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避免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并归纳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人住我院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2组均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感染例数、发生血栓栓塞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观察组的血栓栓塞率、感染率及导管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效果较好,辅以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给予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精细化管理措施干预,对其意外脱管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9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通过单盲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意外脱管、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精细化管理措施干预,可降低意外脱管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感染、血流不畅、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为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后,易发生感染、渗血等并发症,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策略及时防范病情恶化,才能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情况和插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提高血液透析病人满意度、降低导管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6.
周萍 《全科护理》2013,(33):3137-3138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病人共44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组病人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长期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病人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9.27个月±4.04个月,对照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留置时间17.09个月±4.16个月,护理组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40.9%,护理组导管的并发症发生率13.6%,护理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PDCA护理管理程序能够降低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针对32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对所发生的并发症的特点、频率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共9例次,2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共4例次,7例患者出现堵管共29例次。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出血、血栓及流量不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制卫生习惯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卫生习惯。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卫生习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导管感染、脱落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发症预防护理在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总结护理后两组患者不良情况。结果:对照组导管阻塞5例,导管破裂1例,导管感染11例,出血血肿2例,发生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永久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患者,有效置管和严格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但并发症预防性护理也是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进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方法,以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2-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对照《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0例导管感染,3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两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3,P<0.05).结论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降低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28例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护理对策.结果 38例病人中,有9例发生堵管3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次,7例发生皮肤感染11例次次发生皮肤感染.结论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对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积极护理,正确处置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36例长期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护理,对其发生的并发症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6例发生皮肤感染共10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共5例次,6例发生堵管共27例次。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应针对不同并发症临床表现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防范并发症发生,确保导管的长期使用,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强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102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5.5±12.7)个月,其中3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1例导管脱出,2例因导管堵塞拔除,3例患者死亡,2例因肾移植成功拔管,其余91例至随访截止时间仍在使用。29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43例次,其中出口感染1例1次,隧道感染6例7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26例35次。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减少置管并发症,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例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完成466例次血液透析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认为对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感染、血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6例为受试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之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置留时间、血栓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对其实施干预,能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操作细节对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本院48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临床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化细节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92%),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细节护理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系统性护理措施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行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长,对治疗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治疗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的质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导管相关性感染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导管停止使用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目的:评价抗生素-肝素封管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3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深静脉置管后,实验组给予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行肝素封管。记录并比较留置导管期间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栓塞、局部出血、意外脱落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血行感染和导管定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7,P=0.026),而两组在出口感染发生率、导管栓塞、局部出血、意外脱落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300,P=0.431,P=0.535,P=0.634)。说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进行封管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296次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实施导管维护流程的情况下,2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可能出现的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