风湿因子(145.74±2.69)U/mL、DAS28评分(3.98±0.84)分,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可以降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提高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关节损害严重病例情况以及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达9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关节损害严重病例分别为18例,17例,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关节损害严重病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分别为10例,13例。且两组患者的ESR、CRP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穿山龙颗粒,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和洛索洛芬钠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3%,ESR、CRP、R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20.
Bao C  Chen S  Gu Y  Lao Z  Ni L  Yu Q  Xu J  Li X  Liu J  Sun L  He P  Ma J  Xu S  Ding C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8):1228-1234
Leflunomide ,anovelimmunoinhibitorwithimmunosupressiveandantiproliferativeproperties ,hasbeendemonstratedtobeeffectiveintreatingrheumatoidarthritis(RA)inanimalexperimentsandinforeignclinicaltrials ItimmediatelytransformsintotheactivemetaboliteA77172 6invivobyoraladministrationandactsthroughDHODHinhibition,preventingpyrimideoverproduction 1 Inexperimentalmodelsofchronicgraft versus hostdiseaseandsolidorgantransplantation ,leflunomidecanpreventrejectionorreverseongoingrejection 2 ,3 Bythe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