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防城港市梅毒流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近年来防城港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制定和开展防治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市2005~2010年梅毒发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防城港市共报告梅毒5 979例,占8种报告性病总数的44.34%,发病率从66.67/10万上升到173.57/10万,2008年开始已升至性传播疾病报告的首位。2005~2007年以早期梅毒发病为主,隐性梅毒的发病比例不断上升,至2008年始隐性梅毒比例大于早期梅毒,从2005年的18.61%上升到2010年的68.16%。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人群,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防城港市梅毒流行处于快速增长趋势,并向普通人群扩散,必须加强梅毒的防控工作,同时加强监测、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和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承德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今后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承德市2005-2014年报告的梅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Excel 2007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承德市2005-2014年共报告梅毒病例2 599例,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高,为44.15%;男女构成比为0.81∶1;双桥区年均发病率最高;发病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农民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承德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遏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龙岗区200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5年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2005年龙岗区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年龙岗区报告梅毒发病人数占总法定传染病的7.27%.病期早期(一、二期)占53.44%,隐性梅毒占43.70%;职业以工人、无业、商业服务为多,男女之比为1:1.8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 结论根据龙岗区梅毒的流行学特征,应加强梅毒等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十堰市茅箭区2013-2017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规律,探索梅毒流行的各种因素,为制定梅毒防治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统计学软件对十堰市茅箭区2013-2017年各医院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十堰市茅箭区各医院共报告梅毒病例5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2/10万,发病率呈先降低后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64∶1;从发病年龄来看,以20~50岁组为主,此外60岁以上人群也占有较高比例;从职业分布来看,主要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民、离退人员为主。结论十堰市茅箭区近年来梅毒疫情有抬头趋势,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梅毒监测筛查,提供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加大重点人群的梅毒防治力度,以遏制梅毒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开阳县2005-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开阳县2005-201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开阳县2005-2015年报告梅毒病例507例,死亡1例;发病率从1.47/10万上升到31.03/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以15~70岁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4.67%;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为主;地区分布以城关镇、双流镇和龙岗镇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48.12%。结论开阳县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特点。今后要加强监测、培训和宣传,尤其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张华君  周建刚  丁超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98-1400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最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最多.结论 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梅毒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一期梅毒最多,其次是胎传梅毒、二期梅毒、隐性梅毒,三期梅毒最少;少数民族自治州发病率较其它地区高;人群分布以牧民和农民为主,占57.6%;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8∶1.00;病例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结论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十堰市2011-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十堰市2011-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发病数据以及辖区内年份监测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堰市2011-2015年梅毒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0.45/10万。隐性梅毒逐年上升,占80.60%,位居第一,其他分期梅毒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各期梅毒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06,P<0.05)。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人群类别以无业和农民为主。房县、张湾区和茅箭区发病率位居前3位,合计占病例总数的54.79%。结论十堰市梅毒疫情处于稳步下降期,应针对目前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全面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王健  黄平 《医学动物防制》2012,(12):1368-1369
目的了解梅毒在赤峰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今后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赤峰市各级医疗单位上报的梅毒病例卡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报告梅毒病例1 538例,其中男性795例、女性743例,男女比例为1.07∶1。各期梅毒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Ⅲ期梅毒男女发病数相同),3年的报告数中以隐性梅毒发病数最高。梅毒报告病例中20~60岁年龄组为报告病例发病高峰组。报告病例职业构成占前5位的分别是(除去其它和不详)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工人、餐饮服务人员。结论加大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综合措施,加大隐性梅毒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梅毒传播、降低梅毒发病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廊坊市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廊坊市梅毒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2005—2012年报告梅毒病例总数1648例,其中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大,为46.18%。梅毒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2年梅毒疫情出现陡升现象。女性发病人数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报告病例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民工、工人及无业人员为主。结论廊坊市梅毒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需要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唐桂珍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88-1390
