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叶珊  刘建平  陈建权  荣英蕊  郎小猛 《河北中医》2010,32(10):1468-1470,F0003
目的探讨泄浊解毒方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大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喂食水,其余4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制作CUC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其余4组均于造模后第3d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阳性药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0.30g/kg灌胃,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分别予泄浊解毒方相应剂量(4、1mL/d)灌胃,均每日1次,共14d。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光镜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和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阳性药对照组和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DAI、ICAM-1积分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1);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DAI较阳性药对照组、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均下降(P0.01,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ICAM-1积分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1);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ICAM-1积分均较阳性药对照组降低(P0.05);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之间ICAM-1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解毒方对TNBS诱导CUC大鼠疗效确切,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英蔻化浊解毒方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胃泌素(G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英蔻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文献方法制造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5周。各组大鼠从造模开始后第2周至第5周造模结束每天均灌胃给药。西药组给予吗丁啉蒸馏水混悬液,中药组给予英蔻化浊解毒方混悬液,其余各组给予蒸馏水,每次1.5 mL,每日1次。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24 h将大鼠处死,取大鼠血清检测胃泌素含量,比较各组大鼠血清GAS含量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参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参数明显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清胃泌素参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英蔻化浊解毒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机制之一是升高血清胃泌素参数,且较吗丁啉为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英蔻化浊解毒方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英蔻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采用以反流液空腹灌胃的方法制造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西药组给予吗丁啉蒸馏水混悬液,中药组给予英蔻化浊解毒方混悬液,其余各组给予蒸馏水,均为每次1.5 m L,每日1次。灌胃给药时间从造模第2周开始,至第5周结束,连续4周。5周后将大鼠处死,取大鼠血清检测TNF-α含量,比较各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差异。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蔻化浊解毒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且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模型建立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化浊解毒方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 g/(kg·d)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做相应处理8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大鼠肝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mRNA表达以及肝脏组织TG含量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化浊解毒方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化浊解毒方组DGAT2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化浊解毒方组大鼠肝脏组织TG含量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DGAT2基因表达,进而影响TG合成及TG在肝脏组织的蓄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清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合并肠道功能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肝硬化合并肠道功能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化浊解毒清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性状、肠鸣音次数及排便次数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42%(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大便性状、肠鸣音次数及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化浊解毒清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合并肠道功能失调患者疗效确切,能调节肠道功能,改善大便性状,使患者肠鸣音次数及排便次数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中脂素-2(Lipin-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自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选择正常喂养的8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SD大鼠以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浊解毒方低剂量组、化浊解毒方中剂量组、化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化浊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颗粒生药1.5 g/(kg·d)、3.0 g/(kg·d)、6.0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持续4周。灌胃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空腹血检测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SI);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Lipin-2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FPG、TG、TC、FINS、HOMA-IR及肝脏组织中Lipi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HOMA-ISI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化浊解毒方各组FPG、TG、TC、FINS、HOMA-IR及肝脏组织中Lipi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HOMA-ISI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化浊解毒方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改善明显,且中、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和糖脂代谢异常,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中Lipin-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与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化浊解毒方组)、吡格列酮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 g/(kg·d)灌胃给药,吡格列酮组按0.3 m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处理8周.