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dC12 手性碳构型改变与其药理活性的关系。方法 制备RdC12 位差向异构体 (12 epi Rd) ;观察比较 12 epi Rd与Rd对苯肾上腺素 (phenyle phrine ,Phe)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环作用的影响。结果 首次成功制备了 12 epi Rd ;Rd(40、80 μmol·L-1)与 12 epi Rd(40、80 μmol·L-1)均可浓度依赖性抑制Phe收缩血管环的最大效应 ,其拮抗指数 pD2 ′分别为 :4 0 8± 0 15和 4 0 7±0 16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人参皂苷RdC12 手性碳构型的改变对其抑制Phe收缩血管环的药理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H2O2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以MTT和LDH的释放为指标,观察三七总皂苷(TPNS)、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d、Re和Rb1对RBM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500μmol·L-1的H2O2对原代培养的RBMEC产生明显的损伤。20~200mg·L-1的TPNS,16·0μmol·L-1的R1,37·5~75·0μmol·L-1的Rg1,8·0~16·0μmol·L-1的Rd及5·4~54·0μmol·L-1的Rb1对H2O2致RBMEC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Re则无此作用。结论TPNS对H2O2所致原代培养的RBM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产生这一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可能为Rb1、Rg1和Rd。  相似文献   

3.
总丹酚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总丹酚酸对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存活率。用碘化丙啶 (PI)染色和TUNEL法测定H2 O2 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用荧光法测定半胱天冬酶 (cas pase) 3的活性。用Fura 2 /AM测定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 i)。结果  1 0 0 μmol·L-1 H2 O2可使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下降 40 .2 % ,提前 1h给予总丹酚酸 1 0和 1 0 0mg·L-1 使存活率分别增加8.4%和2 8.6 %。 1 0 0 μmol·L-1 H2 O2 还可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 ,PI染色的结果显示 ,H2 O2 处理内皮细胞 1 8h后 ,凋亡率从 (7.1 %± 0 .7) %升至 (38.1±4.0 ) %。总丹酚酸 1 0 0mg·L-1 提前处理内皮细胞1h,可使内皮细胞凋亡率降至 (1 3 .6± 0 .8) %。TUNEL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H2 O2 处理内皮细胞后 ,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从 (3 .0± 0 .8) %升至 (30 .5±2 .9) % ,总丹酚酸 1 0 0mg·L-1 可使TUNEL阳性细胞率降至 (1 9.0± 3 .7) %。此外 ,H2 O2 处理细胞后 ,内皮细胞半胱天冬酶 3的活性增加 1 76% ,[Ca2 + ] i 升高 1 0 1 % ,而总丹酚酸可以抑制H2 O2 引起的半胱天冬酶 3活性的增加和 [Ca2 + ] i 升高。结论 总丹酚酸对H2 O2 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4.
氯雷他定3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受试氯雷他定片 (T1)和颗粒(T2 )与参比氯雷他定片 (R)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体重配对、随机三交叉单次口服氯雷他定 4 0mg ,RT 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 :T1,T2 及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 (1.0±s 0 .5 ) ,(1.0± 0 .4 )和 (0 .9± 0 .3)h ;Cmax分别为 (36± 15 ) ,(37± 16 )和 (36± 15 ) μg·L- 1;T1/ 2 分别为 (3.5± 1.0 ) ,(3.6± 0 .8)和 (3.7±1.0 )h ;AUC0 - 12 分别为 (10 9± 4 6 ) ,(110± 5 1)和(10 8± 4 6 ) μg·h·L- 1,AUC0 ∞ 分别为 (118± 5 0 ) ,(12 0± 5 4)和 (119± 5 1) μg·h·L- 1。T1,T2 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10 1± 12 ) %和 (10 1± 14 ) %。结论 :T1,T2 与R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双氯芬酸钠迟效制剂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双氯芬酸钠普通肠溶片 (R)为对照 ,比较国产双氯芬酸钠迟效制剂 (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方法 :采用双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 ,将 2 4名受试者分为 2组 ,单剂量组分别口服T和R各 10 0mg ;多剂量组 ,每日分别口服T和R各10 0mg ,共 4d。