目的 探讨十堰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十堰市2004~2011年的性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十堰市8年来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58/10万增长到2011年的21.7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5.64/10万,梅毒在性病的发病顺位自2008年起位列首位.隐性梅毒增速较快,男女性别之比为1∶1.82,女性比例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4.37%,职业以农民、无业、工人为主.结论 十堰市梅毒流行处于稳定增长期,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应在全社会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宜春市梅毒流行规律及其特点.②方法 对1995~2006年宜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梅毒疫情年报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1995~2006年宜春市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梅毒为主,Ⅰ期梅毒发病率高于Ⅱ期梅毒;梅毒感染者年龄主要在20~44岁(62.03%);工人、农民、待业、商业服务、干部分别占21.08%、19.52%、12.06%、9.02%、7.22%.④结论 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力度,规范梅毒诊治,应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5年来,江苏省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0.59/10万增长到2008年的28.7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42%;报告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8.68%;在上报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69.75%,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逐年增加,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 < 0.000 1)?男女性别比为1.11∶1,各年度梅毒病例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1.55%;全省报告梅毒病例数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结论:江苏省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从而控制梅毒的快速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3—2019年攀枝花市监测的5种性传播疾病的疫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攀枝花市性病病例资料,使用SPSS 20.0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2019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性病病例1 8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84/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χ~2_(趋势)=30.16,P0.05),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5)。以梅毒(820例,45.6%)和尖锐湿疣(410例,22.8%)为主,其中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50.76,P0.05);东区和仁和区为主(占59.3%);男女性别比为1.1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两种职业为主(1 056例,58.7%);20~49岁中青年人群报告病例最多(1 249例,占69.4%),60岁以上老年人群报告病例数较多(262例,14.6%),年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15.47,P0.05)。结论攀枝花市性病总体流行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以梅毒为主的性病监测,加强大中学生、老年人群、农民、家务及待业等高危人群的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提高人群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5-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平谷区2005-2015年网络直报梅毒病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共报告梅毒病例63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17/10万~22.15/10万,2010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隐性和Ⅱ期梅毒女性病例多于男性;报告梅毒病例主要集中20~55岁青壮年组中,占发病总数的72.06%,其次是60~岁组老年人,占发病总数的24.96%。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63%和16.17%。梅毒报告病例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人员、工人、干部职员为主。结论梅毒已经成为北京市平谷区性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应加大本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降低梅毒发病率,减少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建县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性病报告病例数291例,以梅毒、尖锐湿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09:1;2010年性病报告病例数为292例,以梅毒、尖锐湿疣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报告发病数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结论:今后性病防治重点人群为20~50岁年龄段,职业以工人及农民为主。防治措施以加强宣传性病防治知识及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柳州市2008-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柳州市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利用Excel对梅毒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柳州市2008-2012年梅毒平均年发病率为87.81/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报告病例以后天获得性梅毒为主,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高于其它各期梅毒;梅毒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发病比例最高的为农民;梅毒患者中已婚者逐年增加,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应高度重视柳州市梅毒的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与高发地区的防控,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梅毒与艾滋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抑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昌市2005-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今后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全国法定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南昌市2005-2011年乙肝疫情数据,进行乙肝的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结果南昌市2005-2011年7年间累计报告38 401例乙肝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29.93/10万;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南昌市9区县均有报告病例,进贤县、西湖区、青山湖区发病率位居前三位;发病以青壮年为主,15~49岁占发病总数的80.3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 146.30,P<0.001),男女发病比为3.121;职业构成以农民(38.35%)和工人(13.43%)为主;乙肝发病未见明显下降趋势(趋势χ2=3.84,P=0.05)。结论 2005-2011年南昌市乙肝发病率上下波动,且发病率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故仍需加强乙肝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青壮年及农民群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李韫 《当代医学》2012,18(21):162-163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沈阳市皇姑区梅毒流行特征,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皇姑区梅毒疫情报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例数呈增长趋势.2011年上升明显,并以二期和隐性梅毒为主,一期梅毒次之,三期和胎传梅毒仅有少数病例报告.结论 梅毒已成为皇姑区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性病,须加强防治知识宣传,尤其对隐性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开阳县2010-2016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性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对开阳县2010-2016报告的性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开阳县2010-2016年累计报告性病病例1 3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0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淋病和梅毒为主,占总数的75.04%;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主要以城关镇和双流镇高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 743 311.70,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15~5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主。结论开阳县2010-2016年性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以15~50岁性活跃人群为主,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