检测不同组别的血糖、胰岛素、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实验组和吡格列酮组SD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实验组和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化浊解毒方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吡格列酮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和吡格列酮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SD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SD大鼠胰岛素抵抗,化浊解毒方比吡格列酮更能有效地降低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87-18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消痈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柳氮磺胺吡啶组、化浊解毒消痈全方组、化浊方组、解毒方组、每组10只。以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予化浊解毒消痈方31.8g/kg、化浊方19.3g/kg、解毒方19.3g/kg灌胃,SASP组予柳氮磺胺吡啶(0.5 g/kg)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每日以蒸馏水10ml/kg灌胃,均连续14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病理学、SOD含量、血清及结肠组织IFN-γ、IL-4、IFN-γ/IL-4变化情况。结果:化浊解毒消痈全方(31.8g/kg)、化浊方(19.3g/kg)、解毒方(19.3g/kg)和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0.5g/kg)可改善大鼠的一般情况,降低DAI评分,提高SOD含量,同时能降低血液及结肠组织中IFN-γ水平,提高IL-4水平,降低IFN-γ/IL-4比值,其中以化浊解毒消痈全方组(31.8g/kg)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化浊解毒消痈方药能显著改善造模大鼠症状,通过下调Th1细胞因子分泌和上调Th2细胞因子水平,恢复Th1/Th2平衡,发挥抗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调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预防组、化浊解毒调肝方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化浊解毒调肝方治疗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未灭活的猪血清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采用秋水仙碱和化浊解毒调肝方进行药物干预。各组分别于造模8、12周末随机处死10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表达的影响。结果化浊解毒调肝方有明显的抑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TIMP-1的表达的作用,且抑制作用要优于秋水仙碱(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方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TIMP-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Hippo信号通路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2(MST2)、RAS相关区域家族亚型A(RASSF1A)、含WW结构域的人同源重组蛋白1(SAV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联合造模法制备CAG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和化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同时设正常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混悬液灌胃,化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药液灌胃,连续1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RASSF1A、SAV1、MST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RASSF1A、SAV1、MS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浊解毒方高、中剂量组和维酶素组大鼠胃黏膜组织RASSF1A、SAV1、MST2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化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升高最明显。结论化浊解毒方具有干预CAG大鼠和延缓癌变进展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模型大鼠抑癌基因RASSF1A、SAV1、MST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瘦素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化浊解毒方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处理8周。检测不同组别的血糖、胰岛素、血脂及瘦素(leptin)水平,并检测其肝脏组织瘦素mRNA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结果:实验组SD大鼠血糖、血脂、低于模型组,实验组SD大鼠血清瘦素、肝脏组织瘦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SD大鼠(均P<0.01)。实验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减低胰岛素抵抗SD大鼠瘦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SD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分别含有生药30,60,120 g·L-1)的化浊解毒方,按0.01 mL·g-1体重SD大鼠灌胃给药,以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HSC-T6),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MTT,ELISA,RT-PCR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以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均呈现出抑制HSC增殖的作用(P<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均降低(P<0.05),均能下调细胞中TGF-β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之所以能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可能与化浊解毒方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二恶英暴露2型糖尿病大鼠(ZDF大鼠)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合格的雄性ZDF(fa/f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二恶英染毒组12只,另取6只雄性ZDF(fa/+)大鼠为正常组。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二恶英染毒组予ZDF专用饲料PMI Labdiet5008喂养。二恶英染毒组予二恶英混标品(50 ng/kg)灌胃染毒,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玉米油,共8周。染毒后,将二恶英染毒组随机分为染毒组与化浊解毒方组。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生药6 g·kg~(-1)·d~(-1)灌胃给药,其他各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治疗4周。各组大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OGTT,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明显上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下降(P0.05)。经化浊解毒颗粒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染毒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具有显著改善二恶英暴露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对照组,各8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方法灌肠制备性性非特异性溃疗性结肠炎(CUC)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灌胃;泄浊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分别予5.0、20.0 g/kg泄浊解毒方灌胃;柳氮磺吡啶对照组予0.50 g/kg柳氮磺吡啶灌胃,以上各组每日分别灌胃1次,均喂养14 d。给药结束后,2%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3 mL/kg),迅速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3 mL用于T细胞亚群、TNF-α测定。结果模型对照组TNF-α、CD4、CD4/CD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泄浊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及柳氮黄吡啶对照组TNF-α、CD4、CD4/CD8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CD8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柳氮横吡啶对照组TNF-α、CD4、CD4/CD8均高于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P0.05)。