结果 :单剂量组T和R的Cmax,Tmax,T1/2 ,MRT ,AUC0~τ分别为 (115 6±s 36 1)和(3910± 96 8) μg·L- 1,(3.0± 1.0 )和 (2 .3± 0 .5 )h ,(6 .6± 2 .3)和 (2 .9± 1.5 )h ,(12 .3± 2 .3)和 (4.4±1.0 )h ,(92 37± 994 )和 (874 5± 12 16 ) μg·h·L- 1,T的F为 (10 7± 12 ) %。多剂量口服T和R的Cav,FI分别为 (343± 4 6 ) μg·L- 1和 (333± 6 4) μg·L- 1,(2 5 4± 82 ) %和 (40 4± 97) %。结论 :2种制剂口服吸收相似 ,迟效制剂具有峰谷浓度差异小 ,血药浓度波动幅度小等缓释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体外培养的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酶标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CGRP(1 ,1 0 ,1 0 0nmol·L-1 )对糖尿病大鼠VSMC的增殖的影响。结果 CGRP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糖尿病大鼠VSMC增殖 ,格列本脲 (1 μmol·L-1 )部分阻断CGRP(1 0nmol·L-1 )对培养的糖尿病组VSMC的抗增殖作用 ,使其对VSMC的抑制率由(49 .3± 1 .2 ) %减至 (35 .6± 1 .1 ) % ,吡那地尔 (1μmol·L-1 )可增强其抗增殖作用 ,使其对VSMC的抑制率由 (49.3± 1 .2 ) %增至 (58.3± 3 .9) %。CGRP(1 0nmol·L-1 )可使停留于G0 /G1 细胞增多 ,进入S期和G2 /M期的细胞数目减少 ,吡那地尔 (1 μmol·L-1 )能增强其作用。结论 CGRP对糖尿病大鼠VSMC具有显著的抗增殖作用 ,使处于G0 /G1 期细胞增多 ,S和G2 /M期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咖啡酸是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5-脂氧酶(5-LOX)激活而减轻细胞损伤。方法稳定转染绿荧光蛋白(GFP)-5-LOX的PC12细胞,预先给予咖啡酸0.001~10μmol.L-1和对照药MK886,30min后观察缺氧缺糖/恢复(OGD/R)及过氧化氢(H2O2)160μmol.L-1处理后的变化。MTT法和碘化丙啶染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OGD 2 h/R2 h和H2O2处理40 min时5-LOX的核膜移位;ELISA法测定OGD 2 h/R 3 h时5-LOX代谢产物的生成;DCF法检测OGD 2 h/R 0.5 h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结果 OGD 2 h/R 24 h GFP-5-LOX转染和GFP-转染PC1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3.1±6.6)%和(70.7±6.9)%;H2O2处理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2.5±7.7)%和(75.7±9.5)%。在GFP-5-LOX转染的PC12细胞中,咖啡酸和对照药MK886可使OGD/R细胞存活率从(63.1±6.6)%分别增加到(87.3±2.0)%和(89.9±6.3)%,细胞坏死率从(31.4±1.5)%降低到(10.1±2.0)%和(11.7±1.3)%(P<0.01);使H2O2处理细胞存活率从(62.51±7.65)%增加到(92.59±4.02)%和(75.31±6.60)%;使OGD/R细胞CysLTs的生成从261.1±33.7降低到108.5±16.7和(90.6±19.5)ng.g-1蛋白(P<0.01)。此外,咖啡酸抑制OGD/R诱导PC12细胞的ROS产生,IC50值为8.021μmol.L-1;抑制OGD/R诱导的GFP-5-LOX转染的PC12细胞5-LOX核膜移位,IC50值为0.974μmol.L-1;抑制H2O2诱导的GFP-5-LOX转染的PC12细胞5-LOX核膜移位,IC50值为0.501μmol.L-1;MK886无上述作用。结论咖啡酸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PC12细胞5-LOX激活,对缺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3种制剂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缬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口服单剂量 80mg缬沙坦片剂 (被试制剂T 1)、胶囊 (被试制剂T 2 )和缬沙坦胶囊 (参比制剂R)。采用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缬沙坦浓度。结果 :T 1,T 2与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2 .4±s 0 .8)h ,(2 .8± 0 .8)h和 (2 .2± 0 .5 )h ;Cmax(2 .2± 0 .8)mg·L- 1,(1.9± 1.0 )mg·L- 1和 (2 .0± 1.0 )mg·L- 1;AUC0 2 4 (12± 4 )mg·h·L- 1,(11± 4 )mg·h·L- 1和 (11± 5 )mg·h·L- 1;T12 β(6 .0± 1.1)h ,(5 .8± 1.0 )h和 (5 .9± 0 .9)h。相对生物利用度 :(117± 37) % (T 1)和 (10 4± 4 4) % (T 2 )。药动学参数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周期间与制剂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双单侧t检验表明接受T 1与R和T 2与R生物等效的假设 ,经计算 90 %置信区间均在规定值内。