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体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晚期妇女10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100名,作为对照组。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在STA-R-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分析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分娩前需要动态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对于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3例急性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量输血治疗;17例对照组采用少量输血治疗;对比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与纤溶功能。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纤溶系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1 d后,观察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以及蛋白C(PC)等纤溶系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量输血对于急性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临床输血中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21-1622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患者纤溶系统变化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对48例LN和45例健康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LN组血浆D-D、FDP、FIB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2)LN组D-D、FDP、FIB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4,P<0.01;r=0.388,P<0.01;r=0.321,P<0.05)。结论:LN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继发性纤溶可能参与肾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妇女与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检测150例正常成年女性和212例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来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在将要临产时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结果:APTT、TT的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的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时间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结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对预防产妇意外、血栓形成和防止DIC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压的动态监测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将229例原发性高血压(FH)患者分为杓型组55例、非杓型组56例、深杓型组58例、反杓型组60例,均检测Hcy、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对不同分组EH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杓型组血浆Hcy、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杓型组(P均<0.01),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杓型组及反杓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的PT、APTT、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H患者存在高凝状态,Hcy亦明显增高,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更为显著,传统的血液指标PT、APTT、TT不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的敏感指标,为高血压患者需合理用药而有效地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风芪红利水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375 g/L)、低剂量(125 g/L)及步长脑心通(276g/L)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FIB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T、APTT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低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组大鼠血浆FIB含量降低,D-二聚体值升高,PT、APTT延迟(P<0.01),且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步长脑心通组(P<0.01).结论:中风芪红利水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具有改善凝血状态、增加纤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对脓毒症时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20例,于大黄给药前、给药后1、4、24 h采血,并检测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3(AT3)以及血栓弹力图。结果与4 h时比较,1 h和24 h时的DD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 h时比较,0h、1h、24h时的Angle角和MA值均显著升高,但1 h时的K值明显缩短(P<0.05);与0 h相比,24 h的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时,患者表现为DD的显著升高。大黄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功能、血小板功能、纤溶功能,并能调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值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PT、APTT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浆FIB含量,PT、APTT明显延迟,D-二聚体值明显升高(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具有改善凝血状态,增加纤溶活性的作用,有利于脑细胞供血及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阳虚痰湿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辛伐他汀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肾利湿化浊汤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G、LDL-C、FBG、BMI、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APTT、P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能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并对凝血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秋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7-1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肝病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检测可用于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哮喘血瘀证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龙胶囊对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小鼠眼眶取血测定凝血时间,大鼠取抗凝血测定凝血因子和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采用 FeCl_3所致单侧大脑中动脉凝闭所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分子标志物的。结果芪龙胶囊0.84、0.42g/kg 组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凝血时间(P<0.01);芪龙胶囊0.6g/kg 组对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有明显延长作用,芪龙胶囊0.3g/kg 组对大鼠 TT、PT 有明显延长作用(P<0.05,P<0.01;芪龙胶囊0.6、0.3g/kg 组对正常大鼠 ELT 有明显缩短作用(P<0.05;P<0.01);芪龙胶囊0.6、0.3g/kg 组可显著降低模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提高模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还可显著提高模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P<0.01),降低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活性(P<0.01),提高 t-PA/PAI(P<0.01),降低纤溶酶原(Plg)活性(P<0.01),提高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瘀血舌象与凝血五项指标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肿瘤患者瘀血舌象与PT、INR、APTT、FIB、TT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方法:用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219例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非瘀血舌象组比较,瘀血舌象组PT、APTT、INR均有一定程度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T含量显著性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含量显著性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纤溶系统变化可以作为肿瘤患者瘀血舌象的一种微观联系。  相似文献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全身小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受抑[1]。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是反映血栓继发性纤溶的敏感指标,测定其血浆水平有助于判断凝血、纤溶系统的活动状态,在DIC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0例DIC患者、30例DIC可疑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D-dimer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键  谭辉  胡建鹏  何玲  尹婷婷 《中医杂志》2012,53(22):1954-1956
目的 探讨脑络欣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中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各10只.脑络心通组给予0.93g/ml脑络心通溶液,通心络组给予0.03g/ml通心络溶液,按1ml/(100g·d)连续14天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14天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减轻(P<0.01);与脑络欣通组比较,给药后14天后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APTT和TT均明显缩短,Fbg、FDP、D-D水平升高,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的PT也明显缩短、FDP升高,脑络心通组D-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凝血及纤溶系统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脑络欣通可以延长缺血后PT、APTT和TT,降低血浆FDP、D-D和Fbg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并发症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已确诊的T2DM并发症组、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并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T2DM并发症组血浆PT、APTT、AT-Ⅲ、t—PA均低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FIB、D—D、PAI-1均高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PT、APTT、AT—Ⅲ、FIB、D—D、PAI-1、t—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DM并发症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检测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及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凝血纤溶紊乱功能的情况。方法:给予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单纯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1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有好转(P<0.01或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无好转(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有好转(P<0.05),对照组uPA水平有好转(P<0.01);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和PAI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或P<0.05)。结论:中药可改善介入治疗HCC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紊乱,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脑损伤早期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急性脑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服用和未服用安宫牛黄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脑损伤的专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变化,凝血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GCS评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T明显缩短(P<0.05),FDP和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服用安宫牛黄丸后,对改善早期凝血功能指标中的D-D及FDP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