结论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失衡,降低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4,(8)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空白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阳性药组按1 mL/100 g给予奥美拉唑溶液灌胃;化浊解毒方组按1 mL/100 g给予化浊解毒方灌胃,共治疗8周。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表达。结果化浊解毒方能够减轻食管黏膜病理变化,升高血清GAS、MTL水平,使SP表达升高,VIP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SP表达升高,差异显著(P<0.05),VIP表达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清GAS、MTL水平,增强黏膜SP表达,降低VI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ToU样受体(TLR)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溶液灌肠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泄浊解毒方小、大剂量组,分别处理与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TLR2、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2、TLR4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泄浊解毒方各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TLR2、TLR4明显降低:而泄浊解毒方大剂量组TLR2、TLR4蛋白表达,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TLR2蛋白表达亦明显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结论: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rr0U样受体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浊开郁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化浊开郁方组。常规饲养1周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共12周。造模开始4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阳性药组每天灌胃二甲双胍250mg/kg,化浊开郁方组每天灌胃化浊开郁方6.4g生药/kg,连续给药8周。通过检测造模给药期间各组大鼠体重以及造模给药后各组大鼠血脂,观察肝组织及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化浊开郁方对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此外,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ERS重要调控因子GRP78、IRE1及XBP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究化浊开郁方缓解肥胖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显著升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肝组织出现明显气球样变及炎性聚集。化浊开郁方可显著降低肥胖模型大鼠体重,改善血清中TC、TG、LDL-C及HDL-C水平(P0.05,P0.01),同时减轻肥胖模型大鼠脂肪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中GRP78、IRE1、XBP1基因及蛋白水平较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化浊开郁方显著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GRP78、IRE1、XBP1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化浊开郁方对肥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ERS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对NASH大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SH模型,并于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进行血清ALT、AST、TG、HDL-C、LDL-C及肝组织SOD、MDA、GSH-PX的测定,同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疏肝方及调肝化浊解毒方均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LT、AST(P<0.01);健脾疏肝方能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P<0.05);调肝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血清HDL-C、LDL-C含量(P<0.05);此外,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1),而健脾疏肝方能同时升高肝组织GSH-PX水平(P<0.01).病理切片示: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组肝小叶内空泡变性、脂肪样变均减少,炎细胞浸润得到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健脾疏肝方与调肝化浊解毒方均能明显降低NASH大鼠肝酶、调节脂代谢、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虽然在指标干预上略有侧重,但又有交叉,均在防治NASH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ig化浊解毒方不同剂量(0.3,0.6,1.2 g·kg-1),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h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HSC-T6,采用0.1 mmol·L-1的H2O2制造HSC-T6氧化应激的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为化浊解毒方组(高、中、低剂量组)、干扰素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的血清).干预72 h,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SC-T6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 Ⅰ)及Ⅲ型胶原(COLⅢ)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过H2O2处理的HSC-T6上清液中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减低(P<0.05),MDA和GSH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72 h后,其高、中剂量组能够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P<0.05),并降低细胞上清液中MDA和GSH的含量(P<0.05),以高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SC-T6上清液中COL Ⅰ及COLⅢ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经过H2O2刺激后明显增加(P<0.05),经过化浊解毒方干预后,其胶原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尤其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以减轻因H2O2刺激造成的HSC-T6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产物产生,其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从基因水平,化浊解毒方能够降低胶原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其蛋白转录,从而降低细胞外胶原含量,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毒化浊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葡萄糖转运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选出12只设为空白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造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化浊治疗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12只,解毒化浊组以解毒化浊方混悬液2.025g/(kg·d)灌胃,罗格列酮组以罗格列酮混悬液0.36 mg/(kg·d)灌胃,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均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0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2h 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GLUT4 mRNA的水平。结果:解毒化浊方与罗格列酮均能降低大鼠FBG、2h PG及FIN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体质量方面与空白组比较解毒化浊组及罗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化浊组与罗格列酮组大鼠血清FBG、2h PG、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LUT4表达水平呈低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化浊组与罗格列酮组大鼠GLUT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解毒化浊方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FBG、OGTT(2h PG)及FINS水平,增加骨骼肌组织中GLUT4的表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