结论 :T 1,T 2与R 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 [3 H]胸腺嘧啶核苷 ( [3 H]Td R)参入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平滑肌细胞增殖 ,研究了溶血磷脂酰胆碱 ( LPC)刺激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 BCM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结果显示 ,LPC能浓度依赖性 ( 1 nmol· L-1- 1 0μmol·L-1)诱导 BCMSMC摄取 [3 H]Td R,在 LPC的浓度为 1 0μmol· L-1时作用达最大 ,cpm由 366± 1 42升至 1 761± 2 96( P<0 .0 1 ) ;LPC亦能浓度依赖性( 1 nmol· L-1- 1 0μmol· L-1)诱导 BCMSMC增殖 ,在 LPC浓度为 1 μmol· L-1时促增殖作用达坪值 ,A595nm由 0 .0 60± 0 .0 0 9增至 0 .1 0 0± 0 .0 1 5( P<0 .0 1 )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 MAPK)特异性抑制剂 PD980 59( 2 - 50 μmol· L-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 AG 1 2 96( 2 -50 μmol· L-1)以及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除莠霉素 A( 2 - 1 0μmol· L-1)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C的上述作用 .表明 LPC能促进 BCMSMC增殖 ,其细胞内信号转导与 MAPK途径有关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通道阻断剂DIDS和呋塞米(furosemide)对苯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PHE)引起的收缩反应和ATP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大鼠离体主动脉环 ,进行等长张力实验。结果 DIDS(1~ 30 0 μmol·L-1)和furosemide(10~ 32 0μmol·L-1)均浓度依赖性抑制PHE引起的收缩反应 ,但对内皮完整的血管环抑制率和去内皮的血管环抑制率不同 ,DIDS的IC50 分别为 (12 0± 8 0 ) μmol·L-1和 (2 8 3± 7 3)μmol·L-1;furosemide的IC50 分别为 (17 9± 6 6 ) μmol·L-1和 (41 0± 15 6 ) μmol·L-1。DIDS(10 0 μmol·L-1)对 10μmol·L-1和 10 0 μmol·L-1的ATP舒张无影响 ,但可增加 1mmol·L-1ATP引起的舒张效应 (P <0 0 5 ) ;furosemide(2 0 0μmol·L-1)对 10 μmol·L-1的ATP舒张无影响 ,但可使 10 0μmol·L-1ATP和 1mmol·L-1ATP引起的舒张效应增强 (P<0 0 5 )。结论 DIDS和furosemide可抑制PHE引起的收缩 ,且对带内皮血管环的抑制率均大于去内皮血管环的抑制率 ,并可增加ATP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5亚型与G 蛋白亚单位G1 1 (m5AChR G1 1 )融合蛋白 ,探索m5AChR与G1 1 之间的耦联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两步PCR法建立m5AChR与G1 1 融合cDNAs,并在Sf9细胞内表达。 [3 H]QNB和 [3 5S]GTPγS结合实验检测m5AChR与G1 1 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m5AChR G1 1 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为 (60 .4± 2 .0 )nmol·g-1 膜蛋白。不同配体存在使融合蛋白中G1 1 与GDP的亲和力发生变化。乙酰胆碱(ACh)、卡巴胆碱、毛果芸香碱、异丙铵、异丙嗪及阿托品存在时 ,GDP的IC50值分别为 1 35,63 ,1 82 ,4.1 ,8.9和 5.9μmol·L-1 ,无配体存在时 ,GDP的IC50 值为 2 3.4μmol·L-1 。结论 杆状病毒Sf9细胞系统表达的m5AChR G1 1 融合蛋白具备m受体配体结合特性和组分间耦联的功能。m5AChR G1 1 融合蛋白对GDP亲和力取决于m受体配体的性质 ,分析GDP的亲和力的变化有利于筛选和鉴别m5受体亚型特异性配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乙醇脱氢酶 3(ADH3)基因型对乙醇体内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扩增反应测定ADH3基因型 ,将 2 2名健康受试者分为ADH31 -1 ,ADH31 -2 和ADH32 -2 3组。受试者一次po 0 .3g·kg-1 乙醇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 4h内唾液和全血中的乙醛浓度经时过程。结果ADH31 -1 组的乙醛唾液cmax为 (1 2 .5± 2 .3) μmol·L-1 ,AUC为 (1 .4± 0 .4)mmol·min·L-1 ;ADH31 -2 组唾液cmax为 (9.4±1 .7) μmol·L-1 ,AUC为 (1 .1±0 .3)mmol·min·L-1 ;ADH32 -2 组唾液cmax为 (8.7± 2 .2 )μmol·L-1 ,AUC为 (0 .93± 0 .1 9)mmol·min·L-1 。ADH31 -1 组的唾液中乙醛浓度显著高于ADH31 -2 和ADH32 -2 组 ,但全血中的组间差异不如唾液中明显。结论 基因型为ADH31 -1 的个体在摄入乙醇后唾液中乙醛量显著增加 ,提示ADH31 -1 个体酗酒时由乙醛引发病理损害的风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铅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 ,钠通道是神经元产生和传递电信号的重要枢纽 ,故研究铅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电流 (INa)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醋酸铅可浓度依赖地抑制INa,1 ,1 0 ,50和 1 0 0 μmol·L-1 醋酸铅对INa的抑制率分别为 (8.2± 0 .8) % ,(2 0 .9± 2 .6) % ,(51 .8±4.8) %和 (66 .4±5 .7) %。此外 ,它还与电压呈依赖关系 ,50 μmol·L-1 醋酸铅可使INa的激活曲线显著右移 ,但不改变斜率因子 ,还可使INa的失活曲线显著左移。结论 铅可抑制INa的激活过程 ,可促进INa的失活过程。铅改变了细胞膜的电压感应 ,这可能是铅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咪达普利(imidapril)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多柔比星制备家兔DCM模型,咪达普利1.25 mg&#8226;kg-1&#8226;d-1 po, 连续8周进行干预。取心脏分离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电流(ICa-L)。结果 由于DCM模型心肌细胞的膜电容增加,所以ICa-L密度明显减少,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6.7±1.0),(10.6±0.5)和(7.4±0.7 )pA&#8226;pF-1,各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加大。咪达普利处理后可逆转心肌的病变,ICa-L的密度明显高于DCM组(P<0.05),心外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分别为(10.3±1.0),(12.7±0.6)和(11.1±1.6)pA&#8226;pF-1,使三层细胞间电流密度差异减小。结论 咪达普利可逆转DCM后心肌细胞ICa-L的改变,减少跨室壁差异。提示可能是其减少DCM后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铝及含铝化合物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三氯化铝 (AlCl3)对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通道的影响。结果 AlCl3对钠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依赖性 ,10 0 0μmol·L- 1AlCl3给药前后钠电流激活曲线Vh 分别为- (5 1.3± 6 .0 )mV和 - (4 7.5± 5 .4 )mV (P <0 .0 5 ) ,k值分别为 - (8.1± 2 .3)mV和 - (8.6± 3.2 )mV(P >0 .0 5 ) ,给药前后钠电流失活曲线Vh 分别为- (6 7.4± 5 .5 )mV和 - (71.4± 4 .4 )mV(P <0 .0 5 ) ,k值分别为 (6 .1± 1.1)mV和 (6 .8± 1.2 )mV (P >0 .0 5 )。结论 AlCl3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通道有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铝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普伐他汀对ADMA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3H]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检测ADMA对培养的牛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以及普伐他汀等药物对ADMA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用 30~ 30 0 μmol·L- 1ADMA分别孵育平滑肌细胞后 ,都明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 ,表现在 [3H]TdR掺入量由对照组的(6 38± 134)cpm增加到大剂量ADMA组的 (12 79±111)cpm。用 30 0 μmol·L- 1ADMA孵育细胞 2 4~ 96h呈时间依赖性地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表现为 [3H]TdR掺入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分别增加为对照组的 1.5 ,2 .7,4 .3和 5 .6倍。普伐他汀 (10 0 μmol·L- 1)可逆转ADMA所致的细胞DNA合成的增加 ,[3H]TdR掺入量由ADMA单独孵育组的 (6 10± 2 0 2 )cpm降低至普伐他汀处理组的 (35 6± 12 6 )cpm。此外 ,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和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处理后也可逆转这种增加。MTT法测定细胞数也证明 ,30~ 30 0 μmol·L- 1普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对抗ADMA所致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ADMA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普伐他汀对ADMA所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这两者均可能与细?  相似文献   

17.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主动脉舒张作用及其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中药何首乌中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 葡萄糖苷 ,THSG)与结构相似的白黎芦醇 (resveratrol)是否有类似的血管舒张作用。方法 采用血管张力记录法及NO比色法 ,观察THSG对大鼠主动脉环张力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 ①在去氧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及去内皮主动脉环上 ,THSG 0 .1~ 30 .0 μmol·L- 1浓度依赖性舒张主动脉环 ,其Emax分别为 75 %和5 2 % ,EC50 分别为 0 .86和 2 .70 μmol·L- 1。②在内皮完整的血管上 ,THSG 0 .1μmol·L- 1能增强乙酰胆碱1μmol·L- 1依血管内皮的舒张作用。③NO前体物L 精氨酸 1μmol·L- 1可增强THSG 1μmol·L- 1的血管舒张作用 ;而NOS抑制药Nω 硝基L 精氨酸甲酯0 .5 μmol·L- 1可部分削弱之。④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药亚甲兰 1μmol·L- 1可部分削弱THSG 1μmol·L- 1的血管舒张作用。⑤THSG 30mg·kg- 1,iv ,可短暂降低麻醉大鼠动脉血压 ,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⑥THSG 1μmol·L- 1显著提高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NO含量。结论 THSG对大鼠主动脉具有舒张作用 ,此作用主要是依血管内皮的 ,并主要由NO介导  相似文献   

18.
三氧化二砷对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及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白血病时的心脏不良反应机制。方法 Fluo 3/AM荧光探针标记豚鼠心室肌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测定不同浓度As2 O3干预后的心室肌胞浆 [Ca2 +]i,磷基转移法测定心室肌胞膜和胞浆内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结果  0 .5 μmol·L- 1As2 O3对台氏液中豚鼠心室肌细胞 [Ca2 +]i 无明显影响。 2 μmol·L- 1As2 O3持续作用 6min时 ,细胞 [Ca2 +]i 开始升高 ,持续约 9min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10 μmol·L- 1As2 O3作用不到 3min时 ,心室肌细胞 [Ca2 +]i 持续升高至扫描结束共 2 7min ,一直没有恢复。As2 O3引起的 [Ca2 +]i 升高可被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硝苯地平不完全阻断。 2~ 10 μmol·L- 1AS2 O3作用3h可使细胞膜及胞浆相的PKC活性升高 ,10 μmol·L- 1组 ,细胞膜相的PKC升高更明显。结论 一定浓度的As2 O3可使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升高、PKC活化 ,细胞膜可能是As2 O3最初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 (MK 80 1)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对吗啡作用的影响是否与细胞 [Ca2 + ]i 有关。方法 体外培养NG10 8 15细胞 ,用荧光指示剂Fura2 AM负载 ,荧光分光光度计动态测定细胞 [Ca2 + ]i。结果 吗啡、MK 80 110 μmol·L- 1、硝苯地平 1,2和3μmol·L- 1急性处理能降低由NMDA刺激 (模拟兴奋性刺激 )所致的细胞 [Ca2 + ]i 升高。MK 80 110μmol·L- 1和硝苯地平 3μmol·L- 1与吗啡合用均能完全对抗NMDA的作用。吗啡处理细胞 4 8h后 ,再用纳洛酮处理 ,细胞 [Ca2 + ]i 可增加约 39% ,L NAME ,MK 80 1和硝苯地平与吗啡合用均能降低纳洛酮引起的细胞 [Ca2 + ]i 的升高。结论 MK 80 1,L NAME和硝苯地平对吗啡调节的作用均与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获得表达人毒蕈碱样乙酰胆碱Ⅰ型受体(hm1 R)的工程细胞株 (CHO hm1 R)并鉴定表达受体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活性。方法 以健康人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hm1 R之cDNA ,并构建pcDNA3 .1 (+) hm1 R表达载体 ,转染CHO K1 细胞获得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将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细胞 ,以Fura 2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同时 ,观察阿托品预处理对乙酰胆碱作用的影响。结果 成功得到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乙酰胆碱 1 0 ,1 0 0 μmol·L-1 均可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此反应可被阿托品 50 0 μmol·L-1 完全阻断。结论 CHO hm1 R工程细胞株可以用于hm1 R配基的检测 ,为